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三)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815867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三)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三)设计理念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数的产生的知识。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

2、,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20页。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

3、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

4、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2、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数学课,就要和数打交道。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二、探究新知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在课下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注意收集有用的信息和资料。2、教学数的产生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

5、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1)出示课本主题图,介绍几种在远古时候的计数方法。师: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那时是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摆小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2)出

6、现各国不同的数字。在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称为阿拉伯数字。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3)认识自然数教师明确说明: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知识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没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启发学生说出: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

7、个数是无限的。2、教学十进制计数法师:随着人们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就产生了进位制。(1)了解其他进制。一般地说,进率是几,就叫做几进位制。例如有二进位制、八进位制、十进位制、十二进位制、六十进位制等。我们通常是用十进位制计数法,它的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即满十进一),用数字1,2,3,4,5,6,7,8,9,0和位值原则结合起来记数。如一百三十五记作135。电子计算机一般是用二进位制表示数。进率是2(即满二进一),只用两个数字0和1与位值原则结合起来记数。例如:零记作0, 一记作1,二记作10, 三记作11,四记作100, 五记作101,六记作110, 七记作11

8、1,八记作1000, 九记作1001,十记作1010, 十一记作1011,十二记作1100此外,还有六十进位制,如计量时间的单位时、分、秒。进率是六十,即1时60分,1分60秒。(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质疑: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怎么计数的?让生先试着说一说 。师讲解:要想了解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先要从计数单位开始,我们在上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什么是计数单位,那你都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百、千、万亿。)出示已学的计数单位。不错,像个、十、百、千、万亿这些都是用来计数的,所以叫他们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有大小之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9、,比如:要计量这一行的人数,需要用什么计数单位?(个)要计算我们班的人数,要用什么计数单位?(百)师:至今为止,我们学习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亿)那还有没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十亿)多少个一亿是十亿?数一数 ,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百亿)多少个十亿是一百亿?数一数 ,有没有比百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千亿)多少个百亿是一千亿?数一数出示新的计数单位。有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师肯定有,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提问: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进率都是十)进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十倍的关系)师小结:像这种每相邻

10、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教师特别说明:最小的一位数还是1,因为根据十进制的计数原理,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数是1。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文字内容较多,教师教学时可以将谈话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大部分知识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看书质疑1、让学生阅读书本有关学习内容,提出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2、根据课本出世的我国人口数,请学生自己尝试一下怎么读这个大数。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本后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设计思路数学在很多孩子的眼里,总是与定理

11、、法则、符号、运算联系在一起,在现实中,我们的数学教学有时过分地强调机械的解题训练而缺乏生动的感官刺激和灵动的审美引领;只注重数学原理的运用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漠视数学本身所蕴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忽略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以及数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在我们面前,数学文化也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本节课内容较多,教师教学时应注意把握教学要求,有的知识只需要了解,有的内容则需要理解和掌握。资料链接0为什么是自然数?0是自然数一方面是从国际接轨来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是从集合来考虑的,所有的集合的元素的个数都是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的。0也表示空集,所以0作为自然数。虽然0是自然数,最小的一位数还是1,因为根据十进制的计数原理,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数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