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w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208735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w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w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w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w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w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w(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选自 ,作者 ,东晋著名诗人。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缘溪行( )落英缤纷( )芳草鲜美( )甚异之(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 ( )具答之( )便要还家( )咸来问讯( )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 )( )各复延至其家( )处处志之( )便扶向路( )诣太守( )(20)寻向所志( ) (21)欣然规往( ) (22)寻病终( ) (23)问津者( )三翻译下列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译: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译: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 后遂无问津者。译: 四回答下列问题:用原文回答问题:挑花源不易被人发现的词语: 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 桃花源宁静和平,人们生活幸福的句子: 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答: 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答: “皆叹惋”的原因和“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答: 渔人离开

3、桃花源后,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后来却“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描述的原因是什么?答: 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答: 文章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写出本文中出现的成语: 短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一文学常识:刘禹锡是中唐著名诗人。其陋室铭一文中,多用字数相同、意思相连的对句,这种句子被称为 。这种句子以外的,统称 。周敦颐是 代著名的 家, 爱莲说是一篇 (写法)的古代散文名篇,作者以 自况,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起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说”是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4、)惟吾德馨( ) ( )无丝竹之乱耳( ) ( )无案牍之劳形( ) ( )何陋之有( )可爱者甚蕃( )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 ) ( )不蔓不枝( ) ( )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 ( )宜乎众矣( )三解释下列“之”的用法。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水陆草木之花( )渔人甚异之( )四翻译下列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 孔子云:“何

5、陋之有?”译: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五回答下列问题:用原文回答问题: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陋室铭中统领全文的一句是: 陋室铭中的点睛之笔是: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陋室铭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答: 陋室铭一文中,结尾提出了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各有什么作用?答: 文中说斯是陋室” ,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答: 爱莲说主要写的是“莲之爱” ,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 、 “牡丹之爱”呢?答: 将菊、牡丹、莲一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婉

6、曲批判什么?答: 爱莲说中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核舟记一文学常识:选自清代 编辑的 ,作者是 ,明末人。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罔不因势象形( ) ( )尝贻余核舟一( ) ( )八分有奇( ) ( )高可二黍许( ) ( )如有所语( )其两膝相比者( )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诎右臂支船( )与苏、黄不属( )历历数也( )横卧一楫( )倚一衡木( )其船背稍夷( )钩画了了( )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 )4修狭者为之( )三解释下列的“为”字:为宫室、器皿( )中轩敞者为舱( )修狭者为之( )为人五( )多髯者为东坡( )四翻译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译: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