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探析:以温州为例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9521778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探析:以温州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探析:以温州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探析:以温州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探析:以温州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探析:以温州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探析:以温州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探析:以温州为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探析:以温州为例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探析:以温州为例 摘要: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同时作为人总行批准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 区,近年来信贷经营创新不断涌现,特别是出现了不少支持个私经济、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新 品种,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本文对温州银行信贷经营创新的现状和障碍进行了具体分析,对 研究国内基层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创新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近年来温州市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概览 温州金融竞争激烈,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除民生、光大外,其余均已在温州设点,这形成 了温州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外在压力。同时,以个私经济发达著称的“温州模式”,全市的中小 企业多达

2、 5.6 万家,个体工商户 20 多万户,中小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93.5% 以上。但温州却遭遇着与全国类似的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即信贷资金向大企业、优质客户集 中,而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程度加剧。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 也为了在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近年来温州银行业开展了一系列的信贷创新业务。 (一)在业务管理上打破常规,推广“三包一挂钩”和“五要素管理法”等信贷管理办法。 2002 年下半年,工行温州市分行推出了“三包一挂”贷款营销机制。所谓“三包一挂”, 就是要求信贷人员包贷款发放、包贷款管理、包贷款本息按期收回,贷款收益与信贷人员收入 挂钩。该办法

3、以加大动力、压力为特征,尝试下放审批权限,将贷款约束与营销激励相结合, 改善经营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既调动了信贷人员积极性,增强了市场竞争意识,又提高了银 行经营效益。同时,由于该业务手续简便,两人直接审批,一般 1 小时之内即可办理完毕,因 而比自然人贷款更受客户的欢迎。 截至2003年6月末, 工行温州市分行已累计发放“三包一挂” 贷款 20.7 亿元,余额 14 亿元,比年初增加 9 亿元,占该行所有人民币贷款余额的 7%,比年初 上升了 4 个百分点,且没有出现逾期和欠息现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人民银行总行在温 州调研后认为该业务很有推广意义,因此,已经批准了“三包一挂”小额贷款业

4、务在温州所有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试点。 “五要素管理法”是农行温州市分行针对温州大部分个私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健 全,报表失真,贷款管理难度较大的现状推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贷管理方法。所谓“五要素 2 管理法”,就是突出对企业法人代表品行、企业自有资金比例、企业销售货款归行率、企业日 均存款余额和销售纳税额的考察,避开可能失真的企业财务报表,紧紧把握住企业经营发展的 现状和趋势,为贷款的发放和风险的把握提供可靠信息。农行温州市分行自推出该办法以来, 结合其他如“四化管理法”和“信贷资产质量奖惩办法”等信贷管理制度的运作,走出了一条 富有特色的信贷路子。 由温州国有商业银行首创的贷款“三包一

5、挂”、“五要素管理法”信贷模式,适应了温州 独特的经济格局,改变了国有银行难以与民营中小企业“亲近”的普遍现象,形成了国有银行 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 (二)在业务品种上推陈出新,为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新渠道。 2000 年 6 月,广东发展银行温州支行在全国首家推出品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该业 务是指企业的商标权价值经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登记后,银行根 据商标权评估价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品牌质押贷款业务的推出为缓解企业贷款难、担保难、 企业抵押物不足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式。 2003 年 1 月,广东发展银行温州支行在加强与民营企业合作方面又进行了一

6、次有益尝试, 在浙江全省首家推出了企业工业用地土地按揭贷款。该业务旨在为企业解决购买工业用地的资 金缺口。其具体操作分四步:首先,由银行与政府有关部门商定合作意向;然后银行在对工业 园区项目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是否提供贷款及贷款的额度、年限和利率等,并与园区开发部 门签订贷款合作协议;接下来,贷款企业将土地预售契约或土地买卖合同项下的土地 全部法定权益抵押给银行,与银行签订土地按揭贷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并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 抵押登记手续;最后,银行向企业一次性提供土地按揭贷款。土地按揭贷款的办理同样在一定 程度上缓解了温州企业面临的贷款抵押难和担保难问题。 同时,针对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特色,即中

7、小企业的法人产权和股东个人财产的界定不明 晰,企业资产容易被转移挪用,难以真正负起债务责任,而个人信用明显强于企业信用的现状, 温州市各商业银行积极推行企业股东个人借款或私产抵押方式为企业融资,即“私贷公用”自 然人生产经营性贷款。据调查,温州市约有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银行贷款。 3 此外,温州银行业还相继推出了出口退税质押贷款、个人委托贷款、个人住房转按揭贷款、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卖方付息票据贴现、“外汇宝”质押贷款、法人账户透支、仓单质押贷款、 担保基金贷款、公务员保证贷款等一系列新产品,较好地贯彻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为 客户提供了更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 (三)在金融

8、服务上提高效率,提升层次,逐步推行个性化服务。 中小企业需求贷款的特点是时间紧、额度小、频率高。而传统的贷款“三查”程序较为繁 琐,不能适应。为此,温州银行业改进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流程,突出一个“快”字,并针对 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措施:对上规模、信誉好、资金需求较固定的“黄金客户”,采取一次性 核定年度贷款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内简化每笔贷款的具体办理手续,适应了客户的不定期资 金需求;对产业前景看好、成长性明显的中小企业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提供包括简化贷款 审批手续在内的多种优惠措施;对规模小、平时贷款少的企业提供柜台式信贷服务,不要求企 业提供财务报表,不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在有效抵押的情况

