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武大资环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0185768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实习报告武大资环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庐山实习报告武大资环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庐山实习报告武大资环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庐山实习报告武大资环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庐山实习报告武大资环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庐山实习报告武大资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实习报告武大资环(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庐山实习报告,武大资环 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 目录 一、 庐山实习简介 1、实习概况 2、实习路线 3、庐山自然地理与人文概况 4、庐山地质概况 二、地质基础与构造地貌 三、流水地貌 四、冰川地貌 五、庐山的植被 六、庐山的土壤 七、庐山的气候 八、资源与环境及利用 九、实习总结与收获 一、 实习概况 1. 实习概况 实习目的: 此次庐山野外调查实习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理论联系实际。在我们学习地 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际,增强感性知识。其次,使得我们在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再者,野外实习是学

2、生接触大自然和接触社会难得的好机会,也是对学生意志力的磨练,为今后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所需的素质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 xx年9月3日xx年9月15日 实习地点 世界地质公园庐山(本次实习主要在庐山北部地区) 实习内容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留下了许多自然地理遗迹。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土壤植被垂直地带分布较为典型,地貌复杂,具有多处断层,褶皱构造。这些独特的自然地理遗迹使庐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自然地理实习地点。因此实习内容即:庐山的地质基础 ;庐山的构造地貌,谷地地貌,冰川地貌等;庐山的气候;庐山的河流袭夺等的水文特征;庐山的土壤及分布规律

3、;庐山的植被 2. 实习路线 时间 路线 9月4号 西谷牯牛岭气象台月照松林 9月5号 西谷汉口峡女儿城大校场大月山七里冲三叠泉五老峰 9月6号 西谷窑洼诺那塔寺大马颈草地坡莲花谷 9月7号 西谷锦绣谷龙首崖石门涧花径 9月8号 西谷东谷茭芦桥三宝树乌龙潭/黄龙潭 9月10日 西谷东谷含鄱口植物园芦林湖博物馆 3庐山自然地理与人文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南至星子县;西临瑞昌县。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地势上属我国第一级阶梯,地貌上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

4、年平均相对湿度78%,夏季平均温度16.9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4.庐山地质地貌概况 (一)地质概况 庐山处于江南台背斜的北端及淮阳弧形构造的顶端,受地壳上升运动和南北水平运动的影响,东西收缩而南北伸长,造成东北西南伸展的断块山,与外围地区断裂下陷的江河平原九江平原、湖泊鄱阳湖在地貌上形成鲜明的对照。 图片1.2-1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不同时代的岩石组成。 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断块山。大约在 1023 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 50

5、00 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 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 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 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 是在山体的中南部, 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 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最高。这些过程中产生的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主要由: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单斜构造。 (二)地貌概况 (1)构造地貌 庐山地貌形体在山体南北部有明显的差异。 l 山体南部构造地貌:南部以断裂构造地貌为主,山体中谷底狭窄

6、深邃,谷底尖锐。山体以独立山峰为主,山顶尖锐,山坡陡峭险峻。 l 山体北部构造地貌:庐山北部以褶曲构造地貌为主,断层构造地貌也很发育。 (2)流水地貌:庐山山体为流水侵蚀中的山地地貌,谷地地貌在1000m上下有显著的形态差异,以上表现为宽谷或谷中谷形态,说明曾经经历过流水强烈的侧向侵蚀作用; 一下是深切峡谷,沿途多见急流瀑布,壶穴深潭和石槛裂点,说明流水正在伸向侵蚀作用,峡谷两侧还分布有成熟阶地。 (3)冰川地貌:根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观点,庐山地区在第四纪曾经发育过三次冰期。山上,角峰、刃脊、冰斗、悬谷、冰川谷、冰窖等侵蚀地貌分布普遍,谷地亦出现谷中谷、侧碛垅、终碛垅等堆积地貌。山

