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案例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0864187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案例(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案例 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

2、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段向中年段过渡时期,这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外,也要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段的训练。但由于学生缺乏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阅读能力出在比较低的层面。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受。让学生在读中走进文章,与文本对话,这样更好地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进而通过读写结合,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精心、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

3、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孩子们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一)放一次风筝。(二)搜集风筝的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快乐。 【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激起快乐 师生交流:秋天中最喜欢的活动。 师:凉风飕飕,吹走了炎

4、热的夏天,送来了凉爽的秋天,秋天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这么美丽的秋天里,的活动是什么?昨天我们也放了一次风筝,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我们放风筝的情景吗?(结合学生汇报播放学生放风筝时的相片)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师:放风筝可真是一项快乐的活动,同学们知道吗?在中国,风筝可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还记得吗?二年级学过的古诗村居中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就知道古时候的孩子喜欢放风筝。风筝在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你搜集到有关风筝的哪些资料?从哪搜集到的? 交流课前搜集关于风筝的资料。 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放风筝,很多都放不高,老师认识一群孩子他们可喜欢放风筝了,而且放风筝的本领可高

5、了,想认识吗,好,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风筝,认识这群喜欢放风筝的高手。 初读,初领快乐 (一)自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标出有几个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不懂的字可以通过拼音或读学习。 (二)学习生词。 (三)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快速读课文,想象课文围绕“风筝”讲了哪几个情景?哪些自然段写了做风筝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了放风筝的情景?哪些自然段写了找风筝的情景? 品读,感受憧憬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总起段的作用。 (二)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们在做风筝时的心情怎样?边读边想,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品读做风筝时的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

6、,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1.引导联系实际理解词语“精心”。 2.引导想象“我们”怎样精心地做着风筝,并相机指导朗读。 3.引导走进角色,通过想象:假如让你做风筝,你会做一只怎样的风筝,希望它能怎样?理解词语“憧憬”,并相机指导朗读。 (四)品读做好了风筝的句子。 1.理解“什么都不像”而又叫“幸福鸟”的原因。 2.理解为什么要把名字写在风筝上面。齐读感悟。 四、布置作业,延伸快乐 第二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感受由此带来的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熟练地朗读课文。 4.领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细致的心理描

7、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回顾,重温憧憬 复习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情景?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趁着秋天在“风筝”中寻找秋天的快乐,还记得课文围绕“风筝”讲了哪几个情景?结合板书我们已经学习了做风筝的部分,你感受到孩子们在做风筝时心情是怎样的? 重温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心情。 师:孩子们,带着满心的憧憬与希望,精心地把风筝做好了,并给风筝起了名字叫“幸福鸟”。此刻就要去干什么?好现在让我们带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一起去放飞我们的“幸福鸟”吧,请同学翻开课文第10课,请同学默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想,我们在放风筝时,开始是心情怎样的,后来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用直线划出相关的句子,朗读体会体会。 品读

8、,感受快乐 (一)品读“放风筝”,放飞快乐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我们”在放风筝时,开始是心情怎样的,后来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用直线划出相关的句子,朗读体会体会。 2.学生汇报,相机品读以下句子。 句子(1)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的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领悟抓住动作将活动写生动的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飞快”等关键词语重读突出放风筝时动作的紧凑与连贯与心情的紧张、兴奋。 小组合

9、作边做动作边有感情地朗读。 句子(2)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来越小,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引导想象,体会幸福鸟越飞越高时孩子们的快乐。 教师引导反复朗读,体会快乐。 导语:孩子,我们的风筝越飞越高,已经高过小鸟了,我们激动不已,所以,学生读句子 现在风筝已经高过飞机了,我们无比兴奋与幸福,所以,学生读句子 风筝已经比云彩还高了,我们的兴奋与幸福高涨到极点,所以,学生读句子 师: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年级下册,便极快地飞走了。这时候,我们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 句子(3)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

10、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影。 师: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年级下册,便极快地飞走了。这时候,我们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大惊失色”。 创设情景理解“千呼万唤”的意思。 师: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年级下册,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这时候,你就是孩子们,你会怎样叫?所以我们这么多小伙伴们一起不知喊了多少声,叫多少次,这就叫“千呼万唤”。 指导朗读。 (二)品读“找风筝”,寻找憧憬 1.自读第58自然段,划出在找风筝时表现孩子心情的句子。 师:千呼万唤,却唤不回飞走的风筝,我们亲手做的,充满着我们的憧

11、憬与希望的风筝,你们甘心吗?想怎么做?自读第58自然段,划出在找风筝时表现孩子心情的句子,朗读体会。 2.汇报,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品读以下句子。 句子(4)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指导理解:为什么为了一只什么都不想的风筝就哭了? 创设情景理解词语“垂头丧气”。 师: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此刻你就是文中的孩子,你会怎样表现?(结合学生表情与体会理解“垂头丧气”)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绘写快乐。 (一)教师总结,归纳写法:现在风筝能否找到,我们无从知道,但我们知道这过程中,孩子们找到了快乐、憧憬、希望、幸福与快乐的童年。

12、现在我们回头看看整篇课文,课文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是我们孩子的乐趣,然后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写,结构清晰,我们一读就知道文章写了写什么内容了。那么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几个情景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个情景?作者是抓住什么写生动的?其实,作者是通过连续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将孩子们的心情都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秋天。想想,在秋天里你最喜欢做什么事情?要求:用上连续的动作描写或一些神态描写。 (二)小练笔。 汇报交流。 (四)布置作业: 完成小练笔。 摘抄喜欢的句子。搜集描写心情的词语。 留心观察,寻找秋天的快乐。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

13、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14、,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