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一)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9881910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心理学(一)(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 际 关 系 心 理 学,郑 全 全 0571-88273337(O) 0571-87975381(H)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定义: 广义的 狭义的 人际关系的性质和含义 交往的重要性 创立者:梅奥,1933年,(二)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 定义: 人际关系心理学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 社会学科微观 应用学科实践意义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与过程 1. 社会问题、心理问题 2. 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双循环过程: 内循环理论 实践 外循环实践

2、理论 (三)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 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是一切心理学分支的源泉 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是社会心理学的枝干; 专门研究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学规律; 与社会心理学是相互交叉,但不能相互替代。,2. 与社会学、行为科学 3. 与其他学科 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和机制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根本任务 具体任务:处理、调整、改善、发展,第二节 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 一、社会关系的涵义和结构 (一)社会关系的涵义 定义 广义的社会关系 狭义的社会关系 (二)社会关

3、系的网络层次 三个层次,二、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一)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 联系: 人际关系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体现 人际关系是认识社会关系的必要条件 区别: 社会关系:整体、非个性方面 人际关系:心理方面,(二)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产生 根本性质的决定 变化 复杂性 三、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四个有利于,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注意阶段 接触阶段 融合阶段,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零接触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表层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4、零接触 弱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表层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强 良好交往关系的发展过程,(二)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 冷漠阶段 疏远阶段 终止阶段,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漠 视 强 冷 淡 疏 远 分 离 弱 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二、各年龄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童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从父母或抚养人开始 垂直关系为主 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的 重要作用,(二)少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质的变化成人感 获得威望与尊重的需要 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友谊的需要 (三)青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广泛性、自主性、易变性、异性 敏感性 内容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第二章

5、 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一、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研究 1. 李雷的研究 2. 莱维特的沟通网络模式 圆形传递 轮式传递 链式传递 Y 式传递,3. 戴维斯的人际交往模式 单线型 集中型 偶然型 流言型 4. 戴尔的沟通方式研究 二、人际关系结构的心理学研究 人际关系结构的类型 生活型 劳动型 休息型 学习型 活动型,非正式沟通网络图,三、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 霍桑实验:梅奥,19271932 1. 照明实验:人际关系比劳动条件更重要 2. 福利实验:人际关系比福利条件更重要 3. 群体实验:人际关系比物质利益更重要 4. 态度调查:和管理者的良

6、好的人际关系比人 为的措施更有力。 说明:人们最重视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和工作中发展的人际关系,第二节 西方的人际关系理论 一、人际交往理论 (一)符号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米德 内容: 个体作为分析单元角色 信息传递符号系统 刺激 符号的意义 反应 交往模式:关键因素估计正确与否 评论,(二)场合交往论 代表人物:康波、斯尼格 内容: 两个因素:认识交往情景 认识自己的交往行为 特定情景、场合、人 分析单元:行动 评论,(三)自我呈现论(印象管理理论) 定义 代表人物:戈夫曼 内容: 社会交往:交往者呈现自己 自我呈现是一种社会影响 交往中人有不同的目的 谋划 自我监控 评论,(四)社会交换

7、论 思想基础 特点 内容: 社会性:交换关系 报酬和代价 分配上的公平心理体验 评论 (五)T 组理论,二、人际特质理论 人际特质的定义 代表人物:修茨 内容: 三种需要:包容、控制、感情 三种需要影响人际关系 包容需要强 包容需要强、感情需要强 控制需要、无包容及感情需要 评论,三、人际激励理论 (一)需要理论 1. 需要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 内容: 迫切需要是行为的动力 需要的激励力量是动态的变化的 需要的满足从低到高,有层次 每个人都有七种需要 评论, 五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但并不是遵循“全或无”的规律;有主

8、导需要; 把五种基本需要分为两类;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 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为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层次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2. ERG理论 奥德弗 内容: E,存在需要 R,相互关系需要 G,成员发展需要 3. 成就激励理论 麦克利兰 (二)归因理论(略),(三)期望理论 代表人物:弗洛姆 内容: 积极性高:需要途径可能性 激励水平(M)=期望值(E) 效价(V) 关联性、报酬、能力、个人选择等因素 评论 (四)公平理论 亚当斯 内容:贡献与报酬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三节 苏联的人际关系理论 一、群体人际交往理论 代表人物:彼得罗夫斯基 内容: 第一层:人际关系的表层结

9、构 第二层:集体活动为中介的人际关系 第三层:深层结构依恋关系 集体的定义 二、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第四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方法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定义和分类 评价 (二)实验法: 定义和特征 评价 (三)调查法: 定义 评价,二、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 (一)社会测量法 代表人物:莫雷诺 目的 评价 (二)参照测量法: (三)贝尔斯测量法:,第 三 章 态 度 及 其 转 变 第 一 节 态 度 的 概 念 一、态度界说 最早使用者:斯宾塞 定义 1. 心理倾向 2. 对象性 3. 一致性和稳定性 4. 组织性和结构性,二、态度的结构 认知成分:笼统认识心理印象 基础

10、 情感成分:情感倾向评价 核心 行为成分: 心理准备状态 三个成分之间关系: (1)互相依赖、协调一致的; (2)情感成分是关键; (3)态度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与实际行为发生 联系。,态 度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倾向成分 知 觉 评 价 意 向 信 念 情 感 偏 好 观 点 感 情 理 解 判 断 ,外 显 行 为,三、态度的本质 (一)态度的功能 顺应功能 认识功能 防御功能 调节功能 (二)态度的特性 态度的社会性 态度的具体性 态度的协调性,第 二 节 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态度形成和发展的理论 (一)学习理论 要点:态度是习得的 代表人物:克劳雷 (二)认知理论 要点:认知上的不

11、平衡性 1. 平衡理论 :海德 2. 一致性理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 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驱使人们恢复平衡费力最小原则。 POX 模式 X + + P O +,平衡型 + + + + + + 不平衡型 + + + + + + ,(三)功能主义理论 要点:态度是为心理功能服务的 选择态度取决于个体的利害关系 二、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条件 (一)个体的需要 (二)个体的经验 (三)交往的对象、性质 (四)个体的自我意识,三、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 社会化:定义 内化 认同 四、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 (一)人际影响 (二)个性心理特征 (三)社会

12、群体与社会组织,第 三 节 态 度 的 转 变 一、态度转变研究的历史 二、态度转变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代表人物:霍夫兰 内容: 态度就是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 态度改变程度依赖于强化物提供的诱因 (二)认知失调理论(见第四章),三、态度转变的方法 (一)参与活动法:含义 (二)登门拜访:含义 (三)团体规定论:含义 (四)全面宣传法:含义 (五)沟通信息法:含义 四、态度转变中的沟通 (一)沟通者: 1. 可信性 , 定义 专长或权威 动机或意图 2. 睡眠者效应 3. 类似性 (二)沟通内容: 1. 利用情感 好感 恶感,2. 组织沟通 理解材料 论证:应该呈现哪几方面材料 呈现观点的顺序:先提出哪一方 面材料 宣传工作中如何运用 引出结论,(三)沟通对象 1. 听众态度 (1)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