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51161903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1.简述心理辅导的方法(一)改变学生行为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惩罚法(7)自我控制法(8)松弛训练(9)系统脱敏疗法(10)肯定性训练(二)改变学生认知的基本方法(1)合理情绪疗法(2)认知疗法(3)来访者中心疗法2.简述影响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1)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3)活动的组织性。(4)过去的经验。(5)个人的意志品质。3.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学习程度(3)记忆任务的时间与重要性(4)识记方法(5)时间因素(6)识记者的情绪、动机和态度4.简

2、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増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5.简述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6.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

3、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7.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作用与营养的影响(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影响(4)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5)主观努力8.简述如何培养良好性格(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9.简述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一)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因材施教(1)正确对待学生的气质特征(2)根据学生的气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调控自己的气质(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1)了解

4、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2)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做恰当的评价(3)有意识地矫正学生的性格缺陷10.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3)学习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4)教学观: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11.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定向功能(3)维持功能(4)调节功能12.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1)树立学习目标(2)培养学习兴趣(3)了解学生个别差异(4)帮助学生正确归

5、因13.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4)恰当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5)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6)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7)培养自我效能感14.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自我监控原则(6)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15.简述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1)精选材料(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程序的编排(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4)加强基础知识反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

6、平(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16.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地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17.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3)原型启发(4)定势(5)功能固着(6)情绪与动机(7)个体的智力水平18.简述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9.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7、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触风暴训练20.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21.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8、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22.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23.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2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传递文化(继承功能、传递功能)(2)教育传播文化(传播功能)(3)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

9、创新功能)25.简述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或物质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26.简述古德莱德关于课程的分类(1)理想的课程: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任课老师所领会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27.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1)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2)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

10、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4)课程理论28.简述影响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1)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的需要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校课程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3)学科体系:课程内容来源于一些主要学科的知识,因而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以学科为依托29.简述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与方法(1)进行社会调查(2)审查学生活动(3)开发实施条件(4)研究学生情况(5)鉴别校外资源(6)建立资源数据库(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30.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背景(1)建构主义思潮(2)多元智能理论(3)马克

11、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1.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的内涵包含以下三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权责主体(二)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2)强调教师成长(3)重视以学定教32.简述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

12、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33.简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措施(1)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2)树立教师威信。a.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b.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关怀爱护。(请简述老师如何树立教师权威)(3)善于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3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3)专业能力的提高。(4)专业自我的形成。35.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

13、行)基本理念(会考其中一个,其余的已考过)(1)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36.简述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1)课题名称(2)研究目的(3)研究内容(4)研究步骤(5)研究方法(6)预期成果(7)课题研究保证措施37.简述行

14、动研究法的含义及优缺点(一)含义行动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二)优缺点(1)可以适时提供反馈,并针对反馈灵活地进行调整(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便于解决实际问题(3)但是研究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可靠性(4)研究样本的代表性不够(5)研究结果难以推广运用38.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要求内涵及实施要求(一)基本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二)基本要求(1)深人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39.简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内涵及实施要求(一)基本含义指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二)基本要求(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学生自觉正确地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40.简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含义及实施要求(一)基本含义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