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70246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9758789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7024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学7024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学7024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学70246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学70246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7024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7024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过程。(1)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特征,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性的活动。(2)这个顶定义把教育看做是耦合的过程,a个体的社会化b社会的个性化(3)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成或加速的作用2.教育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教育者简而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人们不仅应该从身份或职业上来把握,而且还应该从素质或资质方面来把握。3.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神话起源、教育的生物起源、教育的心

2、里起源、教育的劳动起源(1)教育的生物起源:沛西.能(英国)观点: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求。(2)教育的心里起源:孟禄(美国)观点: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3)教育的劳动起源:杨贤江(中国)观点: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4.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5.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6.教育学著作:(1)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

3、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 这本书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3)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的奠基人”原因;赫尔巴特不仅论述了教与学的独特性,而且还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7.教育学的发展:(1)实验教育学 代表:梅伊曼(德国)实验教育学刚要(2)文化教育学 代表:狄尔泰(德国)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利特(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8.教与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二章 教育功能1.影响个体发展

4、的因素:遗传 、环境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教育(主导作用)。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理解)P139 顺序性和阶段性 稳定性和可变性 不均衡性 个体差别性 整体性 3.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主导作用 个体社会化、个体个性化 途径:P3637 个体社会化的途径:a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b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c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个体的个性化的途径:a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b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c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4.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 个体享用、 个体谋生。5.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表现

5、: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实现文化的创造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 ;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教育创造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6.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教育通过劳动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实现科学文化和技术的再生产; 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7.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教育史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第三章 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概念: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

6、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其结构层次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2.教育目的的功能: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3.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社会依据 人的依据4.教育的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理解)P70-72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瑞士的裴斯泰洛齐、美国的马斯洛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法国的孔德、涂尔干。5.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造就有理想、

7、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与含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7.教育目的的实现的理性把握: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 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素质发展和平均发展的区别: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2.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身体

8、素质和心理素质。3.现代教师的基本角色:1学习者和学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学习的榜样、6学生的朋友。4.学生本质特点:1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是具有主体性的人、5.学生以间接经验掌握为主的原因:首先是由教学活动的任务决定的。其次,学生学习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不可能凡事都经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再次,学生以系统学习知识经验为主,可以缩短学生个体的不成熟期,使其今后的发展顺利一些。6.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学生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7.学生发展的一

9、般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体差别性、整体性8.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9.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了解和研究师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平等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第六章:课程一、课程:是对教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实施过程的综合。二、课程理论流派:1经验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杜威。观点: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课程的组织应心理

10、化。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是以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为契机而出现的,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要素主义代表人物巴格莱。观点:认为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永恒主义者代表人物赫钦斯。观点:注重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三、课程组织构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四、课程目标: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五、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六、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3显性课程与

11、隐性课程、七、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八、活动课程:如果强调以儿童活动为中心,则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如果强调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则称“生活课程”:如果强调以改造儿童经验为目的,则称为“经验课程”或“经验本位课程”:如果强调以设计教学为方法,则称为“设计课程”;如果强调课程无固定教材,则称为“随即课程”九、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1从目的看,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经验的精华;而活动则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2从编排方式看,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而活动课

12、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3从教学方式看,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的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则主要是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导去获取直接经验。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十、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显性课程是指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公开性的,并为所有课程主体意识到得课程,即一般意义上的课程。十一、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1观念性隐性课程、2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心理性隐性课程、十二、校本课程的意义: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确立了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也给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13、提供了机会。十三、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提出三个维度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改后强调教材的资源存在。(这边会有个案例分析题)第七章1.教学概念: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材料,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2.当代“教学”的新观念(案例分析)p194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像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教法像重视学法转变重视认知像重视发展转变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重视继承像重视创新转变3.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学生部产生疲劳的适当学习时间是:68岁为3040分钟

14、,912岁为4050分钟,1315岁为5060分钟教学措施设计4.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一般选择标准: 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根据老师的特点 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5.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基本环节6.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第九章1.班级组织的特点(1)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2)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4)班级组织中的师与生交往时全

15、面的多方面的(5)班主任和教师的人格力量使班级活动得以有效开展2.发挥好班级集体的教育作用(1)培养集体意识,使班集体中的全体成员能够自觉按照班集体的目标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定“个人归属集体,献身社会”的道德和社会信念。(2)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在集体中友好合作,乐于助人,平等交往,相互团结,形成和发展热爱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等积极地情感体验(3)培养学生具有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4)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勇于批判错误舆论,善于坚持正确意见,敏于接受新事物,进取开拓的集体主义自决能力(5)培养公民意识,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砸集体中的地位,扮演好不同的成员角色,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好基础3.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的策略(1)创造性地规划班级发展目标(2)合理地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位置(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4)建构“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