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及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04196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2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及解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 (清)江浸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 “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 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的写作手法。诗人“ 夜起 ” 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 “ _ ”(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 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

2、客 【解析】 【分析】 句意是: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 前。 运用比喻,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 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 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 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 言。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 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 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

3、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 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显示出轻巧和淡静。 故答案为: 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 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 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 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唐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4、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 内编里说,本诗颈联“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 说它妙在哪里吗? 【答案】 (1)乡愁乡思之情。 (2)妙在诗中用“ 日”“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 生”“入” 两字使之拟人化。 (“ 生”“入” 采用拟人手法,将“ 日” 和“ 春” 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解析】 【分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吴中之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江南 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 日 ” 与 “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

5、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 生” 字和 “ 入” 字使之 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 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 ” ,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 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 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 阳的啊!诗人想起了“ 雁足传书 ” 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 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

6、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 乡思愁绪。 故答案为: 乡愁乡思之情。 妙在诗中用“ 日”“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 生”“入 ” 两字使之拟人化。 (“ 生”“入” 采用拟人手法,将“ 日” 和“ 春” 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点评】 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 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 作用去赏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为: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 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或有怎样的表

7、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 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桶,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 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 而作。 迥:远。 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 洞庭湖 ”“岳阳楼 ” 的传世佳作。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 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请仔细比较这三篇 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洞庭湖的景象景物描写的作用 岳阳楼记(范仲淹)霪雨霏霏,连月不开_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8、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_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_ 【答案】通过对比,揭示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 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爱国爱民情怀。;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 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 的襟怀) 【解析】 【分析】 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 感受,揭示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 的爱国爱民情怀。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 湖波的声势。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写 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结合“ 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 年)秋李白遇赦由江 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分析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 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故答案为: 通过对比,揭示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 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爱国爱民情怀。 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

10、意。 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都是为了表达思 想感情,因此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 什么思想感情。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一诗紧扣“ 望” 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 望” 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2)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 分析。 【答案】 (1)

11、一方面是看到了“ 国破山河在 ” 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2)示例一: “ 破 ” 字用得好,一个“ 破”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 心。 示例二: “ 深 ” 字用得好。一个“ 深 ” 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示例三: “ 破” 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 国破 ” 对“ 城春 ” , “ 国破 ” 的颓垣残壁 同富有生气的“ 城春 ” 对比强烈。“ 城春 ” 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 草木深 ” ,则叙荒芜之 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解析】 【分析】( 1)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

12、;后 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所以,题目中的“ 望 ” ,既指看 到了 “ 国破山河在 ” 的惨景,也指诗人对期望和平、企盼家人团聚。据此理解作答。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联中,一个“ 破” 字写出了由于“ 安史之乱 ” 造成的国都沦 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一个“ 深 ” 字写出了蒿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景象,让人触目惊 心,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一方面是看到了“ 国破山河在 ” 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示例一: “ 破 ” 字用得好,一个“ 破 ”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

13、心。 示例二: “ 深” 字用得好。一个“ 深” 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示例三: “ 破” 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 国破 ” 对“ 城春 ” , “ 国破 ” 的颓垣残 壁同富有生气的“ 城春 ” 对比强烈。 “ 城春 ” 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 草木深 ” ,则叙荒芜之 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 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 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

14、中的意思 是 ,作用是 ,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 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1)“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这两句诗描绘了梨花淡白,柳色深青,柳絮飘飞,鲜花满城的春天景象。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 满了全城。 (2)

15、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 人生看得几清 明” 的感慨。 “ 惆怅 ” 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解析】 【分析】(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梨花 ”“柳色 ”“柳絮 ”“鲜花 ” 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 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这首诗,梨花满城本是精美绝伦的美景,偏偏伴着无处不飞的纷纷柳絮,这使绚烂的 春阳成了一种伤感短暂的美丽。“ 柳青深 ”“柳絮飞 ” ,既衬托出梨花素白晶莹漫城盛开的情 状,又从侧面沉郁地引发出人生几何的追问,以至于下句的“ 惆怅

16、” 二字似乎已冲到了嘴 边,不吐不快。诗人见梨花而“ 惆怅 ” 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故答案为:(1)这两句诗描绘了梨花淡白,柳色深青,柳絮飘飞,鲜花满城的春天景 象。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 花,布满了全城。 (2)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 人生看得几清 明” 的感慨。 “ 惆怅 ” 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赏析。首句以“ 淡白 ” 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 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 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以及对诗眼的辨析能力。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 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 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