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干将莫邪教案 语文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207738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干将莫邪教案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干将莫邪教案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干将莫邪教案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干将莫邪教案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干将莫邪教案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28 干将莫邪教案 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8. 干将莫邪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章的主题。 3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寄托人民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文章主题。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荆轲作为侠义英雄一直为人们赞颂,你们以为古人崇尚的侠客精神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答案:智勇双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承诺,轻生死。 )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干将莫邪 (板书)记述的就是侠义英雄复仇的故事。二、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先请同学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 )干宝(?336) ,字令升,新蔡(

2、今属河南)人,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晋纪 ,时称良史。又好阴阳术数、神仙鬼怪写出了文字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之文特征的2搜神记 。搜神记系志怪小说集,二十卷。原本已失传,今本是后人从法苑珠林 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而成。书中记录的多为神怪灵异,但也保存了一些富于现实主义的民间传说,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参照课文注释自由诵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或拿不准的字词。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板书或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注音)莫邪(y) 重身(chn) 自刎(wn)汤镬(hu) 踔(chu) 踬目(zh) 3.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3、音。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翻译课文1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2不能自行解决的文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3讨论交流 使相之(仔细察看) 比后壮(等到) (成年) 亡去(逃亡) 行歌(从事) 奉之(进献) 汤镬(开水、热水) 王如其言(按照) 句式: 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译:你年纪轻轻,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呀? 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译:(赤的)头煮了三天三夜都没烂, (并)从开水里跳出来,瞪着眼睛十分生气。 (二)整体感知3请学生请根据故事情节,概括故事梗概。 (可用“课文记述 的故事”的句式让学生填空)点拨:这篇课文记叙了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而干将

4、遭杀身之祸,后其子赤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故事。五、合作探究课文1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2分析赤、客、和楚王的人物形象。(学生速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 赤为报父仇,至死不渝不惜生命 原文提示:A. 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 ” 于是尸乃仆。B. 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 客见义勇为,英勇无畏重承诺,轻生死 原文提示:A. 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仇。 ”B. 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与汤镬煮之。 ”C. 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王即临之。客

5、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也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 楚王心胸狭窄,残忍暴虐 原文提示:A. 楚王:王怒,欲杀之。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B.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 3写作特色 提示: 本文想象奇特。干将莫邪之子以双手持头与剑交与“客” ,他的头在镬中跃出,犹“瞋目大怒” 。 本文篇幅短小,文字简洁,叙事清楚。六、结合现代观念,谈谈如何理解评价古人复仇观念和侠客的正义行为。(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独特认识。要求阐述观点时要备足理由。 )4示例:1从古人“复仇观念”言及疾恶如仇、除恶务尽。2从今日法制观念看“复仇”的局限性。3从侠客“言必信,行必果”谈“诚信”的现实意义。4从侠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看侠义精神的局限性。七、布置作业 1 读完干将莫邪的故事,请你就其中感触最深的一个人物,用一段文字进行评价。 2 根据这个故事,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改写成一篇白话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