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6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50511564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6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6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6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6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6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揭阳市普通高中学校18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6(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2018 高考高三语文 3 月月考模拟试题 062018 高考高三语文 3 月月考模拟试题 06 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第卷 (选择题,共 36 分)第卷 (选择题,共 36 分) 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刹那/古刹 翩跹/纤维 憧憬/忧心忡忡 遗臭万年/乳臭未干 B茎干/菁华 劫持/捷报 信笺/三缄其口 气喘吁吁/长吁短叹 C哺育/辅导 采撷/携手 骁勇/宵衣旰食 事必躬亲/供不应求 D奴隶/瓦砾 调解

2、/笤帚 靡费/所向披靡 藏头露尾/崭露头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辩证 龙门阵 出其不意 渡过难关 B惊蛰 拌脚石 奋发图强 精妙绝伦 C寒暄 照相机 既往开来 欢呼雀跃 D怄气 反修率 锐不可当 指手画脚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是要把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变成栩栩如生的“活语文” ,就是要把 语文学习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B北约的空袭,反政府武装的进攻,国际法庭的通缉,众多高官的叛离,已使得卡扎菲政权 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C定于 9 月 26 日举办的“第六届成都中国国际美食节”的大幕尚未拉开,各地的食客已经

3、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这个“美食之都”,意欲先饱口福。 D毛泽东说,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这里的“认真”就 是做事情要仔细,要较真,就连细枝末节都不忽视。这句话与当今流行的“细节决定成败” 含有同样的道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 月 27 日下午,来自北片的人大代表孙长生进行了一次在线“微博访谈”,由于网 友提问的热情十分高涨,原本安排提问的一个小时时间不得不再延长 50 分钟。 B发生在富士康惊悚的连环跳,根据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加以推想,大致可归因于超负荷工 作、高淘汰率等原因。 C很多有“超前意识”的家长从小对孩子就加大英语学习的投

4、入,少儿英语学校和培训班门 庭若市、财源滚滚,中文反遭冷落。 D为了缓解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和人口老龄化, 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增加 了“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规定。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龙在我国古代始终代表一种神性,又是九五之尊的象征, , , , , , ,以增加人民对于龙的敬 畏之忱。 虽然龙舟竞渡的风俗习惯长江之南凡有河流处即通行 服装艺术上随便用龙是受禁止的 且逢年过节舞龙灯的习俗具有全国性 每逢天旱,封建统治者就去庙中祈雨,把应付责任推到龙王身上 - 2 - 是广大人民娱乐节目之一 但另一方面,南方各地任何县城

5、必有龙王庙 A B C D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 庵为尼。(红楼梦) B.觉新帮助觉民逃婚后,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并说觉民再过半个月不回家,便将他永远 赶出去,登报声明他不是高家的子弟。(家) C 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一个城堡后 就封他做城堡的城主。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请求。 (堂吉诃德) D一直憎恶爱斯梅拉达的隐修女居第尔,在副主教将爱斯梅拉达交给她时,根据两只小鞋子 的形状和颜色,发现爱斯梅

6、拉达竟是自己 15 年前丢失的女儿,然而母女重逢的欢乐立刻又成 了生离死别的悲哀,她结果为救女儿而死。(巴黎圣母院) 二、(9 分,每小题 3 分)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其典型代表是齐鲁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 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 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 以柔克刚, “越名教而任自然” ,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

7、文化的美学品格 中认为, “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 。这真正抓住了 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 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 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 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 115 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 皖)的状元数为 78 名,占全国的 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 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

8、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 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 星。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遭今所 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 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 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 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 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

9、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 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 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 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 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 - 3 - 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 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 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

10、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 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 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大多栖居 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 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6关于“江南文化”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江南文化特性是在与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化及荆楚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B作为一种诗性文化,在感性审美、现实诉求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层面得以体现。 C江南文化富有抗争性,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且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11、 D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7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文化自明清时就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对中国近代与实业作出重大贡献。 B江南文化特有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带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促成了中国先锋文 学的诞生。 C江南文化培育出的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促使全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 特征明显。 D江南文化浸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当代先锋文学家们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江南文化圈先锋作家对文学的信仰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

12、鱼米 之乡。 B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受益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且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 子。 C先锋作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且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同的反讽方式加以 体现。 D厚重而精致的江南文化精神,不仅造就了江南先锋作家,也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加夺目的未 来。 三、(9 分,每小题 3 分)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 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 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

13、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 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 4 -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 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 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 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 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

14、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 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 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 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 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 及十

15、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 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 此被瓦剌军俘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责以督率修缮 责:责备 B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按:巡查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望:怨恨 D擅举人自代 擅:擅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请以每岁三月 /比去,以手阖门 C而谦每议事京师 / 夜缒

16、而出 D一动则大事去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 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A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B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第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第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