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死亡研究》演示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807561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死亡研究》演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口死亡研究》演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口死亡研究》演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口死亡研究》演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口死亡研究》演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死亡研究》演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死亡研究》演示PPT(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口死亡研究,郝虹生:中国人口死亡率差异研究,2,命运三女神,希腊神话:克劳索斯(Klothos)在纺出可以编成命运之线的纺线之前就把好的或者坏的、快乐的或者不幸的纤维编入到每条纺线中。拉基西斯(Lachesis)在人出生的时候就将这些量好的纺线分配给了每一个人,这样,就确定了每个人生命的长短。阿托普奥斯(Atropos)操控着令人惧怕的、用来剪断每一条纺线的剪刀,人死亡的时间就是由她所决定的。,3,曲线 A 是衰老就是种群中惟一死亡原因的存活曲线。曲线 B表示的是一点也没有因衰老而死亡的群体的特征。曲线 C较为合理地反映了美国 20世纪最后几十年中出生的人的预期存活情况.曲线 D 是出生

2、于 19世纪最后 10年中的人的存活曲线的真实写照。,4,生命的终点:死亡 与之有关的问题,人类的最高寿命极限是多少?最高寿命会发生变化吗? 寿命有无遗传性?寿命极限还与什么有关? 群体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人类群体死亡曲线的特征? 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是否相同? 不同人群的死亡概率是否相同?存在差异的原因?,5,6,人口学中死亡研究的意义,出生和死亡是人口变动的基本要素。 死亡水平与生育的关系。 死亡水平是影响人口规模的直接因素。 死亡水平也是反映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死亡水平也与人口健康状况、人口质量密切相关。 死因研究对提高平均寿命、改善人口素质至关重要。,7,描述死亡水平的人口学指标

3、,粗死亡率(CDR) 分性别、年龄别死亡率(ASDR) 围产期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IMR)、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4岁幼儿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MMR) 平均期望寿命(e0),8,描述死亡原因的统计指标,国际疾病分类(ICD)的死因分类:统计根本死亡原因 死因别死亡率 死因构成比和死因顺位 去死因寿命:反映某死因耗损平均寿命的年数。,9,研究死亡的有力工具,生命表 去死因生命表,10,死亡水平的分布,死亡的时间分布:长期趋势、季节变动等 死亡的人群分布 年龄 性别 职业 受教育水平 民族、种族,11,死亡的地区分布:国家间、城乡间、不同区域间死亡水平的差异,12,死因分析,全球

4、死因构成比的变化 我国死因构成比的变化:1957年,呼吸系统疾病16.9,19731975年,心脏病17. 2%,正在向发达国家死因谱转变。 我国1998年城市前5位死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农村: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和中毒,13,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展:人均收入与期望寿命 文化与教育:文盲率与期望寿命、母亲文化程度与婴儿死亡率 社会关系:婚姻与死亡率 行为方式:吸烟、饮酒、性行为等 卫生保健:卫生服务及其可及性与健康。 生理特征:身高、体重、种族 饮食习惯、心理因素等。,14,人口规模对人口自身有无影响? 环境 战争 灾害 流

5、行性疾病,15,郝虹生:中国人口死亡率差异研究(基于1982年三普数据),中国人口死亡率的现状与回顾 资料数据的评价和调整 死亡率的地区差异 死亡率的性别差异 死亡率的社会经济差异 儿童死亡率的社会经济差异 结论,16,1、中国人口死亡率的现状与回顾,1949年前,中国人口死亡率25,婴儿死亡率200 ,e035岁 198085年, e0:中国67.8岁,世界59.5,发达国家73.1,发展中国家57.3 与人均收入相似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出生预期寿命明显较高。,17,死亡率研究的意义,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人口研究中关注出生远超过死亡。 死亡研究的理论意义:死亡研究的薄弱,影响对人口变动规

6、律的把握 实践意义:死亡与健康直接相关;死亡率对政策变动的反应更加敏感;死亡率与生育率密切联系。,18,死亡率差异研究的意义,研究内部差异能反映死亡率的全貌 死亡率差异反映社会经济、文化卫生上的差异性 高死亡率地区和人群值得重点关注 死亡率差异研究有助于政策选择 对婴儿和儿童死亡率研究的特殊意义,19,研究目的,死亡率水平的地区差异 死亡年龄模式的地区差异 死亡性别模式的地区差异 死亡率的社会经济差异 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20,2、数据质量评价与调整,数据质量总体较高:人口数误差率为1.27 ,死亡人口漏报率4.40。 对婴儿死亡数据质量有不同看法 除新疆外,年龄堆积现象不严重。,21,数据调

7、整,总原则:尽量少修正 自修正迭代法推算1981年的分年龄人口数 Logit线性回归法修匀新疆年龄别死亡率(以宁夏为标准率) 以Coale-Demeny模型生命表为标准,调整各地区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漏报估计为15。 对个别e85有疑问的省份,用Logistic函数对5q75和5q80拟合后,外插出85岁以上的qx值。,22,3、死亡率的地区差异,从各省份1957、1965、1970、1975、1981年粗死亡率的比较,可看出,随着死亡率的下降,地区差异趋于缩小(极差、差异系数) 平均预期寿命的地区差异相当大。 婴儿死亡率的地区差异很大。,23,出生预期寿命的地区分层,24,小结,死亡率地理

