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399964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修订编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 【文题展示】【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 ; 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 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写作指导】 1.关于审题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却价值不大 ; 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 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是一则有思辨

2、色彩、 富有哲理的材料。 材料中 “有用的事” 和 “无 用的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有用的事”前面有“自认为”,后面有“价值不大”词语, 可见“有用的事”并非真的有用,或者只能说是暂时有用,短期有效,从长远来看真是无用, 或者是害人不浅的。“无用的事”前面有“喜欢”一词,后面有“留下的东西让人受用无穷” 一句,可见“无用的事”并非无用,只是短时看不出来,或者暂时效果不太明显,但从长远 来看,对人生发展非常有利,是真正有用的东西。作者或命题者意在批评“做有用的事”的 人,因为事实证明做有用的事,价值不大。同时肯定“做些无用的事”的人,因为能够“让 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生活中普遍存在,联系

3、生活,“有用的事”所指可以很多,追求看得见、摸得 着的物质或利益;跟升官、发财、成名有关的事;追求急功近利、名利至上的实用主义;过 分看重早教、购买学区房进名校、参加奥数培训班等短期教育行为 ; 选择将来能够找到好工 作、发财的专业,选择能考取公务员、有房有权有钱的职业 ; 跟 GDP 有关的政府官员热衷的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 跟政绩有关的房地产开发、土地拍卖、仿古街区。与此相反的“无用 的事”所指同样很多,崇尚心中的事业理想、精神生活 ; 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能 丰富情感、滋养精神的事;选择为民谋福利的民生工程以及尊重大自然的生态建设;淡泊名 利、不求功利、本真地享受生活 ; 选

4、择不能发财的冷门专业甘之如饴,并且留下了值得称道 的东西;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品德高尚风气的学校教育;倡导学 生读书、在读书中提升阅读素养、培养能力的做法;淡化物欲和名利的思想、亲近大自然、 用文学净化心灵的举动;亲近文化名人、走进经典名著的读书活动;坚守民族气节、弘扬民 族道德的行为;坚持理想的信念;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2.关于立意 立意应该从材料出发,是对材料的发掘和提炼。考生应该准确诠释什么是所谓“有用的 事”,什么是在有些人看来“无用的事”,然后要揭示“有用的事”只是暂时有用,短时有 效, 长远看实则无用, 而且对人生或社会发展还有害的真相或本质, 与此同时

5、, 还要分析 “无 用的事”实则包含着有用的道理,只是暂时看不出来,不明显罢了,从长远来看,从发展来 看,从科学性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因为它是心灵世界的东西、精神层面的事情,事关 人的思想性格品德的养成,事关人生发展的基本素质、能力要求、幸福追求。考生可以侧重 一个方面,而兼顾另一方面,但要把道理说清楚,把“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阐述清 楚,这是审题的关键,也是评判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因素。 3.思路指导 “有用”和“无用”是本则材料的核心词,相反相成,不可分割。而从材料的倾向看,着意 于强调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是有用的,所以写作的着力点主要在表现实际“有用”的“无用”。 具体写作角度有:

6、 剖析认识实质。 频频出现 “无用论”的实质是什么?是功利化的认识, 是狭隘的思想, 是肤浅的认知水平, 是目标主义。 无目的的旅游最美,无目的的观影最美,无目的的交友最美,无目的的艺术创造最 美 2 分析二者关系。 首先,“有用”和“无用”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构成“用”的完满。 其次,“有用”和“无用”会相互转化,“有用”会转化为“无用”,“无用”也会转化为“有用”。 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 列举现实病例。 在这个成功,金钱,权力,名位充斥的时代,“无用论”自然在很多人的心里勃勃生长, 并表现为现实的行动。 个人层面,功利化认识,功利化做人,结果成为扁平人,甚或空

