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论语》中的指示代词【文献综述】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50519942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论语》中的指示代词【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论语》中的指示代词【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论语》中的指示代词【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论语》中的指示代词【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论语》中的指示代词【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论语》中的指示代词【文献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论论语中的指示代词论语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文献,也是古代汉语研究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语料。 “论语中的指示代词”这一课题属于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范畴。前人学者对指示代词有众多不同的看法。他们对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研究如下:一、要研究指示代词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指示代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代词到底是不是一类词。陈承泽对照马氏文通的字类系统,对其做了一定的改正。他认为,依照我国语法的特点,不应该将代词独立设为一类。和他持同一观点的有乃凡、黎锦熙、刘世儒等人。黎锦熙、刘世儒认为,“代词”之所以能被划分为一种词类是从词汇范畴出发来给词作语法的分类。这一类词只是在语义上有共同

2、点,在语法上没有完全共同之处。而曾聪明则从代词的两个本质特征指出代词是一种独立的词类,这两个本质特征是:1.代词只指出事物和事物的性质,但不称呼它们;2.代词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和不定性。而且从马氏开始,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代词可以被独立分作一类词。其次,要给指示代词下定义。定义大致分两种。一种是马建忠提出的,他在马氏文通中说:“指示代字者,所以指明事物以示区别也。”另外一种主张是认为指示代词既要有指示作用又要有称代作用。两种说法都有其道理,我在本文中将采用前一种观点给指示代词定义。二、指示代词的归属问题。经调查发现,“其、夫、之、斯、是”这些现在语法界公认的代词都出现在众多的虚词词典中。它们也都是

3、公认的虚词。刘景农的观点是:“代词是代替实在的事物,但是本身的意义却空虚,尤其是在文言里它的语法功用相当大因此也就列在虚词中。”古汉语语法十讲一书认为不应将代词列入虚词,但该书并没有直接解决这一问题,没有将其归类。郭锡良在试论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体系一文中指出,指示代词是一种“半虚词”。经调查发现,多数学者都认为代词属于实词。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总之见解不一。我认为,这是虚词这一概念的定义含糊和代词体系复杂、功能多样所导致的结果。三、关于古汉语指示代词的分类,历来学者对此大多也都持不同的观点。最先给指示代词分类的是马建忠。马氏文通中“实字卷之二”下有“指示代字”一目,将其分为逐指代

4、字(每、各)、特指代字(夫、是、若、彼、此)、约指代字(等、诸)和互指代名(自、與、相、交)。而在马氏文通中,不仅仅在这一目下有指示代词,在指名代字一目下也有。例如:“之在偏次,有指示之意,与此是诸字同义,则为指示代字。”但马氏的分类法沿袭了西方的语法分类,并不适用于我国语法。所以马氏的观点要相对落后,一般来说不太值得借鉴。上世纪,语言学界中最流行的指示代词分类是“二分法”和“三分法”。这两种分类方法实际上是类似的。二分法的代表是王力、周法高、黄盛璋等人。他们将指示代词按照指示的远近将指示代词主要分为“近指”和“远指”。三分法主要以吕叔湘为代表。他除了前面说的二分外又加了一种“中指”,也就是非

5、近指亦非远指的指示代词。而王力所讲的两分法也是不确定的。他在汉语史稿中提到当“其”字用作定语时是一种特指(非近指,亦非远指)。他又在古代汉语中列出两个特殊的指示代词“者”和“所”。另外,杨伯峻、何乐士将指示代词分为八种:近指、远指、泛指、旁指、需指、无指、分指和逐指。廖序东分为:近指、远指、他指、无指和特殊代词。李林支持三分说,并另外列了两类特殊情况:无定代词“莫”和“或”;辅助性的代词“者”和“所”。村夫、向东将其分为:近指、远指、旁指、虚指、和特殊。易孟醇将其分为:近指、远指、旁指,认为无定代词和“者”、“所”不属于指示代词。其他学者或者同上述某一种说法,或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但大体上

