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的主要疾病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文献综述】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50519747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疣梭子蟹的主要疾病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疣梭子蟹的主要疾病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疣梭子蟹的主要疾病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疣梭子蟹的主要疾病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疣梭子蟹的主要疾病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疣梭子蟹的主要疾病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疣梭子蟹的主要疾病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文献综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水产养殖三疣梭子蟹的主要疾病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摘要:三疣梭子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随着近年来其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梭子蟹的疾病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疣梭子蟹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流行情况、防治方法及几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如同工酶谱分析、RAPD分子标记技术等,以期为三疣梭子蟹的疾病防控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三疣梭子蟹 主要疾病 分子生物学方法三疣梭子蟹是我国大型海养蟹类,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也是我国沿海水产养殖重要的经济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uberbuculatus)属于甲壳

2、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uidae)、梭子蟹属(Portunus),俗称枪蟹、白蟹、膏蟹1,2。梭子蟹养殖在北方有较长的历史,但产量不高,多为粗放式经营。近年来,随着沿海水产养殖产业的全面发展,梭子蟹的养殖也在沿海蓬勃兴起。目前梭子蟹主要以混养为主,也有一些半精养的形式。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梭子蟹的病害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3、寄生虫类疾病以及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导致梭子蟹养殖的减产。因此,对于三疣梭子蟹的疾病防控研究迫在眉睫。本文概述了目前梭子蟹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防治及几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产动物研

3、究中的应用研究概况,以期为三疣梭子蟹的疾病防控提供理论参考。1 三疣梭子蟹的主要疾病1.1 纤毛虫病 病因:由固着类纤毛虫附着在蟹的鳃、体表、附肢等部位引起疾病。 症状:蟹体表可看到大量绒毛状物质,并具有滑感,患病蟹的反应明显迟钝。危害及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发生在6-7月份养殖三疣梭子蟹小苗期以及暂养中后期4,水温1820度,盐度在1.3%左右时,纤毛虫的繁殖能力最强,会在蟹身体上大量生长,严重时可使幼体呈白絮状漂浮于水面,此病不仅会影响幼体生长发育,严重时还会导致幼体死亡,产生重大经济损失。主要防治方法:用蟹安或纤虫净,按0.5g/m,严重时结合硫酸铜0.2g/m,全池泼洒5。可以在饵料中加入

4、脱壳素,促进蟹的脱壳,从而除去纤毛虫。1.2 肌肉乳化病病因:以酵母菌为病原体感染蟹体,并可以溶藻弧菌为原发性感染,葡萄球菌为继发性感染。池底污染严重有机物含量高者容易引起此病。症状:蟹的行动迟缓,爬上岸,鳃内浑浊物质增多,严重者外壳颜色发黄、肌肉糜化,血淋巴变为白色,肌肉全部液化,也称“牛奶病” 6。危害及流行情况:每年发病高峰期集中在911月的育肥时期,该病主要发生在养殖后期,当水温在20度以下,池底受污染,池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易发此病。影响三有梭子蟹的脱壳,应激反应后造成免疫能力降低,抵御病原菌的能力变差,使病原菌趁虚而入。在少数蟹发病后,由于梭子蟹之间的残伤,可使病害迅速蔓延扩散。还没较

5、好的防治方法,减小放养密度、改善养殖环境以及各种应激反应,也许会得到不错的效果,同时内服“力菌沙”,效果较好。1.3 脱壳不遂症 病因:三疣梭子蟹由于水体缺氧,缺乏钙质,甲壳素、脱壳素等脱壳所必须的物质,或因蟹体质差等种种原因导致其不能正常脱去旧壳,从而导致蟹死亡。症状: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没能脱壳。危害及流行情况:主要表现出在养殖的后期,脱壳后长时间甲壳难以钙化,变为软壳蟹,不能蜕去旧壳而导致死亡。防治方法:增加饵料中的脱壳素等物质,增加营养,补充水体溶氧,调节盐度温度使之适合蟹体生长,并多投喂钙质饵料,使蟹能顺利蜕壳。1.4 黑鳃、烂鳃病 病因:由于水体恶化,有机质超标,温

6、度过高导致病原体大量繁殖,病原体主要为丝状真菌。 症状:患病蟹鳃丝腐烂并有较多粘液,重者鳃丝呈黑色,行动迟缓。危害及流行情况:此病一般发生高温季节,严重时会导致蟹体死亡。 主要防治方法:全池泼洒菌毒清进行杀菌消毒,内服菌毒杀星和蟹病康,并在饵料中添加蟹用多维7。1.5 黄斑病 病因:在养殖过程中由于蟹的甲壳皮表受伤,分解几丁质的病菌侵入。 症状:足部基部和背甲上出现黄色斑点,甲壳上的斑点易破。危害及流行情况:该病蔓延性强,死亡率也较高,病蟹食欲减退进而失去活力,不久即死亡。 防治方法:死蟹应及时捞出,投喂新鲜饵料,同时添加蟹用多维,增加营养的同时全池消毒,改善底质和水质。1.6 弧菌病 病因:

7、病原体为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大多数弧菌为条件致病菌,当环境污染,水体恶化,弧菌大量繁殖到一定数量时,体质弱或受伤的蟹易发生弧菌病。 症状:蟹体对饵料的捕捉能力下降,甚至消失,趋光性减弱8,幼体活动不正常,严重时胸部及附肢发红。危害及流行情况:当换水量不够或换水不及时,最容易发生此病,养成主要发病期在高温季节。 防治方法:在人工育苗期间可适当加大换水量,投喂鲜活饵料每隔10天左右对水体进行消毒,用以预防,可用聚维酮碘1015mg/L全池泼洒,一小时后换水,连续三天进行治疗。养成期间可用12mg/L大蒜素全池泼洒2天。2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2.1 同工酶谱分析同工酶谱

