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讲练精品讲义:6-11种群与群落-全国卷地区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9582654 上传时间:2020-10-28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讲练精品讲义:6-11种群与群落-全国卷地区5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讲练精品讲义:6-11种群与群落-全国卷地区5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讲练精品讲义:6-11种群与群落-全国卷地区5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讲练精品讲义:6-11种群与群落-全国卷地区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讲练精品讲义:6-11种群与群落-全国卷地区5(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与环境 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 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 特征()。4.群落的演替 ()。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014 江苏卷 5A B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2014 浙江卷 4D C 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 最小值后取平均值2014 福 建卷 3C D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014 海南卷 9D 22014 新课标全国卷 某种植物病毒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 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

2、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 考向拓展 增加选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E对于青蛙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F青蛙和稻飞虱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维持它们数量的相对稳定 G水稻一定是稻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其种群数量决定该生态系统 中其他种群的数量 H影响稻飞虱种群数量的因素只有气候、食物、传染病 32015 全国卷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 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 龄 0 1 2 3 4

3、5 6 7 8 9 10 11 1 2 个 体 数 92 18 7 12 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 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 通 常 , 种 群 的 年 龄 结 构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三 种 类 型 , 分 别 是 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 (进入成年 ),9 时丧失繁殖能力 (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 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 组 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 法。

4、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 在 该 湖 泊 中 , 能 量 沿 食 物 链 流 动 时 , 所 具 有 的 两 个 特 点 是 _ 。 42015 全国卷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 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000头。回 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 头,则该生态系 统 中 乙 种 动 物 的 种 群 密 度 为 _; 当 乙 种 动 物 的 种 群 密 度 为 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

5、因是 _ _ _ 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 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考向拓展 根据原题干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生物群落 B丙种动物的个体体积一定大于乙种动物 C不管外界条件发生怎样的变化,乙种群的K 值总为 1000 头 D能量不能由甲种植物直接流入丙种动物 【备考指津】 种群和群落的知识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种群密 度及其调查、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等内容上,命题形式主要为 选择题或综合性的非选择题。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考例探究 考向

6、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图 T11-1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 法、标志重捕法和抽样检测法等。 (2)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1 图 T11-2 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图 T11-2 A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能完全反映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考向 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分析 项目“J” 型曲线“S”型曲线 产

7、生条件 理想状态: 食物、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疾病 现实状态: 食物、空间有限 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 用 坐标曲线 增长率或 增长速率 有无 K 值无有 适用范围 实验条件下或种群 迁入新环境最初的一 段时间 自然种群 联系 2 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 是() (1)(2) (3) 图 T11-3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1)中 a 点和图 (3)中 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中的 c 点对应 C图(1)中 b 点和图 (3)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中的 d 点对应 D图(1)(2)(3)

8、中的 b 点、c 点、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方法技巧 用曲线图表示 K 值的方法 图 T11-4 图中 A、B、C、D 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 值,A 、C 、D 时间所对 应的种群数量为K/2。 对点训练 1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图 T11-5)的分析,正确的是 () 图 T11-5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 B呈“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和迁出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D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 c 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 2下列关于 “J”型曲线和 “S”型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不受环境的影响,而呈“S” 型

9、曲线增长的种 群受环境的影响 B两条曲线的斜率分别代表各自的增长率 C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而呈“S”型曲线增长的 种群的增长速率有最大值 D从外地迁入的物种,其种群数量以“J”型曲线模式增长 考点二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考例探究 考向 1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种间关系图示 图 T11-6 2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比较 比较项 目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含义 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 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 分布状况 原因陆生:光照、温度;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 水生:光照、温度、 O2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 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 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表

10、现 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 动物的分布也随之具有层次 性 大多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 分布或镶嵌分布 意义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群落通过长期进化与环境相适应的结 果,能提高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3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 图 T11-7 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 一段时间后, 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 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 T11-7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

11、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方法技巧 坐标曲线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 图 T11-8 (1)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来说,具有“先上升者先下降” 特点的曲线代表被捕食者。 (2)看曲线峰值的高低,一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另外,被捕食者 的个体一般也比捕食者小, 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相对较多。 图 T11-8 中 a 为被 捕食者, b 为捕食者。 考向 2群落的演替 1演替类型的比较 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点 原先从来没有过植被的环 境或曾经有过植被,但被彻 底消灭了的环境 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 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物 的种子或其他繁

12、殖体 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缓慢较快 影响因 素 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2.演替的特点 (1)自然群落演替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常表现为群落内有机物质总 量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物种更丰富,稳定性更强。 (2)人为因素群落演替往往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不同。同自然群落演 替相比,人为因素群落演替经历时间短,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差。 4 2015 全国卷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

13、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方法技巧 群落演替中生物种类、生物数量、有机物总量、土壤中腐殖质总量、草 本植物数量、灌木数量的变化曲线图 (1)(2) 图 T11-9 图(1)中的纵坐标可以是生物种类、生物数量、有机物总量、土壤中腐殖 质总量。 图(2)中的纵坐标可以是草本植物数量、灌木数量。 考向 3种群密度的调查与物种丰富度的调查 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取样器 取样法 适用 范围 植物或活动范 围小和活动能力 弱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和 活动能力强的动 物,如哺乳类、鸟 类、爬行类、两栖 类、鱼类和昆虫等 土壤或培养基 (液)中的微小动物 或微生物 方法 步骤 随机取样; 计数每个样方的

14、 个体数;求解所 有样方种群密度 的平均值即为该 种群的种群密度 在被调查范 围内捕获一些个 体并做好标记后 放回;一段时间 后重捕;公式计 算: N/Mn/m (N个体总数, M 初次捕获个体 数,n再次捕获 用一定规格 的捕捉器 (如采集 罐、吸虫器等 )进 行取样;在实验 室借助放大镜或 显微镜进行观察 计数 个体数, m重捕 中的标志个体数 ) 注意 事项 在种群分布 比较均匀的地块 选取样方;必须 随机取样;样方 内、样方相邻两边 及其顶角上的个 体均计入 调查期间没 有出生和死亡, 没 有迁入和迁出; 标志物不能过分 醒目,标志物和标 记方法必须对动 物没有伤害 小动物类群 丰富度

15、的研究包 括取样、观察和分 类、统计和分析三 个操作环节;丰 富度的统计方法 有记名计算法和 目测估计法 【易错提示】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 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 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取样地点 取样时 间 动物种类及数量 蚂蚁蚯蚓蜈蚣 溪边土壤上午 10很少较多非常多 点 晚上 10 点 少多较多 山地土壤 上午 10 点 非常多较少较少 晚上 10 点 较多少很少 A.表中所列出的三种动物均为消费者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C土壤中的小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 D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方法技巧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1)调查物种丰富度时常用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 (3)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