7、心人 ; 信誉不佳,美誉 不足,交不到真朋友,不会有大格局。 政府层面,功利化发展,为了眼前的税收和产值,破环环境,高耗资源,不顾子孙后代。 教育方面,功利化教育,对就业无用的不学,结果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人文素养欠缺, 人格发育不健全,很多成为问题孩子。 【作文例文】【作文例文】 有用与无用(有用与无用(70 分)分) 风萧萧处,多少莘莘学子星夜兼程赴考场;温柔乡里,多少贪官污吏机关算尽赴名利; 平凡城市,多少工作家庭拼命工作求生存;一国一家,多少人物大笔一挥便是发展图强。 倘将上述均归为“有用”之行列,试问岂不是过于草率?“急之国”的人们,可以为的 是名利,但大多只为了生存。 当然,这绝不曾

8、与“无用”相违背,因为“无用”并非简单的时间挥霍,更多只是精神 诉求、心态平和。可以想见,提“贫家子弟”的人只是在混淆概 然而放眼大千世界, “有用” 、 “无用”已成为一对互不共生的矛盾,原因很简单, “有用” 看不清“无用”的价值, “无用”也不明白“有用”的意义。于是一边高举儒家大旗,一路 高歌猛进 ; 一边却心浸老庄思想,躺在室外桃源。不过倒也奇怪,儒家华丽外衣里包裹的只 是名利,而非急躁,与速度毫无关系。子曰:“欲速则不达。 ”心急气躁如何能求得名利? 倒是黄老学说彻底无为,无为成为避世,自然无法成为主流价值观。 只能说,提出“无用”之人同样在混淆概念,心急与名利并无必然联系,甚至恰

9、好相反, 心急做的只能是无用功。 追本溯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速度之风,进而世界风行,传至中国亦不能例外。回想马 克思韦伯对工业革命的结论 : 生命本是一张由意义构成的丰富之网,而当下人们早就把这 张网给撕破了。 换而言之, “有用”被撕成了“无用” , “无用”进化成为“有用” ,甚至成为财富、声誉、 地位的代名词。由是,二则本末倒置、南辕北辙、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试举一例, 一件艺术品究竟有用没用?对艺术家而言,“有用” 因为这是自己的生存之道。 于是急于求成、粗制滥造、推向市场,遇到一个心求“无用”的买家为粉饰自己本无知的修 养,成为“有用”的门脸道具,于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恶性循环

10、,艺术家生产出越看似“有 用”的“无用”产品,消费者越买进装饰“无用”的“有用”之作,可谓一拍即合。 坚持“无用”的艺术家就算作品真成了无用,大概也会用心将其成为“有用” 。灵感孕 育激情、汇聚洒脱,泼墨写意,正如品茗一般,三月不知肉味,倘若遇一知己子期,纵是一 生潦倒也无复何求。 见高更情愿放弃城市生活与野人同吃同住,梭罗身由心往,居瓦尔登湖畔。 伴随实用主义的大厦将倾,恐怕人们才会明白“有用”引人前行,而“无用”才是生命 的归宿啊。 有用与无用(有用与无用(66) 生于“急之国”的我们从甚至未出生起就被功名所困,忙碌的生活更是使我们的情感与 精神世界额色彩单调而乏味。我想说, “缓缓你不停

11、奔跑的脚步吧,让蜗牛牵引你去花园走 走。 ” 现代人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于是我们只成了一个个 匆匆过客,而不知道生活终究为了什么。这样的社会风气不仅应追究于个人,更应整个社会 反省。在学术界,清华大学为了校庆而特意将“著名校友”的照片拼制成“二校门”的形状, 至顶的都是政界名流,依照级别逐个而下,而更多的学者、专家则不见其影。这便是现今高 3 校的缩影。如同一个小小官场,有言道:“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作 为中国学术界的先锋都如此弃大师于不顾, 以功名定义成就, 那又如何指望社会有个积极的 风气。因此,大学们应更重视学术为“有用” ,给正在下坠