7、麓也有冰碛泥砾混杂堆积物及其地貌。 (4)其他(本次实习未接触到):庐山东麓紧邻鄱阳湖,因此还发育有湖岸地貌; 庐山外围地区分布有震旦、奥陶、石炭系石灰岩,在亚热带湿热气候的条件下,发育了岩溶洞穴等岩溶地貌现象。 二、庐山的地貌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形成的断块中山(1000m),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约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河谷地貌特殊,此外,还有尚在争议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我们主要对部分典型的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以及重力地貌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按照此

8、次实习所接触到的典型地物地貌进行分类介绍。 2.1构造地貌 庐山山体雏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的。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的地貌形成形成控制作用。庐山的山体构造线为北东南西方向延伸。北部由于剪刀峡汉口峡这一西北向东南延伸的横向断裂的影响,日照峰和屋脊岭朱峰在中部隆起,致使北部地区的岭谷沿着这条线分别向西南河东北两个方向倾斜,向西南到芦林湖、石门涧谷地为界,向东北以王家坡谷地为界。 整个庐山可以说是一个复背斜,在大背斜上还发育着一些小背斜,而不是单一的,因此庐山的构造地貌复杂多样。 2.1.1褶皱构造地貌 (一)背斜:大月山 大月山背斜表现为背斜山,最高达1451m,是庐山第

9、二高峰,北部最高峰。岩层主要是莲沱组下部的片麻状含砾石英岩,岩性较硬。大月山是庐山地区唯一存在的背斜。大月山背斜向东北,是倾伏背斜(是鼻断构造的一种),西南侧有明显的倾伏现象,山势低缓至芦林湖一带,呈现出鼻状构造。 (二)向斜:东谷,青莲寺,王家坡,莲花谷 东谷、青莲寺、王家坡向斜均表现为向斜谷,与背斜山延伸一致,互相平行。东谷向西南倾斜,青莲寺、莲花谷、王家坡向东北倾斜。 1)东谷(又称中谷):是原生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它与莲谷本来是同一谷,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东谷向西南倾斜。 2)莲花谷:莲花谷向斜表现为一个向斜山船形山,船舱为莲花谷,船舷为草

10、地破和屋脊岭,船头向西南。莲花谷向斜上宽下窄,其底部和两侧主要为石英砂岩和沙砾岩,岩性坚硬,因而形成高悬的莲花谷向斜谷和两侧的屋脊岭,草地坡次成山。剖面图&素描图2.1.1-2 2.1.1-3 3)青莲寺:青莲寺向斜位于大月山东南翼与五老峰之间,是一个原生向斜谷。 4)王家坡:位于小天池到长岭一带,它不仅是一个向斜谷,也是U型谷第四季冰川遗迹,然而这也存在着争议(在冰川地貌详述)。在靠近大马颈一侧发育有一个小V型谷,形成谷中谷地貌。 图2.1.1-4 庐山北部局部地质地貌图 2.1.2单斜构造地貌 受纵向断裂控制和岩性影响,庐山原有的背斜往往在一侧或两侧发育典型的单斜构造及其地貌。原有山岭由于

11、长期的剥蚀、侵蚀,形成了一系列的次生山、次生谷,以后山体抬升,岭谷也随之抬升。从岩层年代来讲,次生谷出露的岩层年代要早于次生岭,因为次生岭、次生谷均发育在原有山岭的一翼上,次生谷向下剥蚀,出露更早更下面的岩层。图2.1.2-1 庐山北部局部构造山岭分布图 (一)单斜谷:七里冲、大校场,西谷、白沙河、小天池; 七里冲、大校场、西谷、白沙河、小天池为外力作用沿纵向断裂发育形成的单斜谷,由南沱组中部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岩性较软弱,容易受到侵蚀破坏。 1) 七里冲:发育在大月山东南侧,夹于大月山和蚱蜢岭之间,是次生谷 2)白沙河:大月山西北翼与屋脊岭之间发育了白沙河次成谷地。 3) 西谷及大校场:大校场

