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22208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7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修订编选(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执笔:华罗庚实验学校 陆娟 单元教材解读: 【单元整体概述】 第六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其中沙漠中的绿洲 、 云 雀的心愿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环境改造与保护的重大意义, 古诗两首中两首古诗均 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 感。 习作六要求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留心报刊杂志上有关这个问题 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见识,而且能让学生提高认识。 培养了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练习六中对噪音的了解,与本单元的环保主题遥相呼应。

2、口语交际学会鼓励强调了 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和交往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注重向小学高年级过渡,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三淡三重” : (1)淡化技能训练、 重视感悟积累不可急功近利地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以免败坏了学生对语文 的兴趣,而是应重视熏陶感染,引导感悟、积累,重视阅读。本单元文章形式多样,记 叙文的教学要抓住课文的要点和关键,设计几个主要问题,合作探究,通过生生互动式 的读读、画画、比比、议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情” 。如云雀的心愿要 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人物对

3、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入情境,较好地把握语言包含 的情感。 (2)淡化知识传授、重视语文实践语文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课外语文素 养的提高更不是只看考试,课堂的触角一定要伸向课外、伸向生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 语文实践机会。 本单元的主题主要是环保, 课后可根据班级实际组织学生通过调查、 采访、 查阅资料、办环保主题的手抄报等,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环保情况,力图提出自己个 性化见解的环保建议。还可组织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阿联酋的资料,以“沙漠绿洲之旅” 为主题,结合课后习题 5,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实践中增强,让 学生的环保行为在课后落实。 (3)淡化教法的新奇、重视学法的指导课程

4、改革实验 教学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新的东西,但也存在片面追求教法创新、追求“表面繁荣” 的误区,我们的教法应该为学生更轻松、有效地学习语文而因地制宜。就这一单元而言, 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解决 “启下” 的问题。 而本单元课后练习有了较为明显的体现。 如第 19 课 云雀的心愿 : “5. 为什么说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先有条理地说说, 再写下来。 ” 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 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结合以上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为: 1、能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能用“可 以也可以”造句。 2、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能有条理地说说 为什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再写下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小儿垂钓和池上。 4、能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别人 的看法,在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5、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家园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6、理解古诗小儿垂钓和池上的意思,想象故事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 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情感。 7、学习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8、练习根据形声字构

6、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近字。 9、熟记八个词语和古诗小池 10、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单元课时安排】 沙漠中的绿洲2 课时 云雀的心愿2 课时 古诗两首2 课时 习作 62 课时 练习 62 课时 单篇教材解读 18 沙 漠 中 的 绿 洲 与文本对话: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作者以参观访问的形式,向我 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 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 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配

7、合进行写话练习。本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的 写作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见,这是培养学生语感,强化学生写作技巧 的佳篇。 学生学什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找出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的句子,认识他们营造美好生活环境的壮举,激发 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4、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老师怎样教: 教学构想: 一、围绕第四题展开教学 1、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十分精心?找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 “阿联酋人民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

8、 这可谓是全文最精妙的一笔。 俗话说 :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就是那可以带动全身的 “一 发” 。阅读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信息。那就是“爱树如子” 。从哪里可以看出阿 联酋人民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照顾花草树木?为什么爱惜呢?从这两个问题出发, 可以把整个课文贯通起来。从一开始的确保树木的生存,克服了种植的种种困难,到后 来的更高层次精神方面美化,为花草洗脸。真的使我们感觉到这里的花草具有了生命。 正如阿拉伯朋友所说:“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一份耕耘一份 收获,阿联酋人民的付出换来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 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

9、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为什么阿联酋人民那么爱护花草树木呢?“文章不是无情物” 。教学时,老师要 引导学生捕捉课文中的动情点,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 ,真切地体会课文表 达的思想感情,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及其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代价相当于培养一个孩子。 ”教材似乎是为了告诉孩子们,保护 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可是读者会产生疑问:用那么多的钱进口泥土、花木,铺设纵横交 错的自来水管,甚至连浇灌的水都要从国外进口,这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呀!在中国这 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的举动是多么不可思议呀,对于我们来

