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研究【文献综述】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50521015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研究【文献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研究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 宁波大学图书馆和阅览室,MATLAB电机仿真精华50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期刊(ScienceDirect)和 IEL全文数据库。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异步电机在早期阶段,交流调速性能始终无法与直流电机相比,交流电机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早期的高性能调速系统一般都采用直流电机,直流电机调速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然而交流调速也有其突出的优点:造价成本低,结构简单,维护容易,可以实现高压大功率以及高速驱动,适宜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等,这又吸引着人们对异步电机展开研究

2、。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异步电机矢量变换控制方法,至今已获得迅猛的发展。这种理论的主要思想是将异步机模拟成直流机,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分别控制电机的励磁与转矩电流分量,从而获得与直流机一样的良好的动态调速特性。这种控制方法现已比较成熟,但是因为这种方法采用了坐标变换,需要进行快速、复杂的数学运算,所以对控制器的运算速度、处理能力等要求较高,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矢量变换控制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近年来,围绕着矢量变换的缺陷,如系统结构复杂,非线性和电机参数变化影响系统性能等问题,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985年,德国的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即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它不

3、需要坐标变换,也不需要依赖转子数学模型,但是有些问题还未解决,如低速时转矩观测器和转矩波动等。现在转矩直接控制的系统,大多是或采用了将磁链定向与直接转矩相结合的方法,低速时采用磁链定向矢量变换控制,高速时采用直接转矩控制,或者同时观测转子磁链的,作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校正。一来这种方法平稳切换的时机较难确定,二来如果低速时采用磁链定向矢量控制,或采用观测转子磁链的方法,还是要依赖转子参数。也就是说只要有转子磁链的成分在里面,就还是对转子参数较敏感,无法体现直接转矩控制的优势。由此看来,转矩直接控制还没有完全实现。除此以外,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技术、采用微分几何理论的非线性解耦控制、

4、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等方法的引入,使系统性能得到了改善。但这些理论仍然建立在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上,有的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和观察器,因而结构复杂,有的仍无法摆脱非线性和电机参数变化的影响,所以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纵观电机工业的发展史,几乎每一次大的发展都有理论方面的突破。但作为比较成熟的电机控制理论,再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不太容易。所以,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会是将现有的各种控制理论加以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或将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引入电机控制,走交叉学科的道路,以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智能控制研究很活跃,并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应用。由于智能控制无需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因

5、而许多学者将智能控制方法引入了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并预言未来的十年将开创电力电子和运动控制的新纪元。比较成熟的是模糊控制,它具有不依赖被控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能克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对调节对象的参数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等优点。最初的电机控制都是采用分立元件的模拟电路,后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基础电路甚至电机控制专用集成电路被大量在电机控制中引用,这些电路大多为模拟数字混合电路,它大大提高了电机控制器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又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研制费用,因而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数字化趋势广泛流行的今天,人们不会满足于停留在模拟数字混合的时代。数字化技术一定会为电机

6、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电力电子技术也是电机控制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机控制技术水平有了突破性的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SCR)发明至今,已经历了第二代有自关断能力的电力电子器件GTR、GTO、MOSFET,第三代复合场控器件IGBT、SIT、MCT等,和如今正蓬勃发展的第四代产品功率集成电路(PIC)。但每一代的电力电子元件也未停顿,多年来其结构、工艺不断改进,性能有了突飞猛进,在不同应用领域它们在相互竞争,新的应用不断出现。 3、 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可以预期新的更高性能电力电子

7、器件还会出现,已有的各代电力电子元件还会不断地改进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供选择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技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异步电机的发展取得飞速进步,我相信异步电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参考文献:1 王立新,周顺荣. 一种改进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 中小型电机J. 2005,32(6):14-172 王兆安,黄俊. 电力电子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 王海峰,任章. 异步电机矢量变换控制系统的MATLAB/ SIMULINK仿真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3,25(4):23-254 许大中,贺益康. 电机控制.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

8、999 . 48-1045 李华德,白晶,李志民,李擎. 交流调速控制系统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6 李汉强. 矢量控制异步电机等效电路及其参数变化因素分析.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N. 1999,23(5):469-4727 吴守篇,藏英杰. 电气传动的脉宽调制控制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18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9 张惠萍. 异步电机智能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研究D. 江南大学. 200410 祝龙记,王汝琳. 基于S函数的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仿真建模.计算机仿真J. 2004,21(10),52-5311 周荣政. 用MA

9、TLAB/SIMULINK进行交流调速系统的仿真.湖北工学院学报N. 1998,13(3),73-7712 胡崇岳. 现代交流调速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913 贾正春,许锦兴. 电力电子学.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14 夏扬. 基于SIMULINK的感应电机建模及仿真研究J. 电气传动自动化. 2002,24(1):3-415 程翔,高学军. 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N. 2005,24(4):29-3116 薛定宇等.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17 潘晓晟

10、、赫世勇MATLAB电机仿真精华50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718 Gilberto C.D.Sousa. etc.Fuzzy Logic Based On-line Efficiency Optimazation Control of an Indirect Vector-Controlled Induction Motor Drior IEEE.T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1995,42(2):192-19719 He Jin, Ned Mohan, and Bill Wold .Design and Research on Variable-Frequency Speed-Regulating. IEEE IAS Ann.Meet. 199020 Krause,P C,Thomas C H. Simulation of symmetrical induction machineryJ.IEEE Trans.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1965,84(11):1038-10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开题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