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态度与管理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1068240 上传时间:2020-11-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态度与管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五章--态度与管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五章--态度与管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五章--态度与管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五章--态度与管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态度与管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态度与管理ppt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每个人除了个性不同之外,还有态度的不同。 每时每刻感受、对待-态度(表态) 态度决定-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做什么。,第五章 态度与管理,与企业、组织有关的态度 1。工作满意度 员工对本职工作所持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程度。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报酬 (2)工作本身 (3)提升 (4)管理 (5)工作群体 (6)工作条件 (7)工作期望 2。工作投入 是指员工认可自己的工作,主动参与工作,认为工作绩效对自己个人价值的重要程度很高。 3。组织承诺 对组织的忠诚性、认可程度和参与程度。 通俗地讲:员工接受组织目标,并且希望保持自己作为组织成员的身份。,一、态度的实质 (一)态度结构 1,

2、 态度的含义 态度是个体对社会事物的心理反应倾向。 态度-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的中介因素, 对行为-指向性的动力作用 一项制度- 初入大学很懵懂,希望师姐师兄帮, 谁知处处是陷阱,无奈处在伤心中。,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及影响,总之,态度是指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它客体比较持久的认知、情感和倾向性。反映个人对人物、事物、客体的心理感受。态度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而且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二)态度的特性 1,社会性、 2,针对性、 3,协调性、 4,内隐性(城府)、 5,稳定性与可变性,三者一般协调一致。不一致情感起主要作用核心。,2,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

3、对某种事物或对象的看法、评价以及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信念、观点、知识、和信息的组成。即包括对人对事的知晓,也包括对人对事的评论、赞同或反对。 (2)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个体由认知而产生的对态度对象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即态度中的情绪和感受部分。 (3)态度的意向部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映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即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某种反应。,二、态度的作用 (一)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一致-以态度推测行为 不一致- 意图-行为。游行,(二)态度对事实的影响 1, 对事实意义的决定作用- 男女经理的评价-一个成功人的背后- 2, 对事实的组织与选择作用 滤色镜-好坏,(三)态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态度是

4、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外因限制时,不相关。如导游-五一节,费希本行为预测模型,态度的功能(作用) (1)决定着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与选择(态度的习惯性) 导致刻板印象; 导致先入为主的判断; 导致晕轮效应。 (2)态度的稳定持久性(忍耐性或坚持作用) 决定了人的态度面对变化了的环境的忍耐性的高低; 预示着个体对事物的行为反应模式的规律性。 (3)态度对学习的影响(选择性和过滤性) (4)态度的隐藏性 (5)态度对矛盾和冲突的调节功能,三、态度的测量 (一)量表法 陈述句 (二)自由反应法 模糊图、未完成句子、续编故事 (三)情景法 执行任务-测对困难的态度,我们生活在一个感

5、觉丰富的世界,任何 人都不可避免的从外界接受各种信息,并做 出反应。但任何人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对同一 事物做出一致的判断。,第二节 态度与社会知觉偏差,一、感知过程 感知过程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要素: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映。 (一)感知选择 人们对客观事物并不是全面接受,而只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兴趣、身份、情绪等的不同,有选择地知觉其中的一部分。一般来说,人们首先感知那些能够有助于满足他们需求的刺激以及过去曾为他们带来益处的刺激,而忽视那些给他们造成轻微不快的事物,可是对于非常危险的事件也是重视的。(23名经理阅读一份钢铁厂的材料) 1外部因素 (1)大小 (2)强度 (3)对比 (4)活

6、动程度 (5)重复 (6)新颖性 2内部因素 (1)需要 (2)个性,(二)感知组织 1连续性 2接近性 3封闭性 4相似性 (三)感知解释,环 境 刺 激,感觉 味觉 嗅觉 听觉 视觉 触觉,外部因素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重复程度 新颖性 熟悉性,连续性 封闭性 接近性 相似性,图形背景,对 人 或 事 物 的 假 定,公开 行为,隐蔽 态度,知觉效应,内部因素 学习 刺激 个性,观 察 选 择 组 织 解释 反应,感知过程从观察到反映的各个基本因素,二、社会知觉 (一)概念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和群体中的社会现象 所产生的直觉判断和初步认识的过程。 1。是人的一种基本的

7、心理,为知觉者提供有意义的体验的过程。 2。我们都是以个人认为对世界的真实的看法来描绘世界的。 3。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础,服从知觉的一般规律,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衡常性的特征,但它更强调各种社会条件和社会因素,包括态度、需要、愿望等。 (二)知觉着、被知觉者和情景因素 1。知觉者 洞察和知觉别人的个体。知觉者的个人特征直接决定着对知觉对象的正确认识。以自我为原则 态度、个性、动机、兴趣、过去的经验和期望等。一朵花:商人;植物学家;诗人 2。被知觉者 被观察的目标或对象。他们的特征也影响社会知觉的正确性,像他们的地位、范畴、类别以及外显特征等。 3。情景因素 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 人际环

