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第五章其他常见病证电子教案参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篇第五章其他常见病证电子教案参考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学,下篇 第五章 其他常见病证,单击画面翻页,目 录,第一节 月经不调 第二节 闭经 第三节 痛经 第四节 崩漏 第五节 带下病 第六节 妊娠恶阻 第七节 恶露不尽 第八节 缺乳 第九节 疳积 第十节 痈 第十一节 湿疮 第十二节 隐疹,第一节 月经不调,凡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方面发生异常现象者,称为“月经不调”。 妇科玉尺云:“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 其范围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诸证。,1.肝郁气滞 2.脾气虚弱 3.肝肾不足 4.痰湿阻滞 5.寒凝血瘀 6.热扰冲任,【病因病
2、机】,月经先期,概念: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即月经周期不足21天,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辨证论治:着重于周期的提前及经量、经色、经质的变化,结合全身证候及舌脉,作为辨证的依据。 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质稀,神倦为脾气虚弱;月经提前,量多,经色深红,质稠者为阳盛血热;月经提前,量少,脉细数为阴虚血热;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排出不畅,胁腹胀满,脉弦数为肝郁化热。 临床上常见气不摄血、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证。,月经后期,概念: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后期。,辨证论治:应根据经色、经量、经质及全身症状结合舌、脉,辨其虚、实、寒、热。 月
3、经色淡质稀,量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为肾精亏虚;色淡量少,质稀,小腹冷痛,喜温喜按为阳虚寒凝;经色黯而量少,挟血块,小腹冷痛拒按为寒滞冲任;色黯红,量少,小腹胀痛为肝郁气滞;色淡,质粘稠,脘闷呕恶为痰湿阻滞。 临床上常见肾精亏虚、阳虚寒凝、寒滞冲任、肝郁气滞、痰湿阻滞证。,月经先后无定期,概念: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并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辨证论治:本病辩证除月经周期紊乱外,还应从月 经的量、色、质等结合兼症、舌、脉辨其在肝、在脾、在肾。 经量或多或少,色黯有块,胁腹胀痛为肝郁;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者为肾虚。经量或多或少,色淡红,质清稀,气短神疲,
4、纳少便溏者为脾虚。 临床上常见肝气郁滞、肾气不足、脾气虚弱证。,第二节 闭经,概念: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6周岁,无月经来潮。继发性闭经是指月经周期建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前,月经停止来潮6个月以上者;或月经稀发者,按其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病因病机】 1.气血虚弱 2.肾气亏虚 3.气滞血瘀 4.痰湿阻滞,辨证论治:本病辩证应根据患者素体情况、初潮年龄、所在年龄阶段、月经史、胎产史、甚至家族史等,结合现证以辨虚、实及虚实夹杂的不同情况。 一般而论,已逾常人初潮年龄尚未行经者,多属先天不足;月经逐渐稀发、量少以至闭经并伴有其他虚象者,多属
5、虚损;如以往月经基本正常而骤然停经又伴其他实象的,多属实证。 闭经的治疗,应根据病症,虚则补而通之,实则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养。 临床上常见气血虚弱、肾气亏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第三节 痛经,概念: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病因病机】 1气滞血瘀 2寒湿凝滞 3湿热蕴结 4肝肾亏虚,辨证论治: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辨别寒、热、虚、实。 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疼痛剧烈多属实,隐隐作痛多属虚;疼痛拒按多属实,喜按多属虚;刺痛多属血瘀,胀痛多属气滞;冷痛、得热痛
6、减多属寒;灼痛、得热痛增多属热。 临床上常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蕴结、肝肾亏虚证。,第四节 崩漏,概念: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相互转化,交替出现,且病机相似,故概称崩漏。,【病因病机】 1.血热妄行 2.瘀滞冲任 3.肾气亏虚 4.脾气不足,辨证论治:崩漏的主证是血证,故辨证当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参合全身症状及舌脉的变化,辨其寒、热、虚、实。 经血非时暴下,色红质稠,多属实热;若淋漓漏下,色紫质稠,多属阴虚有热;经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小腹疼痛拒按,多属瘀滞;经血淋
7、漓,色淡质稀,小腹喜温喜按,多属虚属寒。 临床上常见有血热妄行、瘀滞冲任、肾阳虚、肾阴虚、脾气不足证。,第五节 带下病,概念: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带下病是泛指经、带、胎、产、杂等妇科疾病,因其多发生在带脉以下,故古人称妇产科医生为带下医。狭义带下又有生理与病理之分。生理性带下属于妇女体内的一种阴液,是由胞宫渗润于阴道的色白或透明,无特殊气味的粘液,其量不多。病理性带下是指带下病,包括带下过多或带下过少。,带下过多,【病因病机】 1.脾阳虚弱 2.肾阳不
8、足 3.湿热下注 4.湿毒蕴结,概念: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辨证论治:本病辨证主要是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异常以辨其寒、热、虚、实。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多属脾阳虚;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水,伴畏寒肢冷,多属肾阳虚;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为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恶臭难闻,属湿毒蕴结。 临床上常见脾阳虚弱、肾阳不足、湿热下注、湿毒蕴结证。,带下过少,概念:带下过少是指带下量明显减少,导致阴中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者。,【病因病机】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精血、阴液不足,不能渗润阴道。 1.肝肾亏损 2.血枯瘀阻,带下过少在前人文献中
