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微暗的火》之“积极的无奈”【文献综述】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50519439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微暗的火》之“积极的无奈”【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析《微暗的火》之“积极的无奈”【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析《微暗的火》之“积极的无奈”【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析《微暗的火》之“积极的无奈”【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析《微暗的火》之“积极的无奈”【文献综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探析微暗的火之“积极的无奈”前 言本人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探析之“积极的无奈”,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纳博科夫的后现代结构特征讨论甚多,但是对纳博科夫本人的世界观和如此写作的原因并未有多大的涉及,且通过纳博科夫的传记和访谈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世界观形成原因,因此本文的叙述通过对纳博科夫这篇后现代标志之作的别样理解,来剖析纳博科夫眼里的世界。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纳博科夫本人和微暗的火的研究成果,从以往后现代特殊结构的框架中跳脱出来,进入纳博科夫特殊的情感研究积极的无奈。这些文献给与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查阅近几年有关纳博科夫和微暗的火的文献著作和论文期刊

2、。一、现状和阅读文献概述纳博科夫在20世纪60年代初因洛丽塔广为人知,但学者们主要集中于他的文章形式,如罗伊的纳博科夫的诡计世界,杰西洛克兰茨的编织的底面:纳博科夫的一些问题技巧,丹纳斯图尔特的论纳博科夫的戏仿、大卫帕克曼的纳博科夫文学欲念的结构等对纳博科夫小说中的侵入性声音、双关、声音模式和镜子等技巧以及结构、戏仿模式等作了分析,而艾伦皮弗的纳博科夫和小说则大胆提出纳博科夫关注的是整个人类,且分析了他作品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继他之后,博伊尔关注他作品中的人性部分,并透析其精神内涵,现今学者更把目光放宽,进行全面化研究和比较研究。潘小松(1996)译的固执己见:纳博科夫访谈录选录了包括BBC、

3、花花公子等媒体对纳博科夫的采访稿和部分评论文章,其中他广泛地谈论了生活、艺术、教育、政治、文学、电影等话题,展示了他的非凡才华和真知灼见。陈东飙(1998)译的说吧,记忆则是一本相互间有系统联系的个人回忆录,是自传体文章的扛鼎之作,以初版日期的古怪次序来书写他的一生轨迹,分散在字里行间的是纳博科夫奇诡艳绝的语言和朴实中透出的哲思。陈沿西(2009)的“文化霸权”之下“他者”的命运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导致小说叙述者之一的金波特孤独人生的缘由,即身处“文化霸权”之下的外来者被“边缘化”,成为“他者”,并进一步分析金波特试图摆脱“他者”身份的方法,即按照自己的理想设计人生,建立一个摆脱现实秩序的乌

4、托邦影子王国。张成喜,张富国(2009)的的主体性研究则以创作主体性为切入点,探讨微暗的火中创作主体性的方式和特点。陈冬秀(2010)发表的镜像中的叙述者及其意识形态纳博科夫的叙述者问题指出微暗的火文本存在典型的后现代特征。通过对小说文本叙述者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小说中的叙述者之间存在镜像关系,小说文本的叙述者问题就是纳博科夫的一场游戏和词语狂欢。不可靠叙述者的叙述干预背后隐含着作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和纳博科夫其他作品中的思想相呼应。曾济民(2010)的碎片里的记忆的碎片化叙事策略及其文学价值研究探讨了碎片化叙事在微暗的火中的运用,揭示其特点和文学价值。他指出,纳博科夫在微暗的火中所采用的

5、碎片化叙事策略是对西方古典主义创作传统的一种颠覆和瓦解,特别是其游戏文字的态度,随心所欲地改写文本意义、文本形式和结构的创作行为,是一种大胆的文学创作尝试,体现了他对大叙事和传统叙事理论和规则的反叛。James Ramey(2003)的Parasitism and Pale Fires camouflage: The King-bot, the crown jewels and the man in the brown macintosh也系统地论述了纳博科夫的蝴蝶崇拜和寄生的完美形式,认为金波特是文中最大最完美的寄生者,与微暗的火这个题目内涵有所联系。Jeffrey Meyers(2006)

6、写的Shades shadow也主要聚焦于本文叙述者金波特,对他的行为进行分析,而且通过对萨缪尔约翰逊与纳博科夫的对比,来挖掘金波特的行为理由。结论通过以上文献综述,不难发现:纳博科夫的小说,尤其是后现代特征非常明显的微暗的火,有研究全面化和精细化的趋势,除了戏仿、镜子、双关、碎片化等形式,学者们愈来愈倾向于研究微暗的火之中的金波特这个复杂的人物,从后殖民主义、寄生的形式、金波特与谢德的关系等各方面来理解金波特,甚至把金波特置于美国这个大环境下的“文化霸权”下来剖析他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性质。因此,金波特是文中的一个有待具体探索和挖掘的人物。本文涉及到人际关系,其中的金波特是研究的中心,具体分析了

7、他为何会被社会抛弃,成为一个彻底的边缘人,甚至最后以隐居的形式来结束他与社会的接触,从而引导至论点,人际关系透出的也是一种无奈,一种无力。除了从另类和全面的角度来研究金波特以外,学者们也把较大目光投注于纳博科夫的写作缘由和创作过程,对他的个人传记和访谈录进行详细的地毯式分析,对他的生平经历和“流浪”气质形成进行探寻,有些甚至对他的每一本著作进行详细解说,给他附上一个“反讽的自由主义者”的称号。不过遗憾的是,学者们对他世界观的形成所言不详,忽视了纳博科夫隐藏在微暗的火中的那声叹息,这是他的一种无奈,一种奇特的“积极的无奈”。当然,本文是站在前人辛苦研究的基础上,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限于篇幅,没有找

8、全微暗的火中无奈的所有表现形式,也没完全挖掘出纳博科夫本人的无奈之源,种种都需后人改进完善。主要参考文献:1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微暗的火M,梅邵武,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2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固执己见:纳博科夫访谈录M,潘小松: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3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说吧,记忆M,陈东飙:长春文艺出版社,19984 赛义德.东方学M ,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5 陈沿西.“文化霸权”之下“他者”的命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 张成喜,张富国.微暗的火的主体性研究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7 陈冬秀. 镜像中的叙述者及其

9、意识形态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叙述者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 曾济民.碎片里的记忆微暗的火的碎片化叙事策略及其文学价值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9 James Ramey. Parasitism and Pale Fires camouflage: The King-bot, the crown jewels and the man in the brown macintosh J.A owen Aldridge prize,200310 Jeffrey Meyers. Shades shadowJ. The New Criterion 200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开题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