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与伦理变迁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1551206 上传时间:2020-11-15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社会与伦理变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西方社会与伦理变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西方社会与伦理变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西方社会与伦理变迁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西方社会与伦理变迁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社会与伦理变迁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社会与伦理变迁ppt课件(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识课伦理学问题讨论 西方社会与伦理变迁,马戛尔尼出使清朝,清朝乾隆五十八年六月(1793年7月),英国国王派马戛尔尼率使团到达中国。 清政府要求英使按照各国贡使觐见皇帝的一贯礼仪,行三跪九叩之礼。英使认为这是一种屈辱而坚决拒绝。 由于双方都不肯让步,谈判几近破裂。最后,双方终于达成协议。五十八年八月,乾隆帝在热河避暑山庄接见并宴请了英国使团,接受了英使呈递的国书和礼品清单,并向英王及使团回赠了礼物。 觐见时究竟行的何种礼节?中英双方记载不同。,23年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政府又派遣以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前来中国。嘉庆帝要求必须行三跪九叩之礼。英使拒绝。英使被令回国,没能完成外交使

2、命。,冲突的渊源?,在全球化早期,两个大国间交往礼仪的冲突,体现了文明的差异,伦理的差异。,西方文明之源,“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欧洲人远从希腊之外,从东方,特别是从叙利亚获得他们的宗教、来世与超世间的生活。然而今生、现世、科学与艺术,凡是满足我们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我们知道都是从希腊直接或间接传来的。”(黑格尔(1770-1831)哲学史讲演录),宗教、科学与人文,“一般来说,西方思想分三种不同模式看待人和宇宙。第一种模式是超越自然的,即超越宇宙的模式,集焦点于上帝,把人看成是神的创造的一部分。第二种模式

3、是自然的,即科学的模式,集焦点于自然,把人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象其它有机体一样。第三种模式是人文主义的模式,集焦点于人,以人的经验作为人对自己、对上帝、对自然了解的出发点。”(英国,阿伦布洛克著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1997年版中译本,第12页。),早期神话观念,1、关注焦点:什么是主宰? 2、答案:神。包括自然现象之神:日神、海神、雷神;人类活动之神:农神、战神、爱神 3、 神人同形同性 4、时人的怀疑与反思: 克塞诺芬尼(BC540):“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是黑皮肤、扁鼻子;特拉基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 神主宰一切,创造一切的观念受到怀疑,甚至神的存在都受到怀疑。 5、新

4、的思考:什么是世界的本源?,古希腊自然哲学,1、关注的问题:什么是本源? 2、众多的思考、回答: a 泰勒斯(BC585):水 b 阿那克西美尼(BC545):气 c 赫拉克利特(BC504):火 d 毕达哥拉斯(BC532):数 e恩培多克里(BC495435): 四要素土、水、火、气 二力量吸引、排斥 f 阿那克萨戈拉(BC460):种子 g 德谟克利特(BC435):原子,评论,有人认为,“当今科学如此昌明,科学精神如此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希腊自然哲学。”(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神话,但未必都有哲学,更未必有科学。自然哲学和科学的关

5、键,在于否认事物受其本身之外的神的生灭和支配,而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变化具有内在的原因,其原因和规律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和理性思辨而被发现因此,人能够认识和预测事物的变化,从而能更好地去适应和改变世界。,“民主制”与辩论术、演讲术,城邦政治:如雅典,鼎盛时人口3040万,“公民”只4万。 寡头民主制:与独裁制、普遍民主制相区别。 个演讲、辩论术影响公众、说服别人,获得支持。在没有书籍、报纸、电视等交流媒介的情况下,公共事务都是在公共场所面对面进行的。,希腊哲学精神,“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的。苏格拉底之所以受到特别尊敬,正如西塞罗所说,是因为他把哲学从天上带