12、的灵魂们一个有力的托举。 无用与有用并非绝对的。 所谓厚积薄发正是这个道理。 乔布斯读大学时几乎花光了养父 母的积蓄,但是贫穷并未阻挡他作出正确的选择 : 放弃父母期许的大学学位,选择退学。事 实证明他是对的。 退学后他学习的他所喜爱的美术字体看似无用, 但他运用到了之后电脑开 发的过程,微软也借鉴与此。乔布斯当初的选择也只是出于精神需求,但日后这成为了他成 功路上的一把钥匙。智者的才能就体现在他们目光远大,而不是一时求成。 有人说, 贫穷的人只有靠夜以继日的苦读才能与富人喝上一杯咖啡, 鼓励他们做无用之 事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秤界定什么是成功。 “喝咖啡”在我看来 并非

13、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努力、奋斗,不只是为了获得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充实内心, 修身养性。而真正能填补人精神空虚的正是看似无用的精神食粮。想起钱钟书的围城: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多少人在垂涎于富人们的财富,而富人们更容易领悟精 神生活的重要性。只有灵魂跟上脚步,生活才有意义。 上蹿下跳,四处叫嚣的那是内心空虚的人,升官成名又有何用?智者的人生如同喝茶, 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他们懂得真正有用的不是如那氤氲般缱绻般飘散的名利,而是留在杯 中的甘甜。 有用与无用(分)有用与无用(分) 记忆中, “有用”与“无用”的论述应该是道家学说的一个亮点。那般的朴素辩证法与 后来所谓的一些玄学上的释义

14、其实大多共通。之于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以“有用”为始态, 以“无用”为终态。生发于“有用” ,回归于“无用” 。 有些人说得不错,那些贫困出身的子弟,正式夜以继日地努力做了“有用”之事,才能 获得与不同出身的人同等的地位。这也许过于现实,但也正是现实应该教会我们的奋 斗拼搏追求“有用”之道。 人的一生姑且不谈出生与死亡,单是过程就足以精彩,点缀其中的“繁星”便是无数的 理想与目标,这样的目标无论是大是小,使得其所安贫乐道,抑或是孙文所道“天下为公” , 周恩来所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都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将其付诸实现。于是,我们可以看 到王选院士、陈景润教授为了看似“无用”的 1+1 做大量时间

15、的研究;可以想象海明威用 铅笔写作时的样子,一遍遍擦去重复修改的身影 ; 能够体会到钱钟书专心致志做学问完全不 为外界所干扰的静心。这便是“有用” 。褪去追名逐利、升官发财的俗套本质是对理想目标 至高无上的信仰和追求,值得喝彩。 既然如此, 何为 “无用” , 它的意义又是什么, 也许就是抽象的 “让脚步暂停等灵魂跟上, 以平和的心境迎接新境界” ,或者说,回归生命的本真色彩,掷弃浮华与喧嚣,叶落归根。 也许有人会疑惑不解, 为什么像巴菲特、 比尔盖茨一样的名人会选择早早地推出那个 给自己带来无限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圈子。 道理其实很简单, 他们经历过了, 享受过了 “有用” , 最终悟出了“无用

16、”的真谛。正如乔布斯所言 : “过程就是奖励” 。是时候让自己放下一切, 让心态归于平静,去做些平日没有机会完成的事吧。抽出时间读一本好书;和家人聚会;带 上相机去公园捕捉瞬间的美丽;回望人生一笔一画勾去“清单”上的项目,然后会心一笑。 我想这些就是人生的大道了吧。 “有用”和“无用”并不应该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反之它们应该是两个连续的有交集的 过程 : 我们要先奋斗, 先经历 “有用” , 再逐渐实现过渡, 经历 “无用” 。 从另一方面来讲, “有 用”的过程促进了“无用”的体悟,越是沧海桑田的心就越能感知淡然和平静的可贵 ; 与此 同时,在“有用”的实践中也不能忘记适时地让自己置身于“无用”之中,让身体与心灵平 衡地完成契合,再全身心投入新一轮的追逐中。这便是螺旋式上升,起点谓“有用” ,终点 谓“无用” 。 反观当下,有太多的“拜金者”和“安提戈涅” ,他们还未曾看透。不过,我想,这也 许便是生命的魅力 : 纯粹干净,不露锋芒。相信,他们最终会理解,有用和无用其实早就贯 穿在生命中间。 有用与无用(有用与无用(63 分)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