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49496441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0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 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表 (简本)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 300号 1 项目名称: 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海洋工程类环境影响报告表 持证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通讯地址: 上海市军工路 300 号 邮政编码: 200090 联系电话: 021-65680798 传真电话: 021-65680798 2 责任表 建设单位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项目名称 :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 评价单位 :中国水产

2、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评价证书编号 :国环评证乙字第1820号 法人代表 : 项目负责人 : 罗民波 审核: 晁敏 审定: 王云龙 评价人员基本情况: 姓 名职称 环评工程师登记 /上岗证书编号 本评价职责签名 罗民波副研究员B18200010700 编写 全为民研究员B18200040700 编写 晁敏研究员B18200021100 审核 王云龙研究员环评证岗字 B18200030 审定 3 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 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 护区管理处 法人代表 (签字) 建设地点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 护区的实

3、验区 通讯地址 上海市赤峰路 63 号 3 号楼 6 楼 联系人吴建辉 邮政编码200092 联系电话021-39360605 电子信箱传真021-3936011 项目设立部门农业部文号农渔资环便【2016】243号 项目性质新建工程总投资2098.9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40万元所占比例1.9% 报告表编制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 产研究所 环评经费10 万元 建设规模(按工程性质可增减下列内容) 总工程量 2个四孔式圆台型构建礁群 和5个竹阵鱼礁群 固体物质投 放量 1815m 3 海域使用面积0.13 km2岸线占用0 m 滩涂占用面积0 m 2 工程挖方量0 m 3 水下疏浚量0 m

4、 3 年污水排放 量 0 m 3 4 表二工程概况与分析表 1.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 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位于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 内 , 位 于 长 江 口 的 北 港 入 海 口 , 如 图2-1 所 示 。 地 理 坐 标 经 纬 度 范 围 为 312258 312436N; 121 5921 1220223E(图 2-2)。距离崇明岛约 10 km。 图2-1 本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大范围) 2.评价内容、等级及范围 2.1 评价内容 本项目为人工鱼礁工程,依照建设项目的具体类型及其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的影 响,评价内容见表 2-1。 2.2 评价等级 人工鱼

5、礁工程海洋水文动力、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依据见表 2-2。 本建设项目人工鱼礁的总固体物质投放量为1815m 3,小于 0.5万m3,因此本项目需 编制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各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定为3级。 5 图2-2 本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小范围) 表2-1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建设项目 类型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水质 环境 沉积物 环境 生态 环境 地形地貌与冲 淤环境 水文 环境 大气 环境 放射性 环境 环境 事故 人工鱼礁 工程 注:为必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为依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可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表2-2 海洋水文动力、海洋水质、海洋沉

6、积物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据 工程类 型 工程规模工程所在海域和生态环境类型 单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水文 环境 水质 环 境 沉积物 环境 生态 环境 人工鱼 礁 工程 固体物质投放大 于 3 万m 3 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 2 1 1 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 2 2 1 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 2 2 2 固体物质投放 (31) 10 4m3 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2 2 2 1 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 2 2 2 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 3 3 3 固体物质投放 ( 10.5) 10 4m3 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2 2 2 2

7、 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 2 2 3 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 3 3 3 6 2.3 评价范围 依据本项目评价内容和等级,确定评价范围为:以工程中心点向东、西、南和北方 各拓展 5 km,评价范围约 100 km2。 3.建设内容及建设方案 3.1 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投放人工鱼礁等海洋生物栖息地修复设施。 3.2 建设数量 建设人工鱼礁 7.936万空方, 其中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群长272m, 宽 120m, 共 2040组, 中间连接梁 420 组, 5.2224万空方, 占地面积 65280 m 2。 竹阵鱼礁群长 1696m, 宽 20m, 共 9328 根,

8、 空方 27136m 2, 占地面积 33920 m2。 整个礁区总占地面积 133760 m 2, 形成长 380 m,宽 352m的整体鱼礁群。整个人工鱼礁群共有2 个四孔式圆台型构建礁 群和 5 个竹阵鱼礁群组成。本建设项目人工鱼礁的总固体物质投放量为1815m 3。 3.3规划实施进度 本工程分一年进行,在接到招标人开工令之日起300 个日历天内竣工。 4. 施工生产工艺与流程 本项目中人工鱼礁单体的制作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生产单位。考虑到钢筋混凝土鱼 礁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鱼礁单体内的钢筋必须做有效的捆扎、焊接及防腐处理。因此, 鱼礁单体必须委托有资质、有防腐处理经验的海洋渔船制造或混凝

9、土建筑单位生产,制 作地点要求位于崇明岛。鱼礁单体制作完成后由驳船运输至项目建设地点,在海上现场 完成人工鱼礁投放与海上排布。 人工鱼礁建设流程如下: 5.项目占用海域情况 5.1 项目海区海洋功能区划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长江口国家级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建 设水域权属明晰。所在水域隶属于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已经办理上 海市滩涂开发利用许可证,符合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该海域没有其 礁体原料运输礁体制作礁体船舶运输礁体投放 7 他行业用海情况,因此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与其他行业用海无冲突。 5.2 项目利用海区的类型、利用方式、范围和面积 本

