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明天》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0507072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明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迅《明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迅《明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鲁迅《明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鲁迅《明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明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明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小说明天中鲁迅的思想文化观念内容摘要:作家创作小说作品往往是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在这个过程中,作家个人经历或个性心理因素对作品的构建可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小说明天就饱含了鲁迅丰富的个性心理情感体验和自己独到的文艺思想观念,这部作品是作者的爱和恨的情感交织下之于当时中国社会深刻反思后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探究在历经五四运动之后的广大农村的生活场景,透过鲁镇上生活的单四嫂子等人的一系列活动来看作家鲁迅本人之于小说明天的创作思想文化观念。关键词:鲁迅;明天;思想文化观念小说明天为我们讲诉了发生在还具有一点儿古风的鲁镇上在特定的“三个晚上两白天”这个时间段的故事,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寡妇单四嫂子

2、失去自己的儿子宝儿这个事件展开全篇的事件叙述。在明天中,鲁迅用冷静、客观的叙述的方式,给我们抒写了在特定历史环境背景之下的旧中国农村小市民的社会生活中的各个画面,从中反映了鲁镇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境况,即在封建思想毒害下麻木不仁、内心冷漠的精神状态和作为看客式的生活境况。作者有力地批判了这群在封建礼教影响下,在自己不自觉的情况下被异化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迫害者”和“被迫害者”的无辜群众。作品关注了作为寡妇的单四嫂子及其生存环境中的生活全貌,并在这个人物身上投设着作者的爱与恨的改造国民醒的立人思想情感。透过明天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先觉者的鲁迅本人的思想文化观念改造国民性、立人思想。作家在明天中倾注之于鲁

3、镇人的国民劣根性改造思想文化观念的原因小说中,蓝皮阿五、红鼻子老拱、王九妈、何小仙等人是造成宝儿死的重要因素。他们一起构成了宝儿的生活环境中的麻木冷酷的一个大背景,对于单四嫂子和宝儿而言他们充当“看客”这样的角色,这与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农村社会人们精神麻木和主体意识的丧失有关。另外一方面,也与作家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由于家道中落以及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让年少的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境况,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在外婆家,这样他就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比如闰土等人,在与这些人的相处过程中,使鲁迅了解到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

4、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体会到了封建社会丑恶的现实,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在作者经历外出在日本的求学之后,接受了西方的文化教育,使得他最终形成了彻底背叛封建阶级的思想性格。所以在作者“弃医从文”之后,在五四运动这一狂飙运动的影响之下,作者开始创作文学作品用揭露当时旧中国国民中的精神面貌,用以唤醒和改变人们的内在的精神。作者自我的成长经历,对明天的创作就明显的体现了他自己对于旧社会的一种反思自我的思想观念在其中,在明天中就集中表现在蓝皮阿五之流的麻木冷漠的刻画上,以及封建传统文化所萦绕的鲁镇的传统封建文化的生命构成对单四嫂子的压迫的描摹,充分展现了鲁迅作为那个时代的先觉者文学战斗者

5、的心理,正如作者在呐喊自序中说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1 鲁迅. 呐喊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第2页 也就充分反映了作者改造国民性迫切愿望。而对单四嫂子这个人物,作者则是倾注了爱与恨的思想文化的情感因素,作品中关注了作为下层劳动妇女的生活境况。单四嫂子一方面具备了温柔善良、勤劳朴实、有忍耐精神的品格,但是成长在旧中国传统封建农村社会,她同时又受到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因为具有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她在这些在封建传统文化下所受的教育,潜移默化的成为她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信仰观念,自觉而又盲目的

6、跟从,就这样一步一步她逐渐促使其成为封建思想异化下的一个受害者。对于单四嫂子性格的善良勤奋地刻画是作者站在“爱”的立场之上的,即对个体生命的价值的关注,同时又是作者本人对她充满深深的敬佩之意;但是作家对她本人的无意识的接受封建思想,在这一点上作者是充满憎恨的。单四嫂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这就与鲁迅个人经历中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寡母托孤”的传统,鲁迅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养大成人,因此鲁迅本人深深地受到他母亲的教导和影响,虽然外出求学让鲁迅在理智上承认西方的价值观念,但是从心理上却不能够摆脱传统文化对他本人的影响。作者本人在情感心理之间的矛盾就对他创作明天就产生了一定

7、的影响,尤其是集中表现在对单四嫂子的感情基调上,如她对宝儿的伟大的母爱就是鲁迅在母亲那里得到的关爱在某种程度上的反映,在她的身上,展现了鲁迅本人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思想价值观念。二、明天中作者创作思想文化观念的具体表征。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写照集中表现在蓝皮阿五之流等人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上。在单四嫂子带宝儿到何小仙处去看病时,小说中描述“这是火克星”“说了半句话”等一系列语言,写出了一个不负责的骗人的中医是如此愚昧,在这件事情上这里隐含着作者的愤怒。正如作者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便渐渐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骗子。” 1 鲁迅. 呐喊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第2页在作者创作这个人物

