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1--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373554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美术史1--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艺美术史1--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艺美术史1--修订编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艺美术史1--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美术史1--修订编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工艺美术史 一,填空 1.原始社会的黑陶造型优美,其艺术特点可用四个字来概括( 黑,薄,光, 纽 ) 2.我国真正的白瓷生产在( 隋朝 ) 3.汉代的染料有(植物染料和矿物染料) 4.汉代漆器的装饰手法主要以(彩绘)为主,唐代后,漆器的装饰以(雕漆)为 主 5.舞蹈纹彩陶盆是(马家窑)型彩陶文化的代表,是一件杰出的影响的陶彩 工品 6.商中后期的青铜器通常以( 回纹)为作为底纹,以衬托主纹 7.在汉代染织工艺中( 云气纹)是一种主要的装饰式样,它舒卷起伏,增加了 画面的动感 8.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是(饕餮纹) 9.汉代盛行四神纹,四神是(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分别象征东西南北四方位

2、10.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的纹饰组织方式多以(四方连续)为主 11.考工记 是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的著作,一般被认为是战国初期(齐) 国编著的官书 二.名词解释 1.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 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仰韶文化,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 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 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 场面. 2.缥瓷:缥瓷 晋代浙江温州一带的瓯窑所产青瓷被叫做缥瓷。缥瓷胎体细腻,呈 色较白,白中略泛灰色;釉色淡青,透明度