6、到地上。”(前引阿伦布洛克著作,第14页。) 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开头,对哲学的性质和特点作了精彩的描述。他认为哲学起源于诧异,哲学家追求非实用的智慧,哲学是为知识而求知的自由事业。后人概括,其基本精神是理性的沉思和超脱的静观。 哈佛大学校训(原文为拉丁文)译成中文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 。,基督教与西方社会,“在西方世界各方面的生活中,无不存在着基督教及其教义与行为准则的势力。在历史的每寸土壤上,都留有基督教和教会的影响。”(弗泡尔生德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5月版,186页。) 1889年,日本学者新渡户稻造访问比利时,受到比利时法学家德拉维莱教授

7、的款待,并在他家中住了几天。有一天在散步时,两人的话题谈到了宗教。“您是说在你们国家的学校里没有宗教教育吗?”德拉维莱教授问道。当听到回答“没有”,比利时教授大吃一惊,突然停下了脚步,又问道:“没有宗教!那么你们怎么进行道德教育呢?”(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3页。 ),基督教概况,1、公元1世纪创立,脱胎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流传于下层民众。受罗马政权的迫害、镇压。 2、公元313年被罗马帝国官方认可为合法宗教。 3、392年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 4、1054年分裂为两大教会(教派): 西罗马“公教”(天主教) 东希腊“正教”(东正教) 5、16世纪宗教改革后,从天主教进一

8、步分化出“新教”。 6、现状: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派并立。(中文通称基督教。有时中文“基督教”专指新教。),核心名称及渊源,基督希腊文christos音译(英文christ)。源自希伯莱文mashiah(音译“弥赛亚”),原意为“受膏者”(受膏是犹太教仪式),犹太灭国后人民期望出现的“复国主”。后转义为“救世主”。 耶稣希腊文Iesous音译。源自希伯莱文Jeshua,音译“耶和华”,意为“拯救者”。 圣经包括旧约(即犹太教经典塔纳赫,原文是希伯来文)和新约(基督教新创,原文是希腊文)。据称旧约是上帝通过摩西所传,新约是上帝通过圣子基督所传。,从新约看基督教的兴起,基督教认为,上帝通过摩西

9、所传的“律法”是上帝与以色列人的第一次约法,但因以色列人背约遭罪(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人曾一度强盛,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其中历史最长的是犹太国。公元前9世纪遭灭国后,数百年间屡遭不同外族统治,人民盼望的拯救者却一直没有出现),上帝乃结束前约,差遣圣子基督取了人的形式降临世上,施行救赎。所以前约为旧约,另立的为新约。 旧约原文是希伯来文,记载的是上帝在以色列人眼中的作为和性格,以及古代与以色列人有关的一些民族的历史和传说;新约原文是希腊文,记载的是基督的生平、教诲,以及门徒的活动和思想。,基本教义,1、上帝创世说。 2、原罪说。 3、灵魂不死与末世审判。 4、救赎说。 1)耶稣替全部人赎罪: 道

10、成肉身(圣灵,处女感孕) 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是同一的。 2)个人自我救赎: 信信上帝; 爱博爱,爱人如己 忍克己,节制; 望坚信,不绝望,基督教使徒信经,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上帝的独生子;因圣灵感孕,由童贞女玛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下手受难,被钉于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升天,坐在全能父神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体复活。我信永生。阿们。,为什么信仰?,“上帝之子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不感到羞耻,因为人必须为之羞耻。上帝之子死了,这是完全可信的,因为这是荒谬。他被埋葬

11、又复活了,这一事实是确定的,因为它是不可能的。” (教父德尔图良,145220年,论基督肉身) “惟其不可能,我才信仰。”(德尔图良观点后来被概括为这一口号。),关于信仰,歌德:“奇迹是信仰的宠儿。” 罗曼罗兰:“一个人信仰,就因为他信仰,上帝存在与否是没有关系的。” 教皇格列高利一世:“不学无术是虔诚信仰之母。” 桑塔亚那(美国哲学家):“不知道为什么还坚决相信,这就是狂热。” 培根:“伟大的哲学,总是始于怀疑,终于信仰。”,问题与思考,1、上帝是否存在?这关乎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俄)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既然不存在上帝,那就没有道德,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2、灵魂不死?来

