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06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149737846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9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06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06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06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06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06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06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06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政治层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经济层面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伴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开始发生变化。文化层面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开始萌发。第14讲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一、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一)

2、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重要原因: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3)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2)北犯:英军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3)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爱国将领海龄抗英殉国。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 100万银

3、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4影响(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社会转型: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拓近代前期,清政府“争所不当争,弃所不当弃”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4、且对世界发展潮流不甚了解,所以在与列强就条约问题进行外交谈判时,其对于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且不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如五口通商、公使进京等;对于列强涉及国家主权问题的要求,却轻易答应,如割地赔款、协定关税等。记 “五议港元”五(五口通商)、议(协定关税)、港(割香港岛)、元(赔款银元)。记 不列颠人推开了门,美利坚人撞倒了墙,法兰西人扒了房。注领事裁判权是一种司法特权,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其侨民不论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也称“治外法权”。注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

5、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拓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面临的两大任务:一是民族独立,这是首要任务;二是社会进步,实现近代化,即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2)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

6、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4)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北方大片领土。3结果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割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开埠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增开天津为商埠其他权利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承认天津条约有效4.影响(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三)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

7、: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封建统治腐朽,没有认真进行战争准备。(3)西方: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愿望强烈,普遍支持或默许日本的侵略行为。(4)朝鲜: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时机。2进程(1)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主

8、要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2)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注由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鸦片战争后,

9、英国并未真正打开中国市场。补近代条约体制的确立、公使驻京的实现、觐见问题的最终解决,使得中国近代外交体制开始取代传统宗藩体制。总理衙门的设立、向外派使的尝试、利用公法知识维护自身国权等行为,表明晚清政权开始较为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与英法两国激烈交涉的主要焦点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一项,它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这充分说明了清政府的无知无能。拓1895年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祖国遭受蹂躏、国土被宰割的背景下,谭嗣同写下了这首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注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

10、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联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四)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2)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经过(1)爆发:1900年6月,英、美等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八国联军由天

11、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3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允许外国驻兵保护。(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清末新政)。二、近代农民阶级的抗争和探索(一)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

12、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2)直接原因:连年发生自然灾害。2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4)军事全盛:北伐: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征:西征军打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5)天京变乱:1856年发生,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6)后期斗争:重建领导核心,重建纲领,组织军事防御战。(7)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纲领主要内容评价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1)以户为单位,不

13、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1)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1859年)(1)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2)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3)开设新式学堂等(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2)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4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在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

14、洋人组织的常胜军(洋枪队)围攻下,溃败而亡。5评价(1)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2)教训: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二)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斗争: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在天津、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阻击侵略者。3口号:“扶清灭洋”具有抗击侵略的爱国性和对先进文明的排他性。, 辩 “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灭洋”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但是义和团仇视一切外来事物,具有盲目排外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扶清”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对清政府的阶级本质认识不清。 拓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其直接目的就是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为了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列强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辩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的推动下被激化的结果,所以说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激化。拓 天京变乱的必然性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