9、缺乏专论,仅散见于绝经前后诸证、闭经、不孕、阴痒、阴冷、阴萎、阴痛等病证中。,辨证论治:带下过少一病,虽有肝肾阴虚、血枯瘀阻之不同,其根本是阴血不足,治疗重在滋补肝肾之阴精,佐以养血、化瘀等。 用药不可肆意攻伐,过用辛燥苦寒之品,以免耗津伤阴,犯虚虚之戒。 临床上常见肝肾亏虚证、血枯瘀血证。,第六节 妊娠恶阻,【病因病机】 1.脾胃虚弱 2.肝胃不和,概念: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 胎产心法云:“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若妊娠早期仅有恶心择食,头晕,或晨起偶有呕吐者,为早孕反应,不属病态,一般3个月后逐渐消失。,辨证论治:主要根据呕吐物的性状和患者
10、的口感,结合全身情况、舌脉综合分析,辨其虚、实。呕吐清水,口淡者,多属虚证、寒证;呕吐酸水,口苦者,多属实证、热证。恶阻的治疗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服药方法以少量多次呷服为宜。 临床上常见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第七节 恶露不尽,概念:妇女产后23周内,由阴道排出少量暗红色血性 液体,称为恶露。是胎儿分娩出后,胞宫内遗留的余 血、浊液,一般两周左右即可排尽。产后恶露持续3周 以上仍淋漓不尽,甚或夹有鲜血,称为恶露不尽。又称 “恶露不绝”。,1.气虚不摄 2.血热妄行 3.血瘀阻滞,【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从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辨别寒、热、虚、实。恶露量多,色淡,质稀,无臭味,多为气虚
11、;量多,色红,质稠而臭秽,多为血热;量少,色紫黯有块,多属血瘀。 临床上常分为气虚不摄、血热妄行、血瘀阻滞证。,第八节 缺乳,概念:产后哺乳期内乳汁量少或无乳可下者,称缺乳。又称乳汁不足、乳汁不行。,【病因病机】,1.气血虚弱 2.肝郁气滞,辨证论治:乳房柔软不胀,乳汁清稀者,多属虚证; 乳房胀硬而痛,乳汁浓稠者,多属实证。 临床上常分为气血虚弱、肝郁气滞证。,第九节 疳积,概念:疳积,是“疳”和“积”的合称。 疳,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疾后失调,以致脾胃虚损, 运化失健,脏腑失养,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病 证。积,指乳食停积,滞而不通,脾胃受损,而引起 的一种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
12、,腹部 腹满,大便不调为特征。 “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 ,故常并称为疳积。,【病因病机】,小儿脾常不足,易伤于乳食或喂养不当,或营养失衡,均导致食积中焦,滞而不化,损伤脾胃,水谷精微不能吸收,气血生化无源,四肢百骸失于濡养,渐致形体羸瘦,虚弱干瘪而成疳; 疳证患儿脾胃虚弱,受纳运化无力,又易致积,日久疳积共存为病。 又可久病失调,或慢性腹泻,导致脾胃虚损,津液内亏,气血不足,形骸失养,终成疳积。,辨证论治:本病证多为虚实夹杂证,早期多以积滞为主; 晚期多疳,以脾胃亏虚为特点,虚为本。 临床上常见乳食内积、脾胃虚弱证。,第十节 痈,概念:痈是由于六淫邪毒侵袭人体体表,或内郁湿热 邪毒外腾肌腠
13、,以致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而成的一种发生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其特 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胀痛,病变范围为610厘 米,起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不易损伤 筋骨,属阳证。,本病多因外感六淫之邪,或过食肥甘厚味,湿热火毒内生,或外伤邪毒,导致经络阻隔,营卫不和,气血凝滞所致。热毒蕴结,故患部赤热。热毒较盛,腐血烂肉乃成脓。气血虚弱之体,因毒滞难化,不易透毒外出,常致病情加重。,【病因病机】,初起在患处皮肉之间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表皮灼红,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恶寒发热,头痛。 成脓时局部肿势逐渐高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按之中软应指,多伴壮热持续不退。 溃后若
14、脓出疮口四周仍坚硬为流脓不畅,若气血虚,则脓水稀薄,疮面新肉难生,不易收口。 临床上常见风热毒盛,湿热火毒,脓泄邪退证。,辨证论治:,第十一节 湿疮,概念:湿疮是一种有明显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皮 肤病。通常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其特点是 反复发作,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易成慢 性,全身各部均可发生。,本病可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致;也可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荤腥动风之品,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内外两邪相搏而成。最终导致湿热壅阻肌肤而发病。 急性者以湿热为主; 亚急性者以脾虚湿蕴为主; 慢性则以久病伤阴耗血,血虚生风生燥为主。,【病因病机】,湿热浸淫证,属湿热之邪流溢皮
15、肤所致,多为急性湿疮的表现; 脾虚湿蕴证,属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积肌肤所致,多为亚急性湿疮的表现; 血虚风燥证,属湿疮反复发作,数年不愈,伤阴耗血,血燥生风所致,多为慢性湿疮的表现。,辨证论治,第十二节 瘾疹,概念:瘾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其特征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忽起忽消,消退后不留痕迹。,【病因病机】,禀性不耐,气血不足,血虚风动;或因风寒、风热之邪侵于肌表;或由脾胃虚弱,对某些鱼、虾、蛋等食物或药物敏感,导致肠胃湿热,郁于肌肤,与气血相搏结,发生风团。,风热犯表证,属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所致;风寒束表,属风寒之邪,蕴积肌肤所致。两者皆为风邪致营卫失调,风邪善行速变,起病急骤,多为急性瘾疹的表现。 脾胃湿热,属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湿邪内生,蕴积肤表,缠绵不愈; 气血两虚,属病久耗伤气血,致血虚生风,反复发作,两者多为慢性瘾疹的表现。,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