8、分析是一种把生化的酶蛋白分析技术与组织化学的染色法结合起来的生化遗传学研究方法9。同工酶是基因表达的直接或间接产物,它能直接影响生物体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同工酶的多样性直接表现出生物群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10。王春琳等11对三疣梭子蟹个体发育早期的同工酶谱分析研究发现,同工酶谱的变化可能与幼体发育过程的食性有关,为三疣梭子蟹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及幼体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生理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2。李纯厚等13对斑节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的同工酶研究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发育特异性。Morgan等14对哈氏扇蟹发育过程中的EST、MDH、LDH、PGI、ALP和ACP等同工酶系统的研究表明,六种

9、同工酶的数量及其表达均显示出明显的发育差异性,同时,同工酶的变化可能与短尾类对实物的需求有关。2.2 RAPD技术 RAPD技术是建立在PCR基础上,用一系列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序列的寡核苷酸单链(一般为10个bp)作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15,16。此技术在三疣梭子蟹等海产蟹类的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和系统生长发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金珊等17运用RAPD分子标记检测梭子蟹科六种海产蟹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和红星梭子蟹聚在一起,再和锯缘青蟹聚在一起,证明了梭子蟹属与青蟹属的关系比鲟属的关系更近。高志千等18对中华绒螯蟹遗传变异的RAPD研究表明长江种群的遗传

10、变异在三个种群中最低(D=0.013)。Garcia等19尝试在斑节对虾中利用RAPD分析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并就其在虾类选育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2.3 AFLP技术 AFLP技术是一项新的分子标记技术,是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后,形成分子量大小不等的随机限制性片段,将特定的双链接头连接在这些DNA片段的两端,形成一个带接头的特异片段,通过接头序列和PCR引物3末端的选择性碱基的识别,扩增那些两端序列能与选择性碱基配对的限制性酶切片段20,21。它结合了RFLP和PCR技术特点,具有RFLP技术的可靠性和PCR技术的高效性。 王继伟等22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来构建中国明

11、对虾遗传连锁图谱。韩志强等23对黄姑鱼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显示黄姑鱼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个体间,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说明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交流。Congiu L等24用AFLP鉴定了纳氏鲟和美洲鲟杂交种。2.4 PCR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扩增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典型的反应体系包括模板,引物,聚合酶和脱氧核苷三磷酸以及合适的缓冲液25,26。目前,国内外已有用PCR技术检测病原菌的方法,如Roxana等27通过扩增fstA基因来检测鲑鱼中的气单胞菌;谢数涛等28利用套式PCR的方法检测斑节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2.5 ELISA技术 酶联免疫吸

12、附技术(ELISA)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进行的一种检测技术29。Milne等30利用RT-PCR-ELISA联合的方法在虹鳟鱼体内检测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樊景凤等31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菌,并取得不错的效果。3 展望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在水产动物疾病上的应用,更多技术将被应用到研究三疣梭子蟹上,我们对三疣梭子蟹的了解也将会更加完整和完善。尽管目前在基因组序列分析研究方面,有关三疣梭子蟹基因组的测序研究尚未展开,但这些技术也将会被应用到研究三疣梭子蟹上,这些都将对三疣梭子蟹的养殖产业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参考文献1 励迪

13、平,王春琳,吴丹华.三疣梭子蟹抗乳化病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J.水生态杂志,2008,1(1):125-1282 龚泉福.青蟹河蟹梭子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3 王光宇.三疣梭子蟹的健康养殖和白斑病毒病的防治J.水产科技情报,2005,32(5):221-2224 王建平,余晓巍,周志强,刘长军.宁波市三疣梭子蟹主要病害流行特征及应对措施J.河北渔业,2008, (9):49-535 王金顺.三疣梭子蟹养成期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J.天津水产,2003, (2):36-376 许文军,徐汉祥,金海卫等.梭子蟹“乳化病”病原的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3,22(3):209-

14、2137 李卢.三疣梭子蟹常见病与防治J.齐鲁渔业,2006,23(2):42-438 陈寅儿,金珊,赵青松.梭子蟹养殖中的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J.水利渔业,2005,25(1):78-799 迟大利,阎斌伦,高焕等.三疣梭子蟹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水产养殖,2008, (4):11-1510朱东发,余红卫,王春琳.三疣梭子蟹个体发育早起的同工酶谱变化J.水产学报2005,29(6):751-75611宋微微,王春琳,母昌考.三疣梭子蟹个体发育早期的同工酶初步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26(1):74-7612高保全,刘萍,李健等.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同工酶的遗传多态性分析J.水产学报,

15、2007,31(1):1-613李纯厚,钟振如,陈敏.斑节对虾个体发育早期的同工酶变化J.水产学报,1994,18(1):62-6414MorganR P. Biochemical changes during larval development of the xanthid crab Rhithropanocpeus harrisii, Isozyme changes during ontogenyJ.Marine Biology,1978,48(3):223-22615周孟姣,刘臻.RAPD技术及其在虾、蟹类研究中的应用J.水产科技情报,2003,30(3):25-2816杨东,余来宁.RAPD和AFLP在分析尼罗罗非鱼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比较J.江西农学报,2006,18(2):1-417金珊,赵青松,王春琳等.梭子蟹科六种海产蟹的RAPD标记J.动物学研究,2004,25(2):172-17618高志千,周开亚.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开题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