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0853311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有关大学语文教案优秀范文,希望你们能喜欢, 一、回忆往事,激趣导入 记得我们前段时间写过一篇童年趣事,同学们写得妙趣横生,再现了童年的欢乐那我们再想一想,除了趣事,有没有冒险的经历还留在我们脑海中呢?回忆一下,一分钟后将你的经历与大家分享(学生回答时可追问父母当时的表现) 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美国,情况又会是怎样的?美国作家莫顿&8226;亨特与我们分享了一次童年的冒险经历,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迈开脚步,走近课文 (一)勇闯词语关 出示重点词语,找学生读并纠错 (二)速读课文 掌握了重点词语

2、,我们再向前走一步请同学们在3分钟内快速读完全文,阅读时留意并圈点出有关环境、人物及情节的语句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生速读课文 1、看谁抢得快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57年前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当时我几岁?(8岁) (3)故事中包括“我”在内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他们的名字是什么?和“我”关系如何? (一共有六个孩子,有名字的有2个,他们的名字是内德、杰利后者与“我”的关系比较前者更加亲密因为杰利是“我的朋友”) 2、我要来帮忙 同学们的闯关又快又顺利,可现在有一个同学却遇到了麻烦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本文取的

3、小标题,可是他忘记把具体段落标上了哪位同学能来帮帮他呢? 决心爬崖( ) 陷入险境( ) 脱离险境( ) 脱险有感( ) 三、质疑激趣,再走一步 师:咱们同学还真是和这位同学英雄所见略同啊!可是,有人认为前6自然段占篇幅太多,建议大刀阔斧地砍去,将其提炼成“费城7月的一天,我和我的5个小伙伴一起决定爬悬崖”然后就进入第二部分,大家看可以吗? 参考答案: 不可以原文开头的巧妙和功效是修改后的“一句话”所不具备的,理由有二:首先是“呼应内容,作好铺垫”比如,“闷热”的天气要素的交代,不光是引发后面爬悬崖情节的要素之一天气的异常,让人更加烦躁,也预兆着其后事态的发展其次是“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比如,

4、身体方面自小的孱弱及母亲训诫的内容交代,会引起读者关于作者遭遇内容的_和好奇心一系列的问题,会如同“钩子”一样,将读者阅读的欲念牵引向后续的阅读 四、仔细思考,走近人物 师:原来这前6段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啊!下面我们再向前走一步,结合715段,完成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述“我”的遭遇,再尝试用一个字来概括文中“险境”的特点 2、用“我是一个 的小男孩,因为”的句式来谈谈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参考: 1、“我”的遭遇是“我”在悬崖上一个狭小的岩石架上进退两难,陷入困境 这个“困难”的特点是:“陡” “高” “险” 2、“我”是一个“身体瘦弱,性格软弱”的小男孩,因为第8段 第11段 第14段 师:

5、这样一个身体瘦弱,性格软弱的8岁的孩子,却陷入这样一个有着“陡”“高”“险”特征的“险境”,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他最后成功脱离了险境,这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来与文中的“我”一起,重温这段经历及此后的感悟吧! 五、深入思考,走进中心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1623段,分别按照下列指定句式,小组合作来说说阅读的收获、感悟 1、“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过程中,“我”变得越来越,成了一个 的人 2、读完作者的感受,我受到的启发是 参考: 1、“我”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自信),成了一个充满成就感(成熟的、有成就)的人 结合原文第21段、第22段、第23段 2、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谈 从心态角度上来说,意味着面对困

6、难,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良好心态 从方法的角度来说,只有把大目标分解成如同一步一步的小步骤,才可能完成 从意志力角度来说,展现了意志的坚定,乃实现人生目标的必要因素之一 从人生境界来说,感受到一个朴实而又极致的道理:非凡的成就,往往也是由平凡的点滴积累而成的 六、品读“父亲” 师:我们一步一步走到这里,当我们为主人公的表现而感动不已时,是不是忽略了一个人呢?其实,指导“我”走出困境并收获成长的“父亲”形象,也有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 请大家带着自己对“父亲”形象的思考,仔细品读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依照下面的示例,为文中的父亲写一则颁奖词 示例:高淑珍颁奖词 你用粗糙的手,支起课桌;你用宽阔的背,挡

