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复习资料汇编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49722827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复习资料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复习资料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复习资料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复习资料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复习资料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复习资料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复习资料汇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2011自考马原复习(单)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怦 代中期。(简答)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 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 经成为主导趋势,2、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 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 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 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多)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 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多)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 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 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单)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费尔巴哈 的唯物主义基本思想和黑格尔的合理内核 唯心辩证法。

2、(单)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创始 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亚当斯密的发 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多)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 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多)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 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 科学基础。(多)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 创立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 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 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 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多)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 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 斯合车的共产党

3、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 主义的公开问世。(多)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 和无 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 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 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单)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传入中国。(单)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 人类解放的科学。(简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 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 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 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 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 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 创立的理

4、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 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 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 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09简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 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 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 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2、马克思 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 治立场上。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 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 出发点和归宿。(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单)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 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简答)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5、1.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 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 义的根本方法。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简答)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及 意义: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 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是物质和 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 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 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 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 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

6、史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 史唯心主义。(单)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 界的统一性问题。(单)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 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 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 论。(单)笛卡尔是二兀论的著名代表。 单)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 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单)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 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 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 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 “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多)唯物主义哲

7、学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 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 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 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局成就,是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 “元气说“(多)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的 局限性:一是机械性,二是形而上学性, 三是直观性,四是不彻底性。(简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或世界物质统 一性原理):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 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 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 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 发展的、无限多样

8、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 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 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多)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首先, 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其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广方式是客观的。(09简答)列宁的物质观及其意义: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 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性。2、意义:(多)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单)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 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简答运动和静止

9、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 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 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 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 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 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2、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 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多)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单)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具有 不可逆性。通常说的“光阴好比河中水, 只能流去不流回”、“失落黄金有分量, 错过光阴无处寻”、“盛年不重来,一日 难再晨”、“一寸光阴一寸金,

10、寸金难买 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谚语,都说的 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多)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 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 限和有限的统一。(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单)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 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多)实践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 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多)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 向的对象。(多)实践具有客观性、自觉能 动性、社会历史性。(多)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 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简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11、是人类社会生产、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 决定性环节。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第三,实践活动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单)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 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单)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 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单)联系具有多样性。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 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学习-好资料旧事物的灭亡。(单)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它是否符合

12、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 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多)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 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 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 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 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 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第二, 新事物优起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历史 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 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 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 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 必然战胜旧事物。(简答)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 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 这是因为: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

13、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 曲折发展过程;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内不有 相当大的力量,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 扼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 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 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 的历史过程。但是,不管经历怎样的限难 和曲折,新事物必然会战胜并取代旧事物。(论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 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 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 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单)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 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 展的动力。(单)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发

14、展 的动力和源泉。(单)质量互变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 的状态和形式。(单)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 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 则提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简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 的实质和核心:第_,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 化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 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 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第三,矛盾分析 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第四,承认不承 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 和根本分歧。(论述)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 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1)对立统一 规律亦称

15、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 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 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单)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 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 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 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这是矛盾双 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共 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单)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 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 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年下向自己的 对立面转化的趋势,例如,福与祸、安与 危、先进与落后、胜利与失败等等,无不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 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 别,又相互联结的。首先,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 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 绝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 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 件性。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 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 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单)事物发展的动物和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