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熔点-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11197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的熔点-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金属的熔点-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属的熔点-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的熔点-修订编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的熔点是 1083.4 度,铁的熔点是 1534.8 度 铜分黄铜,青铜,白铜 等 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 800 黄铜 H62,H68 熔点 934 度 黄铜 H80 熔点为 967 度 白铜熔点约为 935 银是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原子结构是面心立方结构 熔点961.93 沸点2212 相对密度(水=1)10.49 汽化热250.58 kJ/mol 熔化热11.3 kJ/mol 蒸气压0.34 帕(1234K) 声速2600 m/s(293.15K) 反射率99% 电阻率1.58610-8 m(20) 电负性1.93(鲍林标度) 比热容232 J/(kgK) 电导率63106/(米欧姆)

2、热导率429 W/(mK) 铜:熔点 1083 金:熔点 1064 银:熔点 962 铝:熔点 660.37 铅:熔点 327 锡:熔点 232 锌:熔点 419.5 钠:熔点 97.81 镁:熔点 648.9 铁:熔点 1535 锡,金属元素,一种有银白色光泽的的低熔点的金属元素,在化合物内是二价或四价,不会 被空气氧化, 主要以二氧化物 (锡石) 和各种硫化物 (例如硫锡石) 的形式存在。 元素符号 Sn。 锡是大名鼎鼎的“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便发现并使用 锡了。在我国的一些古墓中,便常发掘到一些锡壶、锡烛台之类锡器。据考证,我国周朝时, 锡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了

3、。在埃及的古墓中,也发现有锡制的日常用品。 中文名 锡 外文名 tin, stannum 化学式 Sn 原子量 118.71 熔 点 231.89 沸 点 2260 原子序数 50 CAS 号 7440-31-5 所属周期 5 莫氏硬度 1.5 溶解度 微溶于水 氧乙炔 温度氧乙炔 温度 乙炔与氧混合燃烧形成的火焰, 称为氧-乙炔焰。 氧-乙炔焰氧-乙炔焰具有很高的温度(约32003200), 加热集中,因此,是气焊中主要采用的火焰。 乙炔(C2H2)在氧气(O2)中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乙炔在加热作用下被分解 为碳(C)和氢(H2), 接着碳和混合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

4、), 形成第一阶段的燃烧 ; 随后在第二阶段的燃烧是依靠空气中的氧进行的, 这时一氧化碳和氢气分别与氧发生反应分 别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上述的反应释放出热量,即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是一 个放热的过程。 氧一乙炔火焰氧一乙炔火焰根据氧和乙炔的不同比例,可分为中性焰、碳化焰和氧化焰三种类型 中性焰中性焰的焰芯由氧气和乙炔组成,温度较低(8001200)(8001200), 内焰内焰主要由乙炔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即来自焰芯的碳和氢气与氧气燃烧的生成物一氧化 碳和氢气所组成。 内焰处在焰芯前 24mm 部位, 燃烧最激烈, 温度最高, 可达 3100315031003150。 气焊

5、时,一般就利用这个温度区域进行焊接,因而称为焊接区。 外焰外焰处在内焰的外部,外焰的颜色从里向外由淡紫色变为橙黄色。在外焰,来自内焰燃 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与空气中的氧充分燃烧, 即进行第二阶段的燃烧。 外焰燃烧的生成 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外焰温度为 1200250012002500。 由于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在高温时容易 分解,所以外焰具有氧化性。 碳化焰碳化焰是氧与乙炔的容积的比值(O2C2H2)小于 1.1 时的混合气燃烧形成的气体火焰, 因为乙炔有过剩量,所以燃烧不完全。最高温度为 27003000。27003000。 氧化焰氧化焰是氧与乙炔的容积的比值(O2C2H2)大于 1.2 时的混合气燃烧形成的气体火焰, 氧化焰中有过剩的氧,氧化焰的最高温度可达 3100340031003400左右。 以上叙述的中性焰、碳化焰、氧化焰,因其性质不同,适用于焊接不同的材料。不同的 氧与乙炔的容积比值(02C2H2)的混合气燃烧形成的气体火焰,对焊接质量关系很大。 氩弧焊温度:氩弧焊温度: 氩弧焊的电弧温度可以达到 10000以上,焊接铜材时也要六、七千度。气焊是焊接气 体燃烧产生的高温,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 2000,焊接区的温度只要达到焊材的熔点就可 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