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能专训(16-7)变异育种和进化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2272994 上传时间:2020-11-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能专训(16-7)变异育种和进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能专训(16-7)变异育种和进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能专训(16-7)变异育种和进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能专训(16-7)变异育种和进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能专训(16-7)变异育种和进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能专训(16-7)变异育种和进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能专训(16-7)变异育种和进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提能专训(七)变异、育种与进化本测试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河南省质检)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见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B过程可使用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过程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经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D过程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

2、年限答案:C解析:经过图中的过程,子代aaBB所占比例为3/6。2(2014长春一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判断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新物种形成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的原因是C表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答案:B解析: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的原因是突变、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2014辽宁五校联考)某植物株色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PL

3、和pl控制,不含pl、PL基因的植物株色表现为白色。该植物株色在遗传时出现了变异(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变异是由某条染色体结构缺失引起的B该变异是由显性基因突变引起的C该变异在子二代中能够表现出新的株色的表现型D该变异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鉴定答案:B解析:题图中变异是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所致,该变异可以传递到子二代,且会出现不含pl、PL基因的个体,这种个体的表现型是不同于紫色和绿色的第三种表现型(白色);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鉴定。4(2014乌鲁木齐诊断)如图表示六倍体小麦(42条染色体)的两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

4、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六倍体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让甲和乙杂交,产生的F1自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与近缘偃麦草杂交获得的个体为六倍体B在培育乙品系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导致了染色体上基因E和a的组合C若减数分裂中甲与乙不能正常配对,F1形成的配子中最少含有20条染色体D若减数分裂中甲与乙正常配对,F2中约1/2的个体表现为矮秆、抗条斑病答案:B解析:普通小麦和近缘偃麦草都是六倍体,杂交后代也属于六倍体;由题干信息可知,含有E的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若甲与乙不能正常配对

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甲与乙可能分开,也可能不分开,最后形成的配子中可能含甲、可能含乙、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此配子中最少含有20条染色体;若减数分裂中甲与乙正常配对,F1产生AB、aEB两种类型的配子,随机组合后同时含有A和E的个体占总数的1/2。5(2014河北衡水中学五调)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其突变性状是由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性别 野生性状 突

6、变性状 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雄株M1M2QM2/(M1M2)雌株N1N2PN2/(N1N2)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C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答案:C解析: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的雄株都为突变性状,雌株都为野生性状,即M1和N2都为0,Q和P值分别为1、0,A正确;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的雌株都为突

7、变性状,雄株都为野生性状,即M2和N1都为0,Q和P值分别为0、1,B正确;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子代的雌株和雄株都为野生性状,Q和P值都为0,C错;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亲本的突变雄株即为杂合子,亲本的野生雌株即为隐性纯合,则子代的雄株和雌株都各有1/2为突变型,1/2为野生型,即Q和P值都为1/2,D正确。6(2014宜春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发生于特定的DNA分子片段,一定会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B自然条件下的基因重组一般只发生于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

8、生出白化病(aa)儿子的变异来源是基因重组C用适宜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得到的无子番茄的果肉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含两个染色体组,所以番茄的无子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生物个体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无论是染色体结构变异,还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显微镜下都能观察到答案:D解析:突变一定会产生原基因的等位基因,但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在电子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得到无子番茄,用其果肉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含

9、有两个染色体组,但番茄自身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因此其无子性状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7(2014东北名校联考)如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水稻和纯合矮秆(d)易染病(e)水稻快速培育优良品种纯合矮秆抗病水稻(ddEE)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过程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单倍体就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D获得无子番茄所用原理与过程相同答案:A解析:过程为杂交,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过程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该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10、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过程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无子番茄是在番茄雄蕊未成熟之前去雄,在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而形成的。8(2014皖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有关利用基因型MMNN与mmnn的小麦进行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单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育种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将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人工诱变可获得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则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D多倍体育种

11、获得的基因型为MMmmNNnn的小麦通常可比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答案:A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先通过两者杂交得到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再取其花药(Mn)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处理可得到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其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可产生其等位基因;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往往可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9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的进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甲和种群乙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品系1和品系2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b过程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仅表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c过

12、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差异D物种1和物种2在条件适宜时,仍可进行基因交流,进一步丰富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a、b、c分别表示地理隔离,生物变异和自然选择,品系1和品系2之间未达到生殖隔离;B选项错误,生物的变异不只是基因突变;C选项正确,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品系1和品系2的基因库出现了差异;D选项错误,物种1和物种2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10(2014临川模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都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

13、新基因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答案:C解析: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小麦是六倍体,由其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错误;DNA上还有一些不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当这些片段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时不引起基因突变,正确;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错误;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细胞或精子直接发育而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正确;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互换是染色体变异,错误。11(2014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二模)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

14、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变异与进化的相关知识,属于考纲识记理解层次,试题有一定难度。从题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说明两种蜣螂间存在着生殖隔离,错误;由题可知,“生活品味”提高的蜣螂出现了与普通蜣螂不同的适于

15、“肉食”的性状,因此该蜣螂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了,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肉食”这一特点又决定了它不只是腐食,还进行肉食,因此这种蜣螂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况且题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错误。12(2014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