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件第七章最适度通货区与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参考PPT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0741566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课件第七章最适度通货区与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际金融课件第七章最适度通货区与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际金融课件第七章最适度通货区与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际金融课件第七章最适度通货区与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际金融课件第七章最适度通货区与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课件第七章最适度通货区与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课件第七章最适度通货区与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参考PPT(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最适度通货区与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学,本章内容,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进程与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欧洲货币与经济一体化进程 欧洲货币单位与欧洲汇率机制的建立及其启示意义 亚太地区的货币经济合作,第一节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进程与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阶段和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层次 世界经济或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进程,它通常包括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或统一大市场)、经济货币联盟等阶段形式。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四个层次: (1) 区域性货币合作 (2) 区域性货币同盟 (3) 通货区 (4) 单一货币,蒙代尔和麦金农的最适度通货区的理论,最适度通货

2、区是指一些国家组成货币集团,它们相互之间通过固定汇率联系起来,对非成员国的货币则实行联合浮动。 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研究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加入通货区是利大于弊;即具有什么样经济特征的国家之间才适宜结合为一个通货区。 蒙代尔的最适度通货区的理论 要素流动性强的国家之间应形成通货区,即在区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则实行联合浮动;而相对封闭的国家则应该留在通货区外,独自走自己的路。 蒙代尔的最适度通货区的理论的扩展 麦金农的最适度通货区的理论 对于开放经济而言,汇率浮动对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不大,但对国内的通货膨胀却有很大的影响。这类国家最好实行固定汇率制。就相对封闭的国家而言,浮动汇率制对于国际收支的调节是

3、十分有用的,同时它并不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最适度通货区的利弊分析,利: 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消除价格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的形成。 鼓励各成员国的生产者将整个通货区看成是一个市场,从而大大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贸易、投资活动的展开 通货区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还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区内各国的或各地区出现的随机性经济冲击或骚扰在很大程度上能相互抵消,而且适度通货区的规模越是大,这种冲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是小。 最适度通货区可节省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成本;而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的成本和外币汇兑成本也可大大节约。,最适度通货区的利弊分析,弊: 区内各成员国自主实

4、施独立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受到限制。 尽管最适度通货区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固定汇率的优越之处,但每个成员国究竟能得到多少好处难以计量,结果使得各国经常为利益的分配不公而产生矛盾。 最适度通货区最有可能在生产要素有高度的流动性、且经济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之间形成;不仅如此,这些国家还必须经常在财政、货币政策上进行国际协调,以避免南辕北辙的政府行为对最适度通货区造成的冲击。,第二节 欧洲货币与经济一体化进程,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1952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建的“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这六国又签订了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

5、子能共同体 1965年4月18日,根据六国签署的布鲁塞尔条约,将上述三个共同体机构融为一体,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或“欧洲共同市场” 。欧共体于1967年7月1日开始运作。 1979年3月13日,由法、德联合倡议的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EMS)诞生。该体系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创设欧洲计算单位;建立和扩大欧洲货币合作基金;建立稳定的欧洲“汇率机制”。,欧盟的扩大及其货币与经济一体化进程,欧共体的3次扩大 1973年1月1日,英国、爱尔兰和丹麦正式加入共同体。 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的第10个成员国。 1985年1月1日,西班牙、葡萄牙加盟,成员

6、国数量扩展至12国。 1985年,欧共体卢森堡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一体化文件。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12国第46届首脑会议通过了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次年2月7日,有关各国的财政部长和外交部长签署马约此后,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 欧盟的扩大 1995年1月1日,瑞典、芬兰和奥地利加盟,成员国数量扩展至15国。 2004年5月1日,成员国扩大为25国。,马约所规定的任何一个成员国加入货币联盟的条件是: 1、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三个最低成员国的15%; 2、预算赤字不得超过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政府的债务总额

7、不得超过其GDP的60%; 3、长期利率不得超过三个最低通货膨胀率成员国平均利率的2个百分点; 4、在加入前的两年内,其汇率波动幅度不得超过欧洲货币体系(EMS)平均数的2.25%。 1993年1月1日,以商品、资本、人员、劳务自由流动为标志的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诞生。 1998年5月2日,欧盟首脑会议最终确认欧元“头班车”的11名“乘客”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和芬兰。,欧盟的扩大及其货币与经济一体化进程,欧元的诞生与欧盟的东扩,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是作为非现金交易的货币(即以支票、信用卡、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入流通领域的。 自

