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心得体会-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15348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跟师心得体会-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跟师心得体会-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跟师心得体会-修订编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跟师心得体会-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跟师心得体会-修订编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跟师心得体会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如何把自己所学的 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 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 医生期盼达到的。 但是进入医生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 很大的差别, 一时很难掌握, 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 微的感觉。 跟师学习一年, 下面结合我的学习情况谈谈在临床中如 何跟师,及跟师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摸索出的有效学习方法、存在 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 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 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 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

2、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 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 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 传的东西。俗语说 :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师学习, 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 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 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 舌, 临床实践证明,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 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 凡脏腑的虚实、 气血的盛衰、 津液的盈亏、 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 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若 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 临床需仔细观察, 以便获取准

3、确信息。 再如 “治小儿外感热病, 看舌之后必察咽喉”,咽喉为“至阴之地”,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 重要意义,如咽喉红肿,为有实火;红而干,为阴虚;不红不肿, 为阳虚 ; 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为真寒假热,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 表现为寒证,则为真热假寒等等。问诊应讲究技巧,这是一个长期 的训练过程。 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 可 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 后来不断地模仿老师问诊才有所体 会。中医问诊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全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功 底。问诊主要是确诊某病某证或排除某病某证。至于脉诊,首先要 掌握脉象特征。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 减而不空,如水

4、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沉脉的脉象特征 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 病位在里。 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 在切脉经验 比较丰富的周老师指导下进行,慢慢体会了浮、沉、迟、数、弦、 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 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须持之以恒,经常有意 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我第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时,老 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 看是什么脉象, 书本上的二十 几种病理脉象的脉象特征我都能脱口而出, 濒湖脉学 我也熟读 过,可是一旦上临床就“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怯怯地说“脉好 硬,像绷紧的绳子一样”,老师笑着说

5、“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 脉吗?”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吗?从 此以后对于弦脉就不陌生了, 而且体会到见到中老年人弦脉, 特别 是左关脉弦劲有力,直上寸口,多半是肝阳上亢,甚至肝风欲动的 前兆,必须大剂量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品方可防患于未然。 二、要做好病案记录。 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 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 包 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 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 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 每当我临床遇 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 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6、。 三、要勤于思考。 跟师门诊要用心去问病史, 用心切脉, 用心记录及思考老师的 处方。我在四诊之后考虑这个病是什么证型,该用什么主方,怎样 加减。然后看和老师的辨证思路是否一致,选方用药是否相同。如 果相同, 则知道自己的辨证思维和老师的基本一致, 如果不相同则 要考虑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甚至请老师指点迷津, 我的思路错在哪 里,我的哪些药用得欠妥,哪些药用得得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用 等等。 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 或者特殊剂量则更要仔细揣摩。 四、要学会与患者相处, 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 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最后,要“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 心总

7、结,用心做人”。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 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在过去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 识。 在和老师的交谈中, 能了解到他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 法, 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 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 差的方面。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 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 导和教诲, 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 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 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 功的, 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 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 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 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

8、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 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 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 高更深的层面研究, 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 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 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 也让我 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 医的过程中, 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 让我们无法真正的 理解其含义, 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 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 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需要 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 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 更好的融 入临床, 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跟着老师参加各科 室疑难病讨论会, 大家都分成了小组, 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 一起学习外, 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 交流在处理疾病 中的不同见解。 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 也学会从不 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 这些都是在跟师过程中的收获。 在以后 的跟师学习过程中,我将努力做到“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心总 结,用心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