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坪坝镇寨子街、中岭巷市政道路综合整治项目道路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49761590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口县坪坝镇寨子街、中岭巷市政道路综合整治项目道路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口县坪坝镇寨子街、中岭巷市政道路综合整治项目道路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口县坪坝镇寨子街、中岭巷市政道路综合整治项目道路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口县坪坝镇寨子街、中岭巷市政道路综合整治项目道路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口县坪坝镇寨子街、中岭巷市政道路综合整治项目道路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口县坪坝镇寨子街、中岭巷市政道路综合整治项目道路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口县坪坝镇寨子街、中岭巷市政道路综合整治项目道路设计说明(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口县坪坝镇寨子街、中岭巷市政道路综合整治项目 DL-00 道路设计说明 16/161概述1.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本项目为新建道路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其中中岭巷道路全长180.05m,为双车道车道,设计车速为20km/h;寨子街、兴民巷为单车道。寨子街道路全长249.217,兴民巷道路全长66.777m,具体位置位于城口县坪坝镇。寨子街中岭巷兴民巷目地理位置图2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规范2.1设计依据(1) 甲方提供提供的1:500地形图(电子版);(2)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2.2设计采用规范(1)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2) 城市道路工

2、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版)(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4) 城市道路线路设计规范(CJJ 193-2012)(5)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6)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7)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8)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9)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10)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11)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12) 城

3、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15)(1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14)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15)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02)(1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17)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18)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19)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20)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21)

4、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2007年164号文)(22)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23) 其他相关规范。3 建设条件3.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厚坪乡坪坝镇。3.2气象、水文(1)气象拟建场地属四川盆地北亚热带山地气候区,系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山高谷深,高差大,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征。主要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夏季多暴雨,日照较足,四季分布,冬长夏短,春节气温回长快,但不稳定,常有“倒春寒”天气出现;夏季雨水集中,78 月多干旱,伏前伏后多洪涝;秋季降温快,多连绵阴雨天气;冬季时间短、气温低。(2)水文据城口县气象局观测资料:多年年平均降雨量 1171m

5、m,最大降雨量 1755.58mm(1963 年),最小降雨量867.5mm(1962 年),暴雨多集中在 59 月份,常发生山洪,冬季雨量稀少。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 110mm,最大日降雨量 174.1mm(2007 年 8 月 19 日)。年总蒸发量 1133.61533.6mm,最大蒸发量暑期为 78 月,年平均气温 13.8,12 月最冷,最低气温-13.2(1974 年 1 月 25 日);78 月气温最高,夏季最高气温 42.9(2006 年 8 月 25 日)。59 月平均气温均大于 15,其余都在15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 72.17%76.25%,月平均相对温度 62%84%,

6、 10月下旬开始下雪,翌年 3 月断雪。3.3地形、地貌城口属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山脉受地质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排列较为整齐。诸列山岭均由北西向南东展布。由北而南顺次为大巴山、牛心山、旗杆山、梆梆梁、八台山五座大山。其间是海拔 20002500 米的群峰。中部旗杆山为南北水系的分水岭。由于河谷相对高差高达 1000 米以上,谷坡陡峻,全县地貌明显形成四级夷千面,由北而南层层下降。分别有海拔 22002400 米、18002000米、11001400 米及 600800 米的河谷地带四个级。海拔 23002500 米的顶夷平面分布较广。从南西至北东,形成岭谷相间,相对高差大。层状地貌明显,层状结

7、构为 w 型。旗杆山以南为熔蚀谷地和熔蚀洼地负地貌。仁河谷地 34 级阶地普遍发育。境内最高点光头山,海拔 26857 米,最低点沿河乡岔溪口海拔 4815 米,全县地势南东偏高,北西偏低。城口地貌分低山河谷、中山和峰丛台地三种类型。低山河谷:主要分布在仁河、前河、汉昌河、坪坝河两岸海拔 1500 米以下的山体下部,占全县幅员面积 5466%。河谷底部由于水流的强烈侵蚀穿凿成蛇曲状的中谷和窄谷;两岸谷坡多成“v”型。相对高度一般为 5001000 米。沿河两岸除峡谷外,大部分由软岩层组成,南部以志留系砂页岩为主,北部以震旦系南沱组及跃岭河群和寒武系水井沱组泥质岩类为主。地形陡缓相间,间有数十亩