12、世? 弗洛伊德:“假如美德在现世得不到报偿,道德的说教就将是徒劳的。” 3、有无“原罪”?若无,谁需要赎罪?被拯救?谁有必要“信、爱、忍、望”?,美德的报偿?,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 “那有德的人有福了。”(基督教) 2、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来世报?末世审判?,思考:道德效力之源,外:群体压力(舆论,法律)。 内:内疚感;恐惧感、敬畏感(因果善恶报应、轮回;末日审判);自觉自律。 世俗化社会的“泛律法化”。 陶行知:“一国当中,人民情愿被治,尚可以苟安;人民能够自治,就可以太平;那最危险的国家,就是人民既不愿被治,又不能自治。”,中世纪基督教对社会的影响,1、禁欲主义; 2、宗教

13、裁判所(异端裁判所):1229年设立; 3、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8次; 4、大学的兴起:11世纪,意大利、法国、英国; 5、文化传承,科学与艺术 ; 6、社会习俗与观念,如主张一夫一妻制,提倡勤劳刻苦,博爱等。,文艺复兴,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中,“现代化”与“工业化”同义。以这种观点,现代社会发端于工业革命。也有学者认为,现代化就是“世俗化”。以这种观点,欧洲现代社会发端于文艺复兴。 瑞士学者伯克哈特(18181897)在其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中,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发现世界和发现人”从对上帝及其启示的信仰中“回归自然”和“回归古人”。“回归自然”,表现为对人外部世界的探索

14、,于是有了哥白尼、布鲁诺、加利略、牛顿等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兴起;“回归古人”,是复兴了古希腊时期“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以人文主义针对基督教的决定论。,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相似,启蒙运动也是一种持久的、大范围的思潮。它在英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洛克(16321704)、休谟(17111776),在德国有康德(17241804),但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是法国启蒙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16891755)、伏尔泰(16941778)、卢梭(17121778)狄德罗(17131784)等。 “启蒙”的含义是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和文艺复兴相比,它有更激进的批判和否定精神,直接指向宗教迷信和专制制

15、度。一般认为,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是其直接的社会后果,而更深远地,它为现代西方社会的政教分离、民主制度、人权和自由观奠定了思想基础。,功利主义:感觉与幸福,功利主义是“以事件的效果即它带来了多大的功利”作为衡量标准和原则的一种思想观念的总称。 这种思想观念源远流长。古希腊时期伊壁鸠鲁(前342-270)就提出,人性趋乐避苦,这是行为的唯一动因。善、幸福,是感官的快乐。最高的善不是肉体的、短暂的快乐,而是长期的、精神的快乐,是“肉体无痛苦、精神无纷扰”的“不动心”状态。,功利主义伦理观,苏格兰学者赫契森(Hutcheson,16941746)概括其原则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英国学者边

16、沁(17481842)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思想,为近代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观点: 1、自然主义人性论:人性趋乐避苦,这是人类行为的主宰,是道德的基础。“自然将人置于两个无上主宰的统治之下:快乐与痛苦。正是这两者指出我们应当做什么,并决定了我们将要做什么。”,2)道德数学方法:评价行为效果(苦乐)的方法。 边沁认为,善即快乐,恶即痛苦。而快乐之量应从如下七个方面衡量: a、快乐的强度。 b快乐持续的时间。 c、 快乐的确定程度。 d快乐实现的可能性。 e快乐的纯粹程度。 f、快乐引起其它快乐之量。 g、 快乐涉及的范围。,3)功利原则: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快乐量的最大化。 4)实现功利原则的办法: 四种节制:自然的:自然规律 政治的:法律、制度 道德的:公共舆论 宗教的:信仰、教规,分析与思考,快乐、幸福等心理感受的可计量性有多大? 经济学是什么:伦理、心理(定性)?数学化(定量)?,亚当斯密(17231790)的学科?,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