8、分布特征:西高东低、内陆高沿海低;经度相同时,江南高于江北(南北差异)。 东西差异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合 南北差异可能更多归因于生活习惯和环境气候,25,32死亡年龄模式的地区差异,通过对预期寿命(男)最高和最低的北京云南、预期寿命(女)最高和最低的上海贵州的寿命表比较,发现预期寿命主要差异在低、中年龄组,04岁是差距最突出的年龄。,26,死亡年龄模式地区差异的计算,按照主成分模型建立与各省份死亡水平相同的一套标准生命表(全国生命表) 计算各省份生命表中年龄组死亡概率与同死亡水平的标准生命表中年龄组死亡概率的比值R R的年龄曲线反映各省市死亡率的相对关系及对全国模式的离异。,27,死亡年龄模式分组

9、结果及探究,按照曲线形状分为6组 死亡年龄模式地理分布表现出地域同质性,也表现出东西和南北差异。该地域特征可能是死因结构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外在表现。 全国死亡率降低的潜力在高死亡率地区,后者死亡率降低的潜力在婴幼儿死亡率。政策关注的焦点应是婴幼儿。,28,4、死亡率的性别差异,性别差异的一般规律: 生物学因素使得女性有较强的存活能力(两性寿命的天然差异) 社会因素使得两性寿命差异趋于缩小或扩大 传统社会两性寿命差异缩小 现代社会两性寿命差异扩大。 随着死亡率的降低,两性差异趋于扩大。,29,死亡率性别差异的绝对差距和相对(期望值)差距,如何比较不同死亡水平下的性别差距? e0f-e

10、0m=0.211e0-11.499 水平标准化后的两性预期寿命差异:正交回归法建立方程: e(0)m=0.8071e(0)f+10.54 e(5)m=0.5535e(5)f+27.64 e(15)m=0.5166e(15)f+25.64 e(65)m=0.5454e(65)f+4.64,30,预期寿命性别差异的地理分布,据各地区实际值与正交回归计算的预测值的比较 西部死亡率较高地区,性别差异期望差距;表明两性差异偏小 东、中部地区,长江以北性别差异较小,以南差异较大(与死亡率南北差异相背离)。,31,两性死亡率的年龄差异模式,随着死亡率下降,两性死亡率年龄差异模式的变化分3个阶段: 阶段一:所

11、有年龄组均为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孟加拉国)。 阶段二:女婴和育龄妇女死亡率高于同龄男性(中国)。 阶段三:所有年龄组均为女性死亡率低于男性(瑞典)。,32,分地区的死亡率性别差异模式,绝大多数地区属于阶段二 新疆属于阶段一 京津沪达到阶段三 14岁组,绝大多数地区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反映出男孩偏好的文化背景。 各地区的死亡率性别差异主要取决于老年段死亡率性别差异 死亡率的性别模式也存在地域同质性。不符合预期的是死亡水平较低的北方,性别差异反而偏小。,33,5、死亡率的社会经济差异(宏观分析),各省市分性别的因变量: e0(出生预期寿命) e0-15 (015岁暂时预期寿命) e15-50 (1

12、550岁暂时预期寿命) e50-85 (5085岁暂时预期寿命),34,各省市自变量选择: 人均工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例、职工占总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比例 农村人均纯收入 每个医生负担人口数、病床负担人口数 小学在校生比例、十二岁以上识字率 少数民族比例,35,分析步骤,相关分析 因子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36,小结,对死亡率地区差异有影响的因素有经济、教育、和民族三类因素 除高年龄段外,社会经济因素对两性死亡率作用相似 社会经济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随着年龄提高而递减 少数民族比例对死亡率的地区差异影响最大 医疗卫生条件对死亡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37,6、儿童死亡率的社会经济差

13、异(微观分析),因变量:儿童死亡比 定义:每个妇女所生子女的实际死亡比例与期望死亡比例之比。 期望死亡比例:由Brass儿童死亡率估计方法反转,38,抽样,抽样单位:家庭户1544岁有配偶的已生育的已婚妇女。 等距抽样 样本量:5738个妇女数,39,自变量,母亲民族 父教育程度 母教育程度 父职业 母职业,40,自变量,居住地:市、市郊、镇、县 地理区域: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 控制变量:母亲年龄,41,分析方法,单变量分析:对每个自变量比较儿童死亡比的组间差异。 多变量分析:协方差分析。,42,小结,外在环境因素对儿童死亡率有显著影响。 汉族儿童死亡率低于少数民族 教育对儿童死亡率有重要影响:初等教育的边际作用最大;母亲影响高于父亲。 相对母亲,父亲职业对儿童死亡率影响更大,43,7、结论,本文主要的发现,44,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西部省份应是健康政策的重点 儿童,尤其是女性儿童死亡问题应受到重视 育龄段妇女死亡较高提示妇保应该加强 发展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对降低死亡率意义重大 由于死亡率与社会经济、文卫等的密切联系,人口健康政策应该是综合的社会政策,45,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死亡率及其年龄、性别模式的地域同质性与死因结构的关系尚不清楚。 死亡率的南北差异的解释 医疗卫生与死亡率的关系 以省为分析单位的不足 14岁儿童死亡率偏高的问题 死亡率的长期趋势,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