8、时,充满了对他的讽刺和嘲讽的心理情感。红皮鼻子老拱、王九妈等人是宝儿之死的间接力量,在围绕宝儿生死前后展开的叙述过程中,宝儿生病时,单四嫂子问王九妈:“您老见多识广,给孩子看看吧!”她那两声半敷衍的“唔”说明她也深受封建道统的迷信思想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为宝儿办丧事的时候,他们拿走了单四嫂子家里仅有的值钱的东西如两条板凳、五件衣服、一支裹金的银簪等,却全然没有顾及作为一个贫弱寡妇单四嫂子的生死存亡,可见他们的冷酷、麻木。在办完宝儿的丧事之后,他们便吃过晚饭就回家了,只留下来单四嫂子一个人在冰冷的屋子里期待在梦中与宝儿相见,可见当时的人情犹如薄纸一般。这些邻居其实就是被整个封建社会所驯服和塑造的冷

9、血动物。作家鲁迅将之作为麻木愚昧式的看客来写,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他本人的忧愤深广的心态。在五四运动之后,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一股彻底反对封建文化的浪潮,在此作者对中国社会的出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只有广大的封建农村社会的群众一起觉醒,中国社会在未来才能有出路。作者对王九妈这些封建社会的迫害者同时也是被迫害者所进行地无情批判,其实是作者将最终的矛头指向当时中国社会的整个封建礼教的一种战斗方式,对鲁镇上人们的一系列活动客观描述,并对他们进行批判,实际上就充分展示了作家通过文学作品以拯救国民精神的志士仁人的创作文艺观。在单四嫂子身上,则表现了作家改造旧中国人民精神状态的立人的思想

10、文化的情感观念。这样的思想文化首先表现为对单四嫂子生存困境的关注。作品中为我们展示她失去丈夫后,她对社会没有任何怨言,而是独立乐观顽强的生活,当别家灯火都熄灭时,她要纺出棉纱来很晚才睡,因为有宝儿在身边,她觉得纺出的棉纱“寸寸有意思,寸寸都活着。”这好比是有儿万事足,这里亦展现了她对宝儿有意识层面的母爱,那是作者对于下层辛勤劳动的人民的深深敬佩以及作者自身深受母亲影响对人物塑造层面的一种自我经历的反映。但是对她,作者并不是一味倾注自己的“哀其不幸”,还饱含了其他独特的创作文化心理。小说中写道:“单四嫂子心理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要是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就这样一句话道出

11、了在宝儿生病时,作为母亲的她首先求助于封建迷信,反而使得宝儿错失恢复康复的机会,可见她无意识的盲从封建传统文化间接造成了宝儿的死亡,在这里怎不让人感到悲痛,本是爱宝儿的,却在无意识之间加入了封建社会中的集体无意识的杀人团之中,正如呐喊自序作者中写道:“这是一个吃与被吃的世界。” 1 鲁迅. 呐喊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第5页在这里,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流露出作者本人对她的“恨”,憎恨她的无意识的盲目跟从。作者将自己对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反思寄托在作品中,单四嫂子的不幸遭遇,真实地概括了在封建宗法制度之下的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作者借用这样一个平凡的下层寡妇的悲剧,正是为了向世

12、人揭示整个时代的悲苦的生活面貌,从而惊醒还在睡梦中的人们,给人们以思想上的洗礼。明天是作者穿透现实的社会中的黑暗去开掘和体验其内在的更为深刻的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遮蔽的黑暗现实,如在作品中单四嫂子本是爱宝儿,但是间接却害了儿子这样的无意识被遮盖的心理层面的揭示。其实这部作品就是作者透过自己的文学创作,以达到进入精神层面来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的作者本人的启蒙观思想观念具体的展现,这正是作者作为文学战士的先觉者真实写照,在明天中作者通过创作蓝皮阿五等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揭示了愚昧者和贫弱者自身的劣根性,以达到通过文艺作品的方式改造国民性的目的,让看到作品的读者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读者

13、本身的素养,唤醒当时社会上的麻木的人,同时也是通过对像具有“单四嫂子”一样的中国普通妇女生活经历,来表达作者内心里对于当时黑暗社会对中国广大普通平民的压迫所进行的一种血泪地控诉。综上可知,明天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五四运动之后的封建文化被冲击之后的旧中国农村社会的全貌,而且通过作者对鲁镇社会生活和环境的详细刻画,充分表现了作为先觉者的鲁迅独特的创作思想文化观念。参考文献:1 鲁迅. 呐喊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2 赵轶男.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文学语言学研究, 2010. 23余新明.明天的希望在哪里?鲁迅名作明天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114鲁迅.鲁迅自传. 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 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