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期必修一能力提升练习题(一)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19260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期必修一能力提升练习题(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期必修一能力提升练习题(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期必修一能力提升练习题(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期必修一能力提升练习题(一)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期必修一能力提升练习题(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期必修一能力提升练习题(一)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1 高一语文上期必修一能力提升练习题(一)含解析 一、古诗文阅读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的一项:() A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 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 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尾联

2、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 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 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 选出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鉴赏错误的一项:() 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 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 力。将浩

3、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乱石 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 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 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 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 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 (1) 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3) ,赢得

4、仓皇北顾 (4)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b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 (1)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2)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 阳、长安等地。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 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3)封狼居胥: 狼居胥山, 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汉武帝元狩四年 (前 119 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积土为坛于山上,祭 语文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2 天曰封,

5、祭地曰禅,古时用这个方法庆祝胜利。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玄谟陈说北 伐的策略,文帝说: “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 射南宋 “隆兴北伐” 。 (4)赢得仓皇北顾: 即赢得仓皇与北顾。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率师北伐, 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魏趁机大举南侵,直抵扬州,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 观望形势。赢得,剩得,落得。 3选出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的一项:() A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 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B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

6、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 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 C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的目 的。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创业,颂刘裕重在北伐。 D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 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2)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7、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 注: (1)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2)生,语助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 (3)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4选出对李清照声声慢鉴赏错误的一项:() A从“ 寻寻觅觅 ” 开始,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 冷冷清清 ” ,是“ 寻寻 觅觅 ” 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 紧接着再写了一句“ 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 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B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菊花凋零满地,早已无花可摘了。以哀景来写哀情, 何等荒败

8、,何等凄凉。 C从 “ 守著窗儿 ” 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 寻寻觅觅 ” 三句又进一层,好像天 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D最后以 “ 怎一个愁字了得” 句作收,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 愁 ” 字 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 愁” 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 了之。表面上有“ 欲说还休 ” 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

9、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 友人信中提到:“ 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准拟:准定。 5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语文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3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 鳞鳞细浪 ” 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

10、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 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 易安体: 易安词 “ 用浅俗之语, 发清新之思 ” ,时人称之 “ 易安体 ” 。旧盟: 指 “ 鸥 盟” ,与鸥鸟为友。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风景怎生图画” 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 “ 只消 ” 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 午醉 ” 承“ 青旗卖酒 ” 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

11、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 不消 ” 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 绿肥红瘦 ” 中“ 绿”“红” 分别代替叶和花,“ 肥 ”“瘦” 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89 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 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12、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8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 便成名八阵图中” ,是化用杜甫“ 成名八阵图 ” 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9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 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 “ 惊起 ” 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世的这一转 变。 C作者通过对

13、三国英雄人物的描写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 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 人生 如梦 ” 的悲伤感叹。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 题 望洞庭 语文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4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中 “ 两相和 ” 的“ 和 ” 用

14、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 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 “ 潭面无风 ” 句和雍诗中 “ 烟波不动 ” 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 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 “ 碧” 是湖色, “ 翠” 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 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 “ 水仙 ” 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 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栽地 再现于纸上。 B雍诗

15、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 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 螺 ” 作比,但一首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 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起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那种 “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的感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 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题李凝幽居 ” 中的 “ 题 ” 是“ 写” ,

16、“ 幽居 ” 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 ” 句中 “ 少邻并 ” 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 僧敲 ” 句中的 “ 敲” ,传说也曾想作“ 推” ,“ 推敲 ” 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 ” 句中的 “ 幽期 ” 指归隐的约定,“ 不负言 ” 表示不违背诺言。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 僧敲月下门 ” 句以响衬静,与名句“ 鸟鸣山更幽 ” 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语文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5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 江清月近人 ” 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