8、至上百亩的冲积坝。中山:分布于海拔 15002000 米之间的地区,占全县幅员面积 4236%。中山地区峰峦叠障,沟壑纵横。南部地层以三迭系、二迭系、奥陶系、志留系徐家坝群为主,北部以寒武系、震旦系为主。峰丛台地:主要分布在海拔 2000 米左右的中山宽阔顶部。其地层为三迭系嘉陵江组和大冶组、寒武系八仙群、八卦庙群、毛坝关组。由于灰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大片的峰丛台地形成鲜明的地貌特点。代表地点为大巴山神田梁、梆梆梁、九重岩顶部。3.4河流水系城口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所有河流都属长江水系。北部为汉江流域的仁河水系,南部为嘉陵江流域的前河水系。流域面积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 条,5

9、0100 千方公里的 6 条,1050 平方公里的 26 条。仁河、前河为境内两条主要河流。仁河:由亢河、黄溪河、石溪河、岚溪河、菜子坝河、龙潭河、坪坝河、岔溪河、左岸河等 9 条小河汇聚而成。建厅以前称九江,设厅后改称城口河,建国初更名仁河。仁河源于东安乡与陕西交界的老鸦铺七星洞,流经高望、修齐、新城、巴山 4 个区、9 个乡,至岔溪口交万源县东界, 经万源、紫阳,注入汉水。流向为东南一西北向。县境内长 128 公里,流域面积 236074 平方公里。年均流量为 634 立方米/秒。河床平均宽 150 米,河床比降为 9.7。境内除高望至县城段可通木船外,其余河段皆因滩陡,乱石多,无航运价值

10、。路线主要河流为山谷河沟。3.5地质条件城口县位于大巴山南麓,属大巴山弧形断褶带的南缘部分,由一系列西北至东西走向的雁列式褶皱和冲断层组成。自加里东运动以后,大巴山地就开始出现隆起和凹陷。海西运动褶皱范围向南扩大,印支运动又继续隆起,凹陷和褶皱燕山运动使大巴山受到强烈的抬升和隆起,同时受米仓山、汉中地块和神农架地块的阻挡,形成了大巴山弧形褶皱带。褶皱紧密,断层密集。岩层走向为北西至南东向,并向南弧形凸出。城口县境内计有第四系、三迭系、二迭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共 7 个系,37 个组、群的地层。分布面积以寒武系地层最广,其次是三迭系地层。3.6地质构造及地震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公路桥

11、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类别为 B 类,必须进行 E1 地震作用和 E2 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另外,再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 0.05g,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度。场地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及周边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现状整体稳定3.7不良地质现象根据现场踏勘并询问当地人民政府,拟建场地未发现明显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施工中如发现有边坡地质不稳定状况的段落应及时通知监理、业主、设计及当地政府现场确定施工方案,严禁盲目扰动而造成灾害。4 工程设计4.1设

12、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根据规划,城口县坪坝镇寨子街、中岭巷市政道路综合整治项目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为20Km/h,中岭巷、兴民巷标准路幅宽9m,寨子街标准路幅宽6.5m,结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本项目采用的具体技术指标如下:指标名称规范要求值实际采用值道路类别支路支路计算行车速度(Km/h)40/30/2020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20/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m)200300停车视距(m)2020路面设计荷载标准BZZ-100BZZ-100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1515抗震设防(度)664.2平面设计本次设计平面线型与现有道路一致。4.3纵断面设计根

13、据片区道路竖向及雨污水规划,在纵断面设计时,综合考虑现有道路及道路两侧已有建筑、排水及城市防洪,主要以规划标高为控制依据,在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条件下,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纵断面设计,与既有道路相交时充分把握与既有道路顺接的原则。4.4横断面设计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车流量,结合规划路幅对本次设计道路路幅进行分配。其中,车行道为6.0m宽时为双向路拱,双向横坡,横坡度为1.5%,人行道为单向反向横坡,横坡度为2.0%。车行道为4.5m宽时无横向放坡,人行道为单向反向横坡,横坡度为2.0%。中岭巷、兴民巷:1.5m(人行道)+3m(车行道)+3m(车行道)+1.5m(人行道)。寨子

14、街:1.0m(人行道)+4.5m(车行道)+1.0m(人行道)。4.4路基设计1. 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不能处在过湿状态。2)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3)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4)路基设计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工程景观效果。2. 路基设计要点1)路基内的树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必须清除,路基不得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填筑。填土不得有杂草、树根等杂质。2)道路经过需要填埋的河道、水塘等的时候,路基施工须挖尽淤泥后,在底部铺30cm厚的砂砾石,然后分层回填至路基顶面。3)填土地段的表面不得有积水,并应保持适当干燥,填土层应分层夯实。每层填土厚度不应超过30cm(压实厚度约为20cm)。4)路基压实首先采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的击实标准。4.5路面设计1.车行道路面结构根据项目规划区用地性质,同时满足行车荷载、自然因素作用对路面结构的要求,本次将路面按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路面在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