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1067858 上传时间:2020-11-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早期儒学,早期儒学老庄之学 法家思想 墨家主张,百家争鸣,儒学兴起,宋明理学,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汉代:儒学兴起,宋明:儒学发展,北宋五子理学的创立 朱熹一理学的成熟 陆王心学一理学的发展,李贽反正统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启蒙精神 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明清:批判反思,专题体系,专题体系,1.把握一条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演变。,2恰当运用两个观点,即“生产力和生

2、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出现到后来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到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产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充分说明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历程,同时证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3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在具体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要与现实社会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疑难突破,一、对百家争鸣的全面认识 1、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2、形成的原因(有文科意愿的同学需要掌握) (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

3、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上;“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

4、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3.儒道墨法四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略),4、意义 (1)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反映的时代性和阶级性,1道家老子:反映了奴隶制的瓦解,面对诸侯争霸,社会动乱,代表奴隶

5、主贵族利益,提出了“无为”主张,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 2儒家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奴隶主阶级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礼”,即恢复西周奴隶制等级制度。,3墨家墨子:反映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墨家学派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用人唯贤。 4孟子、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

6、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5法家韩非子: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主张变法革新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董仲舒新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影响,1背景 (1)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从政治上和思想上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2)新儒学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和君臣伦理更适合汉武

7、帝时期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3)加强思想统治有利于巩固政治统一。,2.思想主张:,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3特点 (1)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2)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思想被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3)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4影响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结束了战国以来各种学派相互争鸣的局面。儒学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

8、2)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大一统局面,对维护上升时期的封建统治有积极作用,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也起到了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 (4)但是儒学独尊的局面,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宋明理学,周敦颐、邵雍: 张载: 程颢和程颐: 合称“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认为“仁”是“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知识整理,概念: 开创者:,主张,一、理学的创立,学说,理气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理”是世界的本

9、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万物之理终归为一,是为“太极”。(属客观唯心主义),区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教育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首先价值的终极源泉 仁者境界强调获得精神自由的同时,还应有社会责任感,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有道。 要求儒家干政,干政的关键是“正君心“。,著作:,地位,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二、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陆九渊,

10、主张,核心命题:“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提出“发明本心”,主张在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主张,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特别强调“知行合一”,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一、心学与理学的关系 1、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心学是明朝时期的理学。不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到封建社会后期,儒学越来越成为统治阶级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2、相同之处: (1)思想上:都属于唯心主义; (2)目的上: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3、不同

11、之处:把握“理”的方法。 (1)理学:认为“理”是万物之根本,是世界的本源,谓“天理”,属客观唯心主义。 (2)心学:提出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即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属主观唯心主义。,疑难突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评价: (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明末清初思想活跃,1、历史背景 (1)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与发展。 (2)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2、制进一步强化,封建专制统治日趋衰落。 (3)文化上:明代晚期的思想界(理学)因循守旧,日益僵化。,李贽,孔孟,自由发展,天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务实,经世致用,顾炎武,君主专制,君权,工商皆本,黄宗羲,3、评价: (1)积极性: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形成中国带有反封建的早期启蒙(民主)思想的潮流,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对后世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局限性: 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早期民主思想与欧洲的启蒙思想之比较,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