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近三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5045818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雄州近三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楚雄州近三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楚雄州近三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楚雄州近三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楚雄州近三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楚雄州近三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雄州近三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楚雄州近三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分析2006-05-22 08:59 文章来源:楚雄州商务局商务运行科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 :新闻一、我州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大量农村劳动力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从农村转移出来,向非农行业、城市、发达地区转移。近三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总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2005 年末全州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指在统计时点已离开本乡镇去外地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达 19.06 万人,分别比 2003 年、2004 年增加 6.

2、12万人、2.56 万人,分别增长 47.27%、15.50%,年均增长 21.35%。(二)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第三产业。2005 年,在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人数分别为 1.66 万人、5.94 万人和 11.46万人,近三年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分别是 2003 年的8.0833.19:58.73、2004 年的 8.9036.8654.24、2005 年的8.7131.1760.12。全州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员从第一产业继续向非农行业即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从事第三产业。(三)外出务工人员女性比重止升反降。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增加,有较强适应能力的

3、男性农村劳动力新加入外出务工的潮流中,女性占外出务工人数的比重止升反降。2005 年全州女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 6.55万人,2003 年的女性比重是 36.07%,2004 年上升 0.24 个百分点,2005 年比重是 34.34%,比 2004 年下降 1.97 个百分点,比 2003 年下降 1.73 个百分点。(四)接受初中教育的农村劳动力是外出务工的主流。据对全州 2220 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在 2005 年外出就业劳动力 303 人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 6 人、小学 47 人、初中 217 人、高中 21 人、中专 10 人、大专 2 人,各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 1.9

4、8%、15.51%、71.62%、6.93%、3.30%、0.66%。受过初中教育的农村劳动力是外出务工的主体,显示出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不能升学的农村初中生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倾向于通过外出务工的方式获得就业的机会和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五)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近九成是青壮年。据对全州 2220 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在 2005 年年末外出就业劳动力中 1620 岁 67 人、2130岁 123 人、3140 岁 77 人、4150 岁 30 人、50 岁以上 6 人,其中 1640岁的青壮年就业者 267 人,占外出就业总人数的 88.11%。(六)外出到县级以上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

5、占外出务工人数的八成以上。据对 2220 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2005 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到直辖市 9 人、省会城市 114 人、地区级城市 60 人、县和县级城市87 人、乡(镇)14 人、其他地区 19 人。外出到省会、地区级和县级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比重占外出务工人数的八成以上。二、我州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不完善。从全州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人数看,全州 2005 年组织劳务输出 33983 人,仅占全州外出务工人数的17.82%,说明大部分外出务工者还是属于非组织外出务工。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信息获取来源主要还是“血缘、人

6、缘、地缘”关系,通过家庭成员带领、亲朋好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带领示范、以及自己外出闯世界等方式各显其能。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服务体系,导致农民工就业信息不畅,有组织外出的比例较低。(二)外出务工环境趋紧。农村劳动力拥有城市工作岗位的空间有限,加之综合素质不高,择业竞争压力大,从业状况不佳,获取收入少,外出务工环境趋紧。2005 年全州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寄回或带回的现金 26817 万元,人均 1407 元,比 2003 年减少 122 元,比 2004 年增加 14 元。(三)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影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城镇化建设

7、进程慢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2005 年我州城镇化率 26.0%,比上年提高 1.2 百分点;全州农村劳动力资源除了本地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的人数比上年增加 0.52 个百分点外,还有向辖区外转移的劳动力人数占农业人口的 8.62%。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快于城镇化发展速度;二是小城镇发展滞后。目前我州城镇化水平仍较低,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经济和农业社会中摆脱出来,二、三产业和城镇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弱小,农村城镇化发展尤显滞后,造成农村第三产业不能随农村工业化的推进而发展,使农村非农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从而延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三、做好全州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建议(一)将农村劳

8、动力外出务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既然是全社会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将农村就业与城市就业一并纳入“十一五”规划和各级政府年度计划中,系统分析,统筹兼顾,作出全面安排。把每年有多少农村劳动力流入本地、多少流向外地、农民工子女就学状况等基本情况搞清楚。输入地要将本区域内就业的农民工的管理纳入到城市综合管理中,采取综合的、多元的、配套的政策,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村劳动力从业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二)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社会制度。加快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权、居住权、教育权、社会参与权、社会保障权、医疗服务权和公共设施权与福

9、利服务权,让农民无后顾之忧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积极探索农民工在就业准入制度、劳动福利、工资报酬、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建立和完善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的途径和渠道。(三)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与信息服务机制。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特别是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要注意发挥各级政府及各种中介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和及时的信息支持,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和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村劳动力对转移成本、收益、风险作出正确的判断,以减少因盲目流动而受到的损失。(四)完善土地政策,允许

10、耕地的市场化流动,促进耕地的规模化经营。对那些有转移意愿的农户,应该允许他们按照市场价格转让其所拥有的土地和住宅,从而获得他们离土离乡、在城镇生活所必须的基本保证金和经营资本;对那些有一定耕作经验和经营能力、而又不愿离开农村的种田能手,应该向他们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允许他们按照市场价格获得土地和大型机械,通过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加速农业规模经营。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民在获得城镇居民的各种福利待遇的同时,必须放弃农村耕种的土地,把土地交给集体,其所拥有的房基地及房产可以保留,也可以转让,或者折价交给集体。如果转入城镇没有获得城镇居民各种福利待遇的,也要尽快以法律形式赋予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对其承包经营的土地不仅应予以保留,还可依法有偿租赁或转让给他人经营。(五)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应讲求科学。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机会,最终提高农民收入。在培训中要注重培训的组织管理要有系统性、培训的对象要有针对性、培训的内容要有实效性和特色性、培训的方式要有灵活性、培训的费用要有合理性、培训服务要有延续性。摘自楚雄统计信息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