12、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西谷在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是发育在虎背岭东南一翼的次生谷。二者是由于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强烈侵蚀破坏而形成的次生谷,地势比较低。 4) 小天池:小天池谷地和西谷为同一谷地,延伸方向一致,剪刀峡断裂将小天池谷地和西谷分开。小天池中的水是由地下裂隙水供应的,久旱不涸,久雨不溢。 (二)单斜山:五老峰,大马颈(为单面山) 虎背岭,牯牛岭,女儿城,蚱蜢岭、太乙峰、含鄱岭(为猪背岭,岩层倾角大于35)1)五老峰:五老峰原为背斜山,后西南侧产生了一个东南走向的断层,五老峰东北部随断裂抬升成为单斜,峰高1358米。山峰的倾向坡长而缓,反向坡短而陡。在五老峰四峰处我们测得如下产状:倾

13、向335,倾角32,走向245。山势走向为北东西南,与庐山整体延伸方向一致。 2) 大马颈:大马颈原为背斜,位于王家坡向斜西北侧,第四纪时期,庐山地壳抬升,发生断裂,大马颈和五老峰与断裂平行,大马颈仅西南部随断裂抬升,最后变为今天的单斜构造。大马颈向西南延伸为虎背岭背斜 3)虎背岭:原为背斜,后在东南侧发生断裂形成单斜山。虎背岭一翼发生断裂,岩性脆弱,受长期侵蚀作用形成了西谷次生谷和牯牛岭次生山。 4) 牯牛岭:位于西谷和东谷之间,原是虎背岭的延伸部分,与虎背岭属于一山二岭的现象,因此山势走向与虎背岭一直。牯牛岭与草地坡为同一条山岭,因受到剪刀峡汉口峡横向断裂影响,向不同方向倾斜。 5) 女儿

14、城:是大月山一翼发生断裂断开而形成的次生岭,位于大月山西侧。与大月山也属于一山二岭的现象。 6) 蚱蜢岭及太乙峰:均为次生谷。蚱蜢岭位于七里冲和青莲寺谷之间。 7) 含鄱岭:(又名含鄱口)含鄱岭海拔1286米,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 2.1.3断裂构造 庐山为褶皱断块山,构成山体的岩体中断裂十分发育。纵向断裂表现直观显著,例如,大校场白沙河,西谷小天池等。山体内横断裂使得褶皱岭谷中断,例如,汉口峡、剪刀峡。 (一)断层陡崖 庐山北部在庐山断块上升的过程中,虎背岭西北翼和五老峰背斜的东南翼被大断层错开断落,并形成了高耸的断层崖地貌。在横向断裂

15、通过处,因受外力作用破坏亦形成了典型的断层崖地貌。主要有锦绣谷天桥、剪刀峡望江亭、三叠泉、石门涧。 1)天桥:西谷中的冰流从天桥冰溢口流入锦秀谷中,冰后期流入再将冰溢口侵略者蚀成一个天然的石桥,石桥后来断裂,形成如今的天桥。 2)三叠泉:叠泉形成于七里冲宽谷与九叠峡谷相交的“裂点”上,为一个三级瀑布,是由三次断裂抬升所造成的,且抬升运动属于阶段性抬升。号称“庐山第一奇观”,全长百余米。三叠泉的三级裂点分别对应于:一级军人疗养院; 二级黄龙潭;三级石门涧谷地。 3)石门涧:石门涧面对峰崖,隔涧耸立,结成危楼险阙,是典型的狭谷地貌。其断裂较为发育,且断裂是多方向的,因此河流流经此比较弯曲。 4)龙首崖:在石门涧附近,形似两块巨石,一块直立,深不见底,一块卧其上,直插天池山腰。是典型的断层陡崖地貌。图2.1.3-1 (二)断层三角面 水流沿着垂直于断层崖面的横向断裂或者早期的谷地切割,使得完整的断层崖面形成破裂,形成三角形的断层崖面。如石门涧“石门”、五老峰“五老”、太乙峰等。 1) 石门涧“石门”:位于龙首崖的对面山崖岩石裸露,表现出清晰的断层三角面地貌。照片2.1.3-2 2)五老峰断层崖:因庐山的温泉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西南翼而成,断层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其他断层地貌:叠式断层。锦绣谷中可以看到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