8、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现金开始正式登台,同年7月1日,欧元11国各自的货币停止使用,退出流通领域而成为收藏品。 2000年1月1日,希腊因其经济指标全面得到改善而被允许加入欧元区。 发行统一的欧洲货币、建立一体化程度非常高的经济联盟将给各成员国带来巨大利益,但同时欧元的启动与发展也存在困难与障碍。 2004年5月1日,欧盟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展,10个地处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和东欧的国家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从15个一跃扩大至25个。,第三节欧洲货币单位与欧洲汇率机制的建立及其启示意义,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及其构成 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 EC

9、U) 反映了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货币的总体价值水平,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它是由共同体国家货币所组成的“一篮子”货币。其前身是欧洲计算单位(European Unit of Account, EUA)。 主要作用是: 1.作为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中决定各成员国中心汇率的基础; 2.作为“偏差指示器” 构成及其运作的参照物; 3.作为各成员国中央银行干预汇率和相互间提供信贷的计算标准; 4.作为储备资产的计值单位和各成员国中央银行之间的清算工具。,欧洲汇率机制(ERM) 根据ERM的规定,在成员国内部实行“可调整的中心汇率制”,并规定各成员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对外则实行联合浮动。该制度允

10、许的各成员国对“中心汇率”的波动幅度是: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比利时法郎、卢森堡法郎、荷兰盾、丹麦克朗以及爱尔兰镑为2.25%,而意大利里拉被允许的波幅则为6%。 “平价网体系” “平价网体系”(parity grid system)又称“格子体系”,这是一个在成员国之间保持固定平价的体系,即每个成员国为本国货币与体系内其他成员国的货币宣布一个平价,体系规定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双边汇率波动的界限为平价上下2.25%(意大利里拉例外,其允许的波幅为上下6%),超出这个幅度,有关国家的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外汇干预,以承担维持平价的义务。央行在进行外汇干预时尽量不用美元,以削弱美元对欧洲货币市场的影响。如果

11、用来干预的储备资产不足,可向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MCF)申请贷款。,“偏离指示器体系” 主要功能是监视每一成员国货币对ECU中心汇率的偏离幅度。当成员国货币汇率对ECU中心汇率的偏离达到临界点时,有关国家的货币当局就应考虑干预外汇市场,并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及时消除波幅扩大的根本原因。当然,在所采取的调节措施和干预手段被市场证明是无效的情况下,有关国家的货币当局也可宣布法定贬值或法定升值,从而改变本国货币对ECU的中心汇率。 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每个成员国把本国20%的黄金储备和20%的外汇储备转交给欧洲货币合作基金,换回等值的欧洲货币单位(ECU)在3个月后再用ECU把黄金和外汇换回来;与此同时

12、,根据本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数量的变动情况和国际市场上黄金、美元的价格变动情况,重新安排互换。成员国换回的ECU存放在欧洲货币合作基金的账户里,供中央银行之间进行官方结算和干预外汇市场时使用。这构成了ECU的官方发行。,第四节 亚太地区的货币经济合作,亚太地区的货币经济合作,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汇率制度安排方面所提供的深刻教训 1997年7月以泰铢大幅度贬值为发端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一场汇市、股市和银行体系的三重危机。 从本质上讲,东南亚国家所发生的并不是单纯的货币危机,而是一场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是政策体系的危机,它起因于有关国家没有制订和实施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没有根据变化了的国际经

13、济环境及时对本国的经济结构做出必要的调整。 东南亚金融危机提供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在国际资本流动性不断加强的情况下,维持一个合适的、灵活的汇率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利于增大宏观经济调控的弹性。,亚洲地区货币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必要性 从外因来看,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将成为新的潮流,亚洲不可能一直孤立于潮流之外。 从汇率制度来看,过分依赖美元的汇率安排威胁到了亚洲经济的稳定发展。 从货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来看,区域内的货币合作和单一货币的实施会使成员国之间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还可以进一步稳定汇率,彻底消除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扩大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规模,促进经济的发展。,

14、促进亚洲货币经济合作的构想,亚洲货币基金(Asian Monetary Fund,AMF) 新宫泽喜一构想(New Miyazawa Initiative) 东亚货币基金(East Asian Monetary Fund) 东盟与中、日、韩的合作机制 亚洲借款安排(Asian Arrangements to Borrow, AAB) 东盟10+3的早期预警系统,亚洲货币经济合作的里程碑清迈倡议与巴厘协定 清迈倡议(Chiang Mai Initiative)在金融方面达成的合作协议或共识 东盟互换协议(Asian Swap Arrangement, ASA) 双边互换网络和回购协议(Network of Bilateral Swaps and Repurchase Agreements, BSA) 巴厘协定 亚洲货币经济合作面临的难题与21世纪的发展前景展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