10、说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作为教者,我们透过教材到底要传达给孩子们些什么呢?难道只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环保 主题吗?阿联酋人民那样的做法到底值不值得呢? 文中还有这么一句话:“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好。 ”孩子们在 今天能够理解吗?因此,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可以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让孩子和 自己的父母一起算一算,以现有的教育消费标准,将他(她)培养到大学毕业(或完成 更高的学业)将花费多少人民币。然后就“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代价相当于培养一个 孩子。 ”这句话展开讨论:如此高昂的代价来换取一个个绿洲,换来花园般的城市,值得 吗?要求小组成员间列出自己观点的理由。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人类

11、有了绿树、鲜花和 小草,生活才更加美好。 ” 二、围绕第五题,读写迁移: 常言道 : “红花虽好,也要靠绿叶衬。 ”这句话很能说明衬托的道理。写文章亦如此, 运用衬托这一技巧,会把所描写的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为形象突出绿洲的多而美, 作者不惜笔墨写下了沙漠环境的恶劣。 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抓住 “白茫茫, 不毛之地, 咸而板结,硬硬的壳”等词体会“恶劣” 。 而现在阿联酋成了绿洲,迪拜是什么样子的? 再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句:“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更不见”等,将两组词进行 对比朗读,体会变化之大。同时,让学生根据“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更不见”等词展 开想象,说一说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12、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再配以插图,及时让学 生交流收集到的阿联酋的资料,引导学生从“街道、草坪、高楼、公园”等方面去说一说, 然后再指名按方位顺序连起来说。或者让学生选择一两处重点具体地说说,并为插图加 上题目,如迪拜街头风光 沙漠中的绿洲 、 奇迹 、 看 、 绿等,进行片段练写。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1、齐读课题,抽默部分词语。 (咸而板结、不毛之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2、欣赏“沙漠”与“绿洲”图片,朗读词语。 3、学生质疑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引发探究期待。 二、找出中心句,形成阅读线索。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找一找,课文中哪

13、些词句直接告诉我们变化的原 因。 2、 交流, 梳理出关键句。 (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 这里的每一株小树, 每一棵小草, 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 三、从“代价”入手,品读全文。 1、默读课文的第三到六自然段,想想阿联酋人在培植花草树木上花了哪些代价?又 是多大的代价? 2、结合句子交流,体会“种植”的代价,相机指导朗读。 (1) 预设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抓住“培养一个孩子”来体会。 预设二: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 抓住三个动词“买来”进行理解。 预设三: “他们

14、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 管。 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 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 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 抓住动词“挖去” 、 “填上” 、 “埋下”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2)教师引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再次体会“很大的代价” 。 (3)引领学生理解“花很大代价”是源于他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人类有 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 3、进入情境,体会“培养”的代价。 (1)创设情境,师生互动,进行采访。 抓“洗脸”体会园林工人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2)引导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当小花、小草、绿树

15、脸上蒙上灰尘时,园林工人给它们洗脸,霎时,树叶更绿,小草 更翠,鲜花更艳。 当树枝不小心被风折断腰枝时,园林工人 , 。 当 ,园林工人 , 。 (3)联系前文,了解每一个阿联酋的人民也十分爱护这些花草树木。 4、小结。 抓住“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 “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 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 “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 些花草树木”进行小结,并完成板书。 四、阅读提升,感受升华。 1、 而在阿联酋人民的共同的认识下, 在付出的很大的代价下, 在大家的精心侍弄下, 这样的绿洲出现了一个又一个 2、指导学生朗读课题体现奇迹。 (把问号

16、变成感叹号) 3、迪拜风光欣赏,再次感受这人间的奇迹。 4、再读课题,记住奇迹。 五、体会写作方法,迁移拓展。 这是一篇访问记(板书:访问) ,作者通过把在阿联酋看到的,听到的内容写下来, 同时还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也好像也来到了迪拜。以后我们 在写这类文章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五、作业布置。 作业设计: 1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2、如果你感兴趣,你也可以写一篇参观记,把你在参观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 来。 板书链接: 沙 漠 中 的 绿 洲 恶劣 良好 咸而板结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 鲜花遍地 像爱孩子一样花代价培植 资料链接 1、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NITEDARABEMIRATES) ,由七个酋长国组成,位于亚 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东端,东与阿曼毗邻,西与卡塔尔接壤,南、西南、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