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第三单元-1.课时1-加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sh****na 文档编号:150508775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第三单元-1.课时1-加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第三单元-1.课时1-加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第三单元-1.课时1-加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第三单元-1.课时1-加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第三单元-1.课时1-加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第三单元-1.课时1-加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第三单元-1.课时1-加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单元教学总述单元教学总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 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单运用。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 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 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 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 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帮助学生将原来 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

2、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发展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这五条运算定律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 地发挥它们的基础作用。 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能用字母表 示运算定律。 2.能运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理解并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并能运用这些运算性质灵活地进行简便运 算。 4.能利用简便运算灵活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1.探究并理解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2.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表 第 2 页 学 科 : 数 学 年 级 : 四 年 级 册 次 : 下 学 校 : 教师: 课题加法交换律(P17 例 1)课型新授课计 划 学 时 1 教 学 内 容分析 教材首先提供了“李叔叔骑车 旅行”的生活化情境,并呈现 上、下午分别骑行的路程,接 着提出了需要用加法计算的实 际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 多少千米?通过两个同学不同 的列式,并根据计算结果相等 得到一个等式:4056

4、56 40,概括加法交换律。 承前启后加法的意义和加法 的验算加法交换 律简算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或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交换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 的运算能力。 3经历探究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发现并举例验 证的学习方法。 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难点: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 法交换律。 化解措施自主探究,观察对 比。 教 学 设 计思路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观察验证, 探究新知巩固应用, 提升能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PPT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 一、创设

5、情境,激 1.创设情境,引发学 生思考。 1.(1)观察情境图,从 中获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口算。 66+22=88 第 3 页 趣导入。 (5 分钟)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17 页例 1 情境图,引 导学生观察,并让学 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 主提出问题。 (2)选择学生提出的 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 了多少千米”,引导 学生列式。 2.引入新课:同一个 问题为什么可以列出 两道不同的算式?本 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 下。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 了多少千米? 李叔叔下午比上午 多骑了多少千米? (2)列式:4056 或 56 40。 2.思考并交流, 明确本 节课的学习内容。 3

6、0+52=82 41+68=109 40+0=40 选择一个加法算 式,说出其各部分 的名称。 自己选择一个算 式,并说一说。 二、观察 验证,探 究新知。 ( 20 分 钟) 1.解决问题,发现规 律。 (1) 引导学生独立计 算,汇报结果。 (2) 组织学生观察比 较这两道算式,比较 两种算法。 (3)引导学生思考: 这两道算式可以用什 么符号连接? 2.验证、总结加法交 换律。 (1)引导学生思考:这 1.(1)先独立计算, 再汇报计算结果。 (2)观察比较两道加 法算式,说一说发现。 (相同点:两道算式的 结果相同;不同点:两 道算式的加数交换了 位置) (3)思考后明确:两 道算式可

7、以用“=”连 接, 即 : 4056=5640。 2.(1)学生思考教师 提出的问题, 并大胆发 2.根据加法交换律 填空。 (1)27+19=19+(27) (2)(37)+45=(45)+37 (3)26+11=(11)+(26) (4)a+(18)=18+(a) 3.下面算式中,哪 些符合加法交换 律?在( )里画 “” 。 76+24=80+20( ) 27+35=35+27() a+20=20+a() 第 4 页 一组算式交换了两个 加数的位置,它们的 和没有变,是不是任 意两个数相加,都有 这样的规律呢? (2)引导学生举例验 证,教师巡视,并展 示学生的举例情况。 (3)总结:不

8、管两个 加数是多少,交换加 数的位置,它们的和 不变。我们把这个规 律叫作加法交换律。 3.用数学符号表示加 法交换律。 (1) 引导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 交换律。 (2)组织学生展示、 汇报。 教师明确:通常情况 下我们用字母表示加 法交换律, 即abb a。 (3)提问:我们可以 用字母a,b分别表示 两个加数, 这里的a,b 可以是哪些数呢? 4.引导学生回忆在以 表自己的看法。 (2)举例验证。 生 1: 分别计算 1817 和 1718 的和,再用 等号连接两道算式。 生 2: 直接写出 2871 7128。 明确:不计算就不能真 正验证两道算式是否 真的相等。 (3)认真

9、倾听,明确 : 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 的位置,和不变,叫作 加法交换律。 3.(1)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2)展示结果。 (abba; 甲数 乙数乙数甲数; ) (3)讨论后明确:a,b 可以是任意的两个数, 如整数、小数、分数。 4.回忆并思考:在加法 的验算中用到过加法 交换律。 70+a=b+70( ) 4.算一算,并用加 法交换律验算。 450+327=777 234+555=789 自己验算 5.你知道 A 代表的 数是多少吗? A+17+135 =A+135+17 =1000+17 =1017 A 是(865) 。 第 5 页 前的学习中什么时候 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10、。 三、巩固 应用,提 升能力。 ( 10 分 钟) 1.完成教材18页1题。 2.完成教材19页2题。 1.独立填空, 集体订正。 2.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 6.简算 82+34+18。 原式=82+18+34 =100+34 =134 四、课堂 小结,拓 展延伸。 (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 结。 2.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渗透了符号 化思想。符号化思想是用符号化语言(包括字 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 学内容。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 板 书 设 计 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作加法交换律。 abba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培 优 作 业 计算 12+17+18。 原式12+18+17 30+17 47 教 学 反 思 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遵循这样一条教学主线:发现规律验证 规律应用规律。 即先引导学生从解决情境图的实际问题中发现规 律,再引导学生验证这个规律,最后让学生应用规律来解决一些问 第 6 页 题。 微 课 设 计点 教师可围绕“加法交换律”设计微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