7、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学生写完后展示 七、小结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在“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 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方法】 多角度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尝试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四步读书法:“掀书皮-啃书瓤-品书香-悟书道”。 二、掀书皮 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走一步,

8、再走一步,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三、啃书瓤 1.默读课文、正音正字。 训诫 耸(sng )立 迂(y)回 啜(chu)泣 瘦骨嶙(ln)峋( xn ) 头晕目眩(xun ) 小心翼翼 2.复述故事情节。 导航:根据记叙要素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地点:美国费城。 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父亲。 事件起因: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事件经过和结果(思路点拨):“我”犹豫不决-爬上石架-陷入险境-心惊肉跳 -父亲鼓励-小心翼翼-信心大增-成功脱险。

9、 3.整合写作思路。 _23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冒险、陷险(1-13)。 第二部分:脱险 (主体部分)(14-22)。 第三部分:感悟(23)。 4.归纳主旨。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课时 一、品书香 1.多角度探究课文。 (1)“我”的角度。 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自己体弱、胆怯,也记得母亲的训诫,还要去冒险爬悬崖呢? 明确:是好朋友杰利“别做胆小鬼”的话语刺激了“我”,自尊心、虚荣心占了上风,于是冒险去爬悬崖。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我”处于险境时的狼狈和恐惧心理,有何作用

10、? 明确: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胸腔里冬冬直跳、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这些语句刻画了小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也许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 “我”脱险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明确:毫无信心: 害怕会摔死-啼哭。萌发信心: 似乎能办到-移、探。信心大增: 是能办到的-啜泣。 文章两次写到“我”哭,原因一样吗? 明确:“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我”在下悬崖时,曾有两次哭泣,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却复杂得多,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有被抛在石架上的委屈,有

11、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2)“父亲”的角度。 父亲怎样教“我”脱险? 明确:第一步:带着安慰的语气说,“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没有一丝着急、惊慌的样子,言外之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下来。第二步:告诉我“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指导“我”怎么做,并鼓励“我”勇敢地走下了悬崖。总结:安慰-指导-鼓励。 怎样评价父亲? 明确: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教育的智慧的父亲。 (3)“四个小伙伴”、“杰利”的角度。 你赞成四个

12、小伙伴的做法吗? 明确:四个小伙伴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他们同样也是幼稚的孩童,他们并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反而反应了生活的真实性。他们起了衬托“我”软弱、胆小的作用。 怎样评价杰利? 明确:杰利是个懂事、重友情的孩子。对他的描写有多处伏笔,为行文作了铺垫。 (4)写法探究的角度。 以伙伴们的“哈哈大笑”衬托我的软弱和恐惧;以环境描写衬托“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 明确:这些描写渲染了气氛,与下文的有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形成对比。也衬托了父亲教育方法的智慧。 (5)题旨解析的角度。 为什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 明确: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

13、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感情朗读文章片段。 导航:冒险情节(犹豫、软弱、委屈、恐惧、无助、绝望);脱险情节(害怕、恐惧、谨慎、信心大增、欣悦)。 二、悟书道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又有什么启示呢? 1.朋友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要懂得照顾弱小者。 2.教育孩子应注意培养他们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 3.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是难免的,应学会正确面对。 4.遇到危险要冷静,寻找方法一步步解决,不悲观失望、失去信心。 师生合作,写一首小诗作结。 莫顿亨特忆经历, 儿时逞强陷绝境, 父爱情深巧引导。 悬崖脱险悟哲理, 一步、一步慢慢走,困难再大也无畏。 三、布置作业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小伙伴,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二. 放映一组关于虫鱼鸟兽的化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 研读课文 1. 教师范读 ,请学生思考诗中提出的问题 (情境设计:假设你现在就站在生物博物馆的门口,老师马上就要带你进去,你准备好了吗?看到这些奇异的生物化石,你会想到什么?) 2. 由学生自由提问,老师归纳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全班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