6、与上述说法类似,我这里也就不一一细说了。问题主要集中在,除近指、远指外,是否还有既非指远也非指近的指示代词和是否可以将逐指代词“每”、“各”,无定代词“或”、“莫”以及特殊代词“者”、“所”列入指示代词中。以上这些分类观点都是按照语义功能对指示代词进行划分的,除此之外,按照语法功能将其分类的有下面几种说法:高明凯将指示代词分为指示代名词和指示形容词。杨树达将指示代词分为指示代名词、指示形容词和指示副词。张玉金将代词分为动词性代词、名词性代词、数量词性代词、副词性代词。我大致上同意杨树达的观点,认为如果按照语法功能划分,可以将指示代词分为指示代名词、指示形容词和指示副词并自己再加上指示动词一类。

7、四、在查找期刊资料方面,学校图书馆、读秀学术期刊网和超新百万图书网都给我提供了方便。在查找过程中,由孙立平编的古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索引 1900-2000在很大程度上也方便了我对本课题的研究。其中,词类部分中的“指示代词”、常见虚词部分和专书研究部分中的“论语”这三块内容对我的帮助最大。我认为,研究本课题首先要给代词和指示代词作一个很好的定义。我采用广义上指示代词的说法,将公认的和有争议的都收入进去分析,认为论语中的指示代词或疑似指示代词的有:兹、云、是、斯、以、之、然、若、尔、彼、夫、其、诸、异、某、毋、他、每、各、或、莫、者、所、乃、焉、有等。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将采用杨伯峻、何乐士在古汉

8、语语法及其发展中的分类方法将这些词分类。再按照此分类,逐类分析论语书中出现的几个符合定义的指示代词。注:黎锦熙、刘世儒语法在研究代词和代名词问题,中国语文,1960年6月号。曾聪明代词是一种独立的词类,中国语文,1956年10月号。刘景农汉语文言语法,中华书局,1994年6月第1版。马建忠马氏文通校注,中华书局,1988年9月第1版,45页。参考文献:1陈承泽.国文法草创M. 商务印书馆,19822崔立斌.孟子的指示代词J. 语文研究,1993,(4)3村夫、向东.古汉语语法手册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4高明凯.汉语语法论M. 商务印书馆,19865古汉语语法十讲编写组. 古汉语语法十讲M

9、.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6郭锡良.试论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体系A.语言文字学论文集C,知识出版社,19897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A.语言学论丛(第六辑)C,知识出版社,20068洪波.先秦指代词研究D. 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论文,19869洪波.汉语历史语法研究M. 商务印书馆,201010洪波.先秦指示代词“是”和“之”的功能差异A. 语苑集锦许威汉先生从教五十周年纪年文集C,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黄盛璋.先秦古汉语指示词研究J. 语言研究,1983,(2)12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 商务印书馆,193213黎锦熙、刘世儒. 语法在研究代词和代名词问题J. 中国语

10、文,1960,(6)14李林.古代汉语语法分析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5李佐丰.先秦汉语实词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16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17刘景农.汉语文言语法M. 中华书局,199418龙泉.论语中“斯”的用法J. 昭通师专学报,1989,(1)19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 学林出版社,198520马建忠著,章锡琛校注.马氏文通校注M. 中华书局,198821马忠.古代汉语语法M.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22孙立平.古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索引1900-2000C. 商务印书馆,200323万献初.先秦汉语“斯”字连词说质疑J. 咸宁师

11、专学报,1988,(1)24王力.古代汉语M. 中华书局,198125王力.汉语史稿M. 中华书局,198026王松茂.汉语语法研究参考资料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7王笑湘.文言语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8向熹.简明汉语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9刑公畹.论语中的对待指别词J. 国文月刊,(75)30徐德庵.论语中的“斯”“是”两个词J.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3,(4)31杨伯峻.论语译注M. 中华书局,198032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发展M. 语文出版社,199233杨树达.词诠M. 中华书局,196534杨树达.高等国文法M. 商务印书馆,195535易孟醇.先秦语法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36曾聪明. 代词是一种独立的词类J. 中国语文,1956,(10)37曾伟娟.秦至汉初指示代词研究D.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8张玉金.西周汉语代词研究M. 中华书局,200639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称代篇M. 中华书局,19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开题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