8、境 人际层次,三、社会知觉的种类 (一)对他人的知觉 是指与他人交往时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观 察,来判断他人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个性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1。面部表情 2。目光的接触 3。身段表情 4。言语表情 (二)人际知觉 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 情感交流的过程。它是社会知觉最核心的部分。 1。客观因素 人际关系对自身价值的大小和社会作用的优劣;人际关系发生时的情景。下眼皮厚 2。主观因素 思想方法 知识经验 情绪状态 态度倾向和个性特征等:门缝里看人 ,(三)角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处的特定的社会与组织中的地位的知觉。角色是在涉及到他人的社会活动中社会对某一

9、特定对象所期望的一种行为模式。它反映一个人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权力和职责。 1。角色构成 (1)角色认知 应该 (2)角色行为 (3)角色期望 希望和寄托 (4)角色评价 2。影响因素 (1)对角色认知的影响 客观的自我评价;文化背景和家庭社会环境 (2)对角色行为的影响 角色认知程度;角色扮演者的个性特征 (3)对角色期望的影响 角色职务性质;对角色扮演者的认知 (4)对角色评价的影响 角色行为和期望的差距;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3。角色知觉的实践过程 (1)寻求明确的自我形象 (2)调整角色行为 (3)检验角色,最终形成角色认知,(四)自我知觉 是指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

10、知觉。就是自己对 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个体的自我观。 1。内容 (1)物质自我 (2)社会自我 (3)精神自我 智慧、能量、道德水平 上进心和道德感 3。途径 (1)以人为镜 (2)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3)通过社会比较 (4)自我分析,四、社会知觉的效应 (一)社会知觉的形成 1。一致性 当人们获得关于某一个人少量的信息资料后,就力图对 他的大量的特性做出判断,形成统一的、一致的印象。 2。评价的维度 三个维度:(1)评价方面 好与坏 (2)力量方面 强与弱 (3)活动方面 主动与被动 3。核心品质 热情和冷酷是影响很大的品质。,聪明 熟练 勤奋 热情 坚决 实干 谨慎,聪明 熟练 勤奋 冷酷

11、 坚决 实干 谨慎,用于人的社会和智力的品质,相貌的美丑对认知的晕轮效应,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一、态度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少女、老农对鸟-自由、觅食;树下一女; 北大的短裙- 态度的主观经验性-知觉不以现实,而以被选择、组织和解释的-,二、社会知觉偏差 1,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第一印象 2,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 盲人摸象 3,投射效应 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4,情绪效应 情绪化下理性大折扣 从众心理、权威定势、惟经验、惟书本、逻辑错误,三、社会偏见 (一)社会偏见与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群体及成员对社会性刺激的不正确认识达到固定化程度 造成的认知评价模式。 是在认知偏差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常

12、见的-社会刻板印象,(二)有意偏见与无意偏见 1, 有意偏见 私心 2, 无意偏见 不自觉,(三)社会认知偏差与社会偏见的纠正,四、归因偏差 (一)基本归因差误 对他人不良工作成绩归因时,倾向于低估情景因素的影响, 而高估个人因素的作用。,(二)自我服务偏差 对自己不良工作成绩归因时,倾向于高估外部的情景因素 好成绩时相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丈夫: 1,英雄救美,痛打臭流氓一次; 2,送心爱的人999多玫瑰; 3,抵御美女诱惑三次; 4,接送女友上下班二年; 5,照顾病中的你六个月的; 6,学法律的,可以帮助你的事业发展的。,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合适测试,选择的意义: 1,安全 2,浪漫; 3,婚姻

13、专一; 4,生活; 5实际; 6,事业 选择了什么样的爱人,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幸福。 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一、态度的形成 (一)态度形成的过程 态度的形成肇始于两个方面: 模仿(自觉或不自觉) 受到一定压力的服从,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是在长期的生活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 西方学者 凯尔曼 (1)服从阶段: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酬或免受惩罚,按照社会的要求、集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 外力性 表里不一性 暂时性 转化性 模仿性 (2)同化阶段:是指个体自觉自愿的接受别人的观点、信念、

14、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逐渐和他人或团体的态度相接近的过程。不再是被迫屈从、消极模仿,而是自觉的接受。 (3)内化阶段:把情感认同的态度与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融为一体,内心真正接受了新观点、新情感,彻底形成了新态度。,(二)态度形成的理论 1, 学习理论 通过联想、强化、模仿三种过程获得的。如吸烟肺,2, 功能理论 人们选择某种态度是因为它具有满足某种心理需求的功能。 如自我防御功能 认知和评价功能 价值表达功能-价值观决定态度,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1)需要的影响 凡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或能帮助自己达到目标的对象必然产生喜好的逃度,反之产生厌恶的态度。 (2)知识的影响 知识形成态度,也改变态度。 (3)团体的影响 (4)个人性格的影响 (5)行为的影响 (6)其它 个人创伤或戏剧性的经验,3, 认知理论 (1)海德的平衡理论- 认知不平衡-心理压力和焦虑-改变态度,(2)奥斯古德的和谐理论 人们有减少和排除认知不和谐的倾向-改变态度 是对平衡理论的发展,考虑大了态度评价的强度。 有“趋中”趋势。,P-某人; 0-有关系的另一人; X-有关系的某事物或观点 学生对老师的是否信任 对老师的观点是否赞同-平衡与不平衡组合,+,+,+,+,_,_,_,_,+,_,+,_,+,_,+,+,+,_,_,+,+,_,_,_,(一)态度改变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