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00018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45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修订编选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修订编选(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什么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我看到了什么是新课程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课。在教材的选编上, 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树为观察对象,以一个初学科学观察学生的一般发展过程为线, 通过几个依次递进的结构活动,让学生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方法及其意义 的过程。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以观察为基础。三上教材,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 展水平,设计了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主线,本课作为小学生科学学习、科学观察的入 门课,让学生在参与有结构的系列活动中,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意义及其 方法的过程,为后续科学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把感知从随意转化到有

2、目的的状态上来,知道有目的地看是观察活动 的基本要求,经历一次科学观察方法及其意义的体验过程。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物色校园中或校园周围可供学生观察的大树,教师课前实地看一下,考虑活 动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加以预防。 2、准备一些观察活动中学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观察工具。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活动一:我看到了什么(观察首页图片上的大树)活动一:我看到了什么(观察首页图片上的大树) 1、谈话:同学们,在校园里、在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在公园里,我们经常 会看到一些大树,你有没有仔细地去看过它们?有没有想过要去仔细地看看大树? 2、这里有一幅大树的图片,仔细看看图上的大树,准备告诉大家你在图

3、上看到 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比比谁看得仔细说得多。 学生看教材首页图片或教师投影图,说说所看到的相关信息,比比谁说得多。 观察图片上的大树,学生获得的有关大树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 活动二: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活动二: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 1、这只是图上的一棵树,我们看不出更多的东西。回忆一下你看到过的一棵真 正的大树,说说你从树上或树下发现过的一些有趣的情况。 教师投影教材 P2 六幅图,给学生的汇报描述以提示。 学生通过回忆看到过的大树,汇报的信息大量增加。通过活动一和活动二的 结构,让学生感到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所获得的信息、知识,比照片大树前多得多, 无形中鼓励

4、同学们去观察周围的实际事物。 2、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图片大树上发现的为什么要多得多呢? 活动三: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活动三: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第一阶段:感悟“观察” 1、如果我们真的到树下再去看一看,你会不会看到更多呢?(肯定能!) 2、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呢?(我还没仔细看过一棵树呢)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 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第二阶段:我想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到更多内容? 1、如果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想想我想观察什么? 2、大家想到的观察内容真是丰富!有大树的树干、树皮、树枝、树的形状,有

5、 叶、花、果,有树上、树下的动、植物等等,那我们怎样观察才会了解这些观察内 容的更多信息、知识呢?(小组讨论一下) 3、学生汇报观察方法。教师板贴看、听、摸、闻等方法所运用的人体器官图。 (学生可能没有想到听的方法,教师可提问学生:听说一棵大树每天要蒸发掉 几百公斤的水,那么多的水从树根流向树叶,树干里有没有水流动的声音呢?让学 生用耳去听学生体会到观察是眼、耳、鼻、手(皮肤)等的多种感官的综合活 动。) 通过活动二和上述活动三的结构,促进学生将看一棵大树向观察一棵大树推 进,“观察”的定义也由此产生。 第三阶段:实地观察一棵大树。 利用课内剩下的 7、8 分钟时间,让学生来到校园或校园周围的

6、大树前,自行观 察。 教学后记: 校园的树木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木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2.指导学生用图画,拓印,记录等方法描述树木的形状,高矮,粗细。 3.知道树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情感和愿意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对树木进行科学的观察。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归纳出树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作好校园里一棵大树的观察记录以及收集该树的树叶和果 实。 2.观察记录纸,学生拓印用的白纸。 3.学生自己备好蜡笔。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猜看

7、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树的观察记录和树叶等,告诉学生这是我们校园里的一棵 大树的资料,你能猜出是哪一棵吗?(学生猜) 2. 导入新课 让我们去校园观察树木,你们一定会猜出来的。 二,活动探究 1.学生讨论观察时要注意的事项。 a.每个小组观察不同的树木。 b.树长在什么地方。 c.从远处看是什么形状,高矮,粗细是怎样的。 d.从近处看树的各部分,收集树叶和果实,拓印树皮图案。 e.注意爱护花草树木,也要注意安全。 2.实地进行观察,并作好“树的观察记录” 。 3.小组交流各自观察的结果。 4.教师拿出“猜猜看”的材料,让学生说出答案。 5.小组之间互相猜。 三,思维拓展 1.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

8、什么? 2.总结树的相同点和树的不同点。 四 ,活动延伸 回家后,观察家附近的一棵树并写下观察记录 教学后记: 大树和小草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活动:教学活动: 比较小草和大树,再给植物分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背景资料: 1、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2、乔木和灌木 3、

9、针叶树和阔叶树 4、常绿树和落叶树 5、喜阳植物和喜阴植物 一、比较小草和大树: 1、先和同学回顾以前科学课上学习过哪些与植物相关的内容,然后利用单元 页和课文开始的一段文字导入。 2、让学生分别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 大树和小草的。 3、指导学生按教材中的提示,分别观察几种公认的小草和大树,观察时要认 真细致,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 4、让学生分工合作,把观察到的情况参照教材中的记录表记录下来。 5、分别概括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训练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6、待学生基本概括出小草和大树的共同特点后,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4 页 的内容,了解植物可以根

