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9504626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区域概念和内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2.区域的三大特征及其实践意义,1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3)现代社会:随着工商业发展,农业地位下降,2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2010年广东湛江模拟)保持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下表是“我国两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据表分析回答问题。,(1)试对A、B两地区

2、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比较,答案填在表格中:,(2)A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从土壤方面考虑) (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B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本题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热点背景切入,考查区域差异对其发展的影响。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A地区在黄淮海平原,B地区在南方低山丘陵区,两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差异。通过对比表格的相关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农业生产,保持和挖掘当地的土地资源潜力。A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盐碱化;B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土流失,应走立体农业及山区优势资源加工的综合发展道路。,答案(1),(2)土壤盐碱化。 (3)改良

3、红壤;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多层次布局农、林、牧、渔业,发展多种经营,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对山区优势资源进行加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打开销售渠道,占领商品市场,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一、单项选择题 (原创题)读下列一组景观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B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C都是根据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指标 答案D,2对景观图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左图:水田种植水稻现代农业右图:旱地种植谷物传统农业 B左图:旱地种植谷物现代农业右图:水田种植水稻传统农业 C左

4、图:水田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右图:旱地我国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左图:旱地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右图:水田我国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答案C,3(2010年广东韶关)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开幕举行。各个国家的展馆均反映了该国的特色。下列展馆最能反映其自然环境特征的是(),解析沙特阿拉伯馆上面种植的绿化,不仅体现了现代城市建筑的追求自然的观念,更是对当地热带气候的一种适应。 答案D,(2010年安徽皖南八校)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45题。 4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 D重化工业

5、基地,解析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 答案D,5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解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但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

6、持续发展,是两地共同的措施。 答案B,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的因素是()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解析稠密的水系由早期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因素,通过水上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转变为现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势因素。 答案A,7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人地关系是() A基本协调 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 D生态破坏 解析区域开发的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人地关

7、系是基本协调的。 答案A,不同区域的形成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810题。,8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 解析松嫩平原作物生长期较短,长江三角洲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强,所以海洋性较强,松嫩平原的降水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少且温度也较低。 答案B,9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解析长江三角洲广泛分布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比较肥沃。 答案A,10丁省与丙省相比

8、()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比重小 D第三产业比重小 解析丁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小,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答案D,11在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 A资源日益消耗,环境日益破坏 B集聚因素和集聚力日益减弱,区域整体发展趋势萎缩 C区域优势日益突出,规模效益逐渐形成 D人地关系逐渐协调,人地矛盾逐渐弱化 解析区域的发展水平、资源的开发程度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对环境的干预和破坏也越来越大。 答案A,二、综合题 12(2008年高考广东地理卷)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

9、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材料一见图1。,材料二见图2。,材料三见图3。,材料四见下表。 不同年份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1)图2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填正确项字母)。 A自然条件优越 B市场潜力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2)图3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表中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外商在东、中、西部投资变化的三

10、条曲线,有共同的变化趋势,从变化幅度、升降、快慢三个方面作出描述。第二个空根据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作出判断。(2)依据图表所示的内容作出合理的描述即可。(3)把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进行比较,并结合区域特征作出回答。(4)吸引投资即是吸引产业转移,要对内优化环境(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口素质等),对外加强开放(优惠政策等)。,答案(1)共同特征: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比大(波动性强);19901992年增长(上升);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BDE (2)产业结构特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 地区分布特

11、征: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3)原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基础设施完善;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经济腹地广;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 (4)对策: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1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2、。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解析第(1)题,甲图中A代表了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B代表鄱阳湖平原;乙图中C代表松嫩平原,D代表三江平原,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就是自然条件的差异。第(2)题,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措施有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还可以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如灌水保温,放烟防冻等。第(3)题,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优势区位条件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组织答案。,答案(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