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稳扶贫之路心得体会

上传人:c**** 文档编号:150854289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稳扶贫之路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走稳扶贫之路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稳扶贫之路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稳扶贫之路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稳扶贫之路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致力扶贫斗困,带领人民迈向小康社会。在此过程中,取得了累累硕果,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曲折,譬如部分扶贫产品过于仰仗帮扶单位“包销”,患上“消费扶贫依赖症”。如何将扶贫曲折之路走顺走稳?扶贫“扶一程”,一程并非永相随。在农村就有“救急不救穷”一说,救急帮困实为雪中送炭,而救穷帮懒只会加重惰性,让自己病入膏肓。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阶段,随着帮扶单位撤离,“包销”式扶贫帮困、增收脱贫必将渐行渐远;放任“消费扶贫依赖症”发展下去,只会让扶贫产业难度加大、风险增强,

2、甚至随着“帮扶单位”退场,脱贫者可能返贫,让之前的种种努力付之东流,故“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扶贫不能仅仅依靠“包销”,关键还是要依靠贫困户自己,既要扶智,又要扶志。虽说在扶贫初始阶段和疫情特殊时期,照顾式的“输血”“包销”的确必要,但到了后期,走自己的“造血”“创新”之路更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在脱贫攻坚路上爬坡过坎,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美好梦想。扶贫“凿出路”,路开方才天地宽。“绝壁凿出路,天坑成桃源”并非梦想,而是现实。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的“愚公们”,找准“穷根”,对症下药,不等不靠,克服万难,历经7年终是凿出了一条“脱贫之路”。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3、。如果成天只为贫困找借口,等着上级领导指示、靠着帮扶单位“包销”,那么只能纾一时之困、解一时之渴。不从根本上“凿出路”,无法解决产品质低无市场、质优无销路、同质无特色、传统无品牌、运输成困难、中间环节多、价格不亲民等一系列问题,“包销”这一“定心丸”并不能治百病,莫让“包销”同化于“消费扶贫”,要学会转换思维、创新思路、开拓大道,为扶贫寻找“柳暗花明”,“凿”出万千世界。扶贫“众参与”,众人扶贫脱贫易。所谓消费扶贫,就是鼓励消费者购买来自贫困村、贫困户的产品和服务,让贫困群众借此增收脱贫,这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就目前看来,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福利采购是消费扶贫的“重头戏”,其实,扶贫并非某一单位、某一人之事,而应成为社会公众共同的选择。扶贫亦非一时之事、一处好景,刮几阵风、搞几盆景并不是扶真贫、真扶贫。真扶贫既需要定点帮扶的“亲友团”,也需要爱心帮扶的“拉票团”,更需要慕名帮扶的“粉丝团”,毕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扶贫更不分大小事,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才能扎实巩固成果,才能让“产业路”“脱贫路”“致富路”遍布八方。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脱贫攻坚关键期,打破“包销”怪圈,将扶贫之路走顺走稳正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