10、据茎的特点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7、出示更多常见植物的图片或标本,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是属于草本植物 还是属于木本植物。 二、给植物分类: 1、启发学生利用上一节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自己制定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2、指导学生将本组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3、分析全班找出的分类方法,通过比较,推选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并说出自 己的理由。 4、观察不开花植物,让学生感受到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小草和大树 1、比较小草和大树。 2、给植物分类。 教学后记: 观察水生植物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1. 能认识水生植物名称. 2. 观察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探讨它们在水中生长的位置有

11、什麼不同. 3. 观察水生植物的身体构造,察觉其具有特殊的构造,以适应水中的环境. 4. 能知道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及了解水中植物的身体构造. 5. 能知道水中植物生长位置和其特殊构造的特殊. 6. 能知道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的叶子具有载重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漂浮在水面上植物是否都可以载重,及其载重的程度. 教学重点: 本课程由课前收集水生植物照片做成简报档,并带学生亲自到校园水生植物生态区 实地观察记录与使用数位相机拍摄来进行,藉由实地观察纪录,互动式评量后,让学童 对水中植物有更专精的认识. 课前准备:水花生,水葫芦,浮萍.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1 奇妙的水生植物

12、 1,引起动机:教师将在校园中拍摄到的水生植物生态区照片投影於萤幕上,并请学 生发表看到的是何种植物,有何特别的地方或构造,藉以唤起学生旧经验并引发学习 动机. 2,教师播放自编教材 校园水生植物简报档於萤幕上,并一一介绍水生植物的名 称和特别的地方或构造,先让学生对水生植物有初步认识. 【活动二】 教师向学生说明水生植物观察纪录表的记录方式. 2,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使用数位相机拍摄水生植物的技巧,现场实地观察时,学童同时 利用数位相机做水生植物的拍摄记录. 3,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中的水生植物生态区做现场实地观察教学,并请学生做观察 纪录,让学生对水生植物有更深的认识. 【活动三】 1-2 水生

13、植物的秘密 教师提问: 1,在学校的水生生态区内有哪些水生植物 学生可能答问:荷花,睡莲,金鱼藻,浮萍等. 教师补充说明及简单介绍校园内常见的水生植物 教师提问: 2,这些植物生长在水生生态区的什麼位置 学生可能答问:水中,水边坡地,水面上等. 教师补充说明及简单介绍常见水生植物的属性分类,如沉水 型,浮叶型,挺水型,漂浮型等. 教师提问: 3,请仔细观察水生植物观察水生植物的外形有什麼特别的地方 是不是有一些 特殊的构造让他们可以生活在水中 学生可能答问:细细的随水流漂动,粗粗壮壮的冲不走等. 综合各项特徵,指导学生进行进行水生植物分类. 分类教学:综合各项特徵,指导学生进行进行水生植物分类

14、 4,分组进行实验观察 实验一:拿水蕴草放入水中,当水面下降后,会怎样 水蕴草随著水位下降 实验二:拿大萍压入水中,手松开后会怎样 大萍会浮上来. 5,教师引导学童将所观察到的水生植物依特性加以分类. 6,教师播放自编教材 校园水生植物的分类.简报档,并一一解说水生植物生长在 水中的位置和特殊的构造,让学童对水中植物有更深的认识. 7,教师解说制作简报格式(每种水生植物类型各介绍三种,共十二种). 8,学生分组拍摄水生植物数位影像,并利用资讯.课完成分组简报档. 【活动四】 1-3 学生分组报告 1,学童分组介绍报告所拍摄的水生植物,并让同学提问与回答. 2,教师针对学生的分组报告的优缺点进行

15、讲评,作为下次改进之方向. 教学后记: 植物的叶植物的叶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认识各种叶的形态,直到叶由叶片和叶柄等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2、通过仔细观察尽可能地了解叶的各种信息,如叶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3、能和同学交流自己收集的叶的特征。能进行归纳并总结。 4、对是不是同一种树叶能够判断。 (二)探究过程 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探究活动过程。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 (2)、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比较观察和测量。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进行方法的总结和创新。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于观察的乐趣,使学生亲近

16、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热爱大自然。 二、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和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了解植物的叶的外形特征,知 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 三、教学准备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课前学生自行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拓印树叶的材料、 放大镜等。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用具媒体 一、引入 二、新课 1、 同学们, 今天我们开一个 “叶子展览会”, 请你们拿出自己收集的叶子进行展览, 好吗? 2、小结:叶子是有多种多样的。 3、问:为什么同学们认为它们都是叶子呢? 4、问: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些是植物的叶子,那它们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 方呢? 5、把学生的汇报作简单的板书。 6、原来每一片叶子都有不同的颜色、大小、形状 (颜色、形状、大小、味 道)而每一片叶子都有柄、叶片(柄、叶片)7、从叶片的叶边缘引 出鲁班的故事,进行教育与鼓励。 8、 放课件, 出现不同叶子的图片 (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