9、下由临柜信贷人员直接办理贷款。 2003 年 3 月, 农业银行又推出了一种崭新的银企服务概念和服务方式首席客户经理制。 即在全市范围内选择 27 家重点挂钩企业,由该行中层及以上干部分别担任这 27 家企业的首 席客户经理,每年至少两次到企业“打工”,以金融专家的身份为企业高层出谋划策,帮助企 业解决融资困难和在寻求服务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随时提供国际融资、资本运营等高端金融 服务;重点挂钩企业还可享受贷款利率下浮等多项优惠。首席客户经理制使银行为企业服务的 层次得到提升,使银行能更及时地掌握企业的资金需求情况,更好地营销信贷业务新品种,从 而更有效地满足客户对信贷等各种银行业务的需求,最终

10、实现银企“双蠃”。 二、温州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的特点与问题 从以上简要回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温州银行业的信贷经营创新无论是在管理制度上,还 是在品种、服务上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由于受到体制、技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 约,总体上温州银行业的信贷创新仍存在着原创型创新较少、创新业务规模较小、创新力度不 够等一系列问题。 4 (一)引进模仿型创新较多,自发原创型创新较少。目前,我国开展的近百种金融创新业务 中,75%以上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真正由我国首创的金融创新较少。而温州银行业的信贷创新 也存在同样问题,在全市现有的数十种各类信贷创新业务中,真正本土原创的仅 5 种左右,其 他则大都是各

11、行上级部门发动下来的业务创新。一般说来,原创型创新是源于当地经济的内在 需求,因而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量体裁衣的服务。不过也不能一概否定引进型创新 的作用。辩证地看,引进型创新虽不是引进方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但相对于当地金融业的原貌 来看,创新的意义仍然很重大。特别是鉴于当前绝大多数基层金融机构在微观经济领域中受到 多方条件的制约,开展原创型创新难度较大,所以如果“拿来”的东西能够与当地的实情与市 场需求相结合,则即可以降低成本,又可有效发挥其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本土创新体 系的欠缺。 (二)银行业信贷创新的积极性受到多方制约,创新的动力不足。国内严格的金融管制使金 融创新的空间受

12、到很大限制,而且基层的金融机构基本上没有创新决定权,一些新业务即使报 上去也批不下来,银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抑。由此,国内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便表现 出以自上而下、源自政策推动型的供给型创新为主,而自下而上、源自市场需求的开放型创新 很少的特征。 (三)部分新型业务规模偏小,难以承担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的重任。由于受到来自内外 部的约束限制,温州银行业的部分新型业务发展规模较小,在银行的整体业务规模中所占比例 较低,因而很难起到调整优化整体资产负债结构的作用,也没有产生相应的规模效应。如品牌 质押贷款、土地按揭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业务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业务量均只有几千 万元。 (四)

13、创新的支持保障工作不到位。一项创新金融业务的推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金融工程, 需要有科学、严密的制度进行规范。但温州个别银行推出的金融新产品,其规章制度的建立却 与产品开发不同步,甚至严重滞后,对其业务风险的防范和产品的推广非常不利。 (五)信贷创新的进程落后于经济市场化程度。 目前,温州银行业的信贷创新基本上仍 处于依靠抵押保全的层次,其内容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而主要还是外在形式的建设,创新的 广度和深度不够,市场化难以突破。如正在国有商业银行试点推行的“三包一挂”小额贷款业 务,因未能采取信用方式放款。并不能真正解决当前制约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 5 三、银行业信贷经营创新的制约因素 (一)

14、金融机构外部条件的制约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市场经济所必需的“诚信”原则尚未有效确立,信用制度尚不完善, 这必然会影响到建立在其上的金融活动。银行畏于创新,管理部门则担心严重的金融风险会随 之滋生而无法及时识别与处理,也不易放手让金融机构去开展深层次业务创新。 2.金融管制严格。我国现行的合规性监管是把监管的重点放在金融机构的审批和业务经营 的合规性上,要求金融机构只能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违规则要受到严厉处罚, 处罚对象包括违规机构和相关责任人。这种合规性监管对于维护金融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 这种安全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特别是由于处罚时掌握政策与把握尺度的差异,以及各金融 机

15、构在理解法规和执行时的差异, 导致这种监管方式极大地压制了金融机构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3.金融立法不完善,金融监管对创新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监管激励是金融监管当 局通过保护产权和推动相关制度措施来推动创新。当前,我国有关的政策和制度安排都还不完 善。我国的金融立法大多是限制性的法律条文,即法律未明文规定可以从事的金融活动一般情 况下都不能去做,因此,从法律角度并不鼓励和倡导金融创新。 (二)金融机构内在条件的制约 1.创新主体内在动因缺失。从创新中牟利和规避管制,本是市场经济下金融创新的真正动 机。但由于目前金融机构主体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自担

16、风险”的现代金融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导致我国银行业对利 润和效率的追求不如西方商业银行敏感,创新冲动不强。 2.金融机构现行的经营体制不利于开展创新。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制度制订主要集中 在总行,这种以“行政层级”治理结构代替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宗旨,使得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因为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和信息的不充分性导致至少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创新没有很好地研究我 6 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使得创新成果不能满足和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二是创新的市场反应 能力不强,速度迟缓。三是不利于激励人才的创新意识。四是基层行很难适时地、因地制宜地 开展金融创新,即使有创新的潜能和冲动,也难以施展出来。 3.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我国的金融技术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而使技术性创 新成为我国金融创新主要的薄弱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