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1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1159947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2021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2021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2021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2021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2021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1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 (共7题,共0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国民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由于技艺拥有者的观念问题而只留给家人,但仍能_,生生不息。培养民族道德情操当然要从儿童抓起,但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单纯的说教是没有用的,_才是根本。在进入20世纪之前,民族音乐长期以来主要以_的模式,在民间、宫廷、宗教和文人群体中传承。A. 薪尽火传 口传心授 言传身教B. 薪尽火传 言传身教 口传心授C. 口传心授 薪尽火传 言传身教D. 口传心授 言传身教 薪尽火传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5年

2、,残雪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她的作品的影响终于在海外全面的铺开了,她一下子就得到了三个知名度很高的国际文学奖的提名。B. 诨昆明缘分国际旅行社在购物店因火灾已不复存在的情况下,依然将其列入行程,构成误导旅游者、虚假宣传行为,须赔偿游客4996元,罚款1万元。C. 目前,环境气象中心已经针对全国范围内往年的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分布特征、影响时段等作相关统计分析,同时还在着手研究光化学污染气象条件的预报。D. 宿迁市发布了宿迁文明20条,这20条文明建议都与日常生活细节有关,也正因宿迁市发布的文明规则过于细化,它在舆论场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城镇人

3、口每增加1亿,相对应的废水排放量要增加10亿吨,垃圾排放量要增加900万吨。_所以说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短板和瓶颈。 A. 目前我国环境治理能力与问题相比还是偏弱,而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在不断推进中,势必面临新的环境挑战。B. 因为我国环境治理能力与问题相比还是偏弱,加上新的环境挑战,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在不断推进就变得困难重重。C. 虽然面临新的环境挑战,但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仍然在不断推进中,可是我国环境治理能力与问题相比还是偏弱。D. 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势必面临新的环境挑战,而目前我国环境治理能力与问题相比还是偏弱。4.

4、下列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何以汝为见B. 求人可使报秦者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 故燕王欲结于君 君何以知燕王D.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5.下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虞常果引(拉出)张胜引(拿起)佩刀自刺引(延请)赵使者蔺相如相如引(调转)车避匿左右欲引(带着)相如去秦贪,负(依仗)其强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方欲发(打发)使送武等A. B. C. D. 6.下列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妙尽璇玑之正B. 单于壮其节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C. 且庸人尚羞之秦王恐其破璧D. 武能网纺繳左右欲刃相如7

5、.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相如因持璧却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B.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即患秦兵之来C. 以勇气闻于诸侯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0分)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自古以来,哈尼人都是修沟造渠,引高山森林中的泉水来灌溉梯田,水沟开挖量巨大,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个人或村寨往往不能独立承担。哈尼人就户与户联合或者村与村联合,一起挖沟引水,通过出资的多少和投入人力的多少核定每个村寨、每一户的分水量大小。为了避免发生水纠纷,能够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哈尼人发明了分水木刻来进行分配。分水木刻,

6、哈尼语称“欧斗斗”,它是选用板栗树、黑果树等材质坚硬的木料,在木料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度不一的凹槽的一根横木。 尽管在哈尼人分水制发明和形成的时代并没有所谓“技术美”这样的名词出现,但实际上技术美的审美形态已经存在。技术美的内涵首先由技术品表现出来。人们创造任何一个技术品,都是具有实用性的。分水木刻作为分水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哈尼人为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创造的工具,起到了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用水量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分水木刻放置于每个水沟的分叉处,水要分几条沟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几个凹槽,不同宽窄的凹槽决定了每个子水沟所灌溉梯田水量的大小,从而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约定的用

7、水量。哈尼人还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分水木刻,长方形的设计,比其他形状更能防止水流的溢出,进一步提高了分水的准确性,且用料最省,是实现分水功能的最大化的典型形式。可见,分水木刻作为一种技术品,不仅具备了实用性,还具有了美的形式。 分水制是指哈尼人经过村与村,户与户集体协商,根据挖沟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确定每块梯田的水流量大小的民间制度。就其本质而言是商定分水木刻上凹槽宽度的一系列民间规约,是体现分水木刻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分水制约定,投入多者,分水木刻凹槽宽,水流大;反之,投入少者,凹槽窄,水流小。为了确保凹槽计量单位的统一和准确,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掌四指根部宽度为一基准单位,按照之前

8、的协商结果对水流量进行分配,对用不了一个用水单位的,则缩减为一指、二指、三指进行细分,其中排除用小拇指宽度进行计量。照各家权益定制出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木刻,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调节了各家各户的用水,这样既公平合理而又有科学性。 分水制虽然是一种抽象概念,但它与分水木刻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内容与其外在形象的相互统一,不可避免地以技术美的形态表现出来。分水制度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哈尼人代代相传,凝聚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技术,而是人的情感,对待分水制已经不仅是对实用功能的欣赏,更是对对象存在的审美。在现代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分水制还一直在沿用,它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的效率得以提高和完善;