10、项目选址位于长江口国家级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开展长江口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 性人工鱼礁建设,属于人工鱼礁建设项目。项目用海方式为:两个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 合构建礁群和竹阵鱼礁群相互作用,根据长江口滩涂特性和水流特性以及牧场资源环境 现状,通过以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为核心,竹阵鱼礁予以包围的形式,最大化 保障生物栖息效率和维护整体礁区的稳定性,从而起到资源养护和环境修复的作用。本 建设项目共占用海域面积为0.13km2。 、 8 表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表 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选址崇明北港北沙,位于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内,

11、项目用海类型为人工鱼礁建设用海。本项目中投 放人工鱼礁能够增殖底栖生物,提高长江口生产力; 养护和增加长江口中华鲟及特有 经济鱼类资源;修复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保护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 (2)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在此地点建设海洋牧场 及人工鱼礁,符合其渔业水域的功能要求;项目选址也符合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 (3)本项目由两个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群和竹阵鱼礁群组成。四孔式圆台 型滩涂组合构建礁群共2040 组,占地面积 65280m 2,有效空方 52224 m2。竹阵鱼礁 群共 9328 根,占地面积 33920 m2, 有效空方

12、27136 m2。本建设项目人工鱼礁的总固 体物质投放量为 1815 m3,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占海面积为0.13km2。 (4)本项目所在海域水质 (溶解氧、营养盐、重金属 )和沉积物 (重金属和有机碳 )评价 因子均符合评价标准,海洋水质和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较好,附近无污水排放口。 (5)本建设项目所在海域位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该海域具有丰富的虾蟹类 和贝类等生物资源。 (6)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陆上礁体制作和海上礁体投放产生的生活污 水、含油污水、生活垃圾和建设垃圾,以及礁体投放引起海底沉积物再悬浮的SS 浓 度上升,礁体下沉压力造成海洋底栖动物的损失;营运期人工鱼礁会引起局

13、部水文动 力和地形地貌冲淤环境条件的改变, 同时人工鱼礁营造的海底生境会明显提升水体初 级生产力、增加附着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增殖渔业生物种群,养护渔业资源。本项 目的建设,为中华鲟提供良好的保护场所和索饵场所,对中华鲟的洄游通道没有影响。 (7)本项目可预见的主要环境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施工船舶碰撞引发的溢油风险和鱼 礁不稳定风险。前者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引起的突发或缓发事件对海洋生态环境及生物 资源的危害,后者是由于海洋自身条件对本项目造成的危害。 9 2. 环境保护措施 2.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礁体委托有资质单位制作,由该单位负责礁体制作流程每一个环节的污染 控制,并严格执行下列污染防

14、治措施:固体废物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处置,废水排 入市政收集管网,在夜间避免进行制作以防影响周围居民生活。 (2)船舶施工过程中,因现场组织不利,附加恶劣的自然条件,有可能发生船 舶碰撞事故,也有可能发生船舶溢油事故,严重污染海洋生态环境。为防止船舶碰撞 事故发生,相关防范应急措施如下: 施工单位和施工船舶必须根据船舶动态,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面, 认真执行中华 人民共和国海上安全交通法,遵守1972 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989 年 修订本)的规定和当地港口的港章和其他航行规则。 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施工期间,作业船只应悬挂灯号和信号,灯号和信号应 符合国家规定,以避免船舶之间发生相撞引发的溢

15、油事故。 施工前应与海事部门研究划定施工界限,获得施工许可, 遵守海事部门的现场 监管;研究航行和作业船舶的干扰问题, 制订相互避让办法, 并发布航行通告。 加强对船舶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严格操作规程,杜绝船舶供油作业中溢油事故的发生。 施工船舶的含油污水不能随便在海域排放,应收集后贮于船上的污水舱内,送 到岸上集中处理后排放。防止施工船只带“ 病” 及超载作业,避免发生机油泄漏 事故。 建立详细的溢油应急计划,并利用海事局现有的海上应急围油、回收设施。应 急指挥系统应纳入海事局管理当中,一旦出现事故及时通知周边的环境敏感 点,做好减少污染准备。 施工船

16、舶产生的含油污水严格执行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 含油污水定期排放至岸上或水上移动接收设施,不得排入海域。 施工船舶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应集中收集,回岸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3)海上投礁时间应选择在海风、海浪和潮流较小的时间段,礁体投放时船舶 10 配备较为精确的 GPS定位系统,在鱼礁投放高峰期间,可长期锚泊于鱼礁投放区,从 而保证礁体精准投放。 (4)抛礁作业尽可能安排在秋冬季,避开鱼虾产卵期(4-8月份),尽可能减轻对 鱼卵、仔鱼的影响,保护环境敏感目标。 2.2 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1)定期监测建设海域人工礁体的稳定性。 (2)严格管理浮标等设施,防止渔船进入礁体区发生碰撞事故。 (3)实施包括潜水、渔具、探渔仪、侧扫声纳、标志放流、渔业生产统计在内 的定期科学调查,对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实施定期监测与生态效果评价。 及时更新鱼礁集鱼效果信息,以便安排后期增殖放流技术等工作。 (4)完善渔业环境监管机制。了解施工期和营运期防治污染措施的有效程度以 及用海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