9、另一方面使分水的模式更趋于合理、更具有系统性和易于管理,给哈尼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符合哈尼人群体共同利益诉求。因此,分水制也渐渐和审美主体使用上的满意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愉悦感和轻松感,构成了技术与审美的有机统一。(1)下列关于“分水木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分水木刻,在哈尼语中称“欧斗斗”,选用坚硬的木料制成,是哈尼人为了避免发生水纠纷,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的工具。B.分水木刻作为一种技术品通过在横木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不一的凹槽决定水量大小,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了美的形式。C.分水木刻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这种设计与其他形状相比,既能防止水流的溢出,提高

10、分水的准确性,又能节省用料。D.分水木刻放在每个水沟的分叉处,上面所刻的不同宽度、不同数量的凹槽决定了每块梯田的用水量,从而保证田地得到充足的灌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分水木刻是分水制的物质载体,能够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的用水量并合理分配,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B.分水制是哈尼人集体协商的分水约定,它根据挖沟渠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决定每村、每户、每块梯田的水量多少。C.分水木刻代表分水制的发明和形成,虽然当时并未出现所谓“技术美”这一名词,但哈尼人已经认识到了其审美价值。D.为了进一步确保凹槽计量的统一和准确,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四指根部宽度为基准

11、单位,进行更细致的分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抽象概念的分水制,只有与分水木刻这一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内容与外在形象的统一,才能够表现出技术美的形态。B.自古至今,哈尼人一直使用这种分水制,原因在于它既提高与完善了生产劳动效率,又符合哈尼人群体的共同利益诉求。C.哈尼人分水制经过代代相传,凝聚了生产技术与人的情感,渐渐使人们在使用中获得了愉悦与轻松感,构成了技术与审美的有机统一。D.哈尼人修渠灌溉梯田,开挖沟渠的工程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因此,单个人、户、村一般难以完成,需要联合担此重任。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绿染戈壁梁衡 由西安出发西行

12、,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又密的柳树。这种柳,是西北高原常见的旱柳。它树身高大,树干挺直,如松如杨,而枝叶却柔密浓厚。每一棵树就像一个突然从地心涌出的绿色喷泉,茂盛的枝叶冲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后再四散垂落,泼洒到路的两边。远远望去连绵不断,又像是两道结实的堤坝,我们的车子夹行其中,好像永远也逃不出这绿的围堵。 左宗棠是1869年5月沿着我们今天走的这条路进入甘肃的。左宗棠止步于举人,此后三次参加会试,三考不中,便无心再去读枯涩的经书,而是在乡下边种地边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后因太平天国乱起,就随曾国藩办湘军。1866年甘肃出现回民起义时,左正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朝

13、中无人,同治皇帝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急召他赴西北平叛。 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军事建树历史自有公论。但他到西北后,发现这里的危机不只是政治腐败,军事瘫痪,还有生态的恶劣和耕作习惯的落后。大军所过之处全是不毛的荒山、无垠的黄沙、裸露的戈壁、洪水冲刷过后的沟壑。这与江南的青山绿水、稻丰鱼肥形成强烈的反差。左宗棠隐居乡间时曾躬耕农亩,准备种田教书,终老乡下。但是命运却把他推向西北,让他“达则兼济天下”,兼顾西北。 面对赤地千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但古往今来西北不知几多战事,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宽三到十丈,东起陕西的潼关,横穿甘肃的河西走廊,旁出

14、宁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全长三四千里,后人尊称为“左公大道”。1871年2月左下令栽树,有路必有树,路旁最少栽一行,多至四五行。这是为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左对种树是真有兴趣,真去研究,躬身参与,强力推行。他先选树种,认为西北植树应以杨、榆、柳为主。河西天寒,多种杨;陇东温和多种柳。凡军队扎营之处都要栽树。他还把种树的好处编印成册,广为宣传,又颁布各种规章保护树木。史载左宗棠“严令以种树为急务”“相檄各防军夹道植树,意为居民取材,用庇行人,以复承平景象”。左每到一地必视察营旁是否种树。在他的带领下,各营军官竞相种树,一时成为风气。现在甘肃

15、平凉仍存有一块威武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详细记录了当时各营种树的情景。 左宗棠在西北到底种了多少树,很难有确切的数字。他在光绪六年(1880年)的奏折中称,只自陕西长武到甘肃会宁县东门六百里,就种活二十六万四千多棵树,其中柳湖有一千二百多棵。再加上甘肃其余各州约有四十万棵,还有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种的树,总数在一二百万棵之多。而当时左指挥的部队大约是十二万人,合每人种树十多棵。中国西北自秦以来共有三条著名的大道。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的弛道;二是唐代的丝绸之路;三就是左宗棠开辟的这条“左公绿柳之路”,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北公路建设基本上是沿用这个路基。三千里大道,百万棵绿柳,这在荒凉的西北是何等壮观的景色,它注定要成为西北开发史上的丰碑。 兵者,杀气也。向来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毁城为乐,项羽烧阿房宫,黄巢烧长安,前朝文明尽毁于一旦。他们能掀起造反的万丈狂澜,却迈不过政权建设这道门槛。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才会在战火弥漫的同时播撒建设的种子,随着硝烟的退去便显出生命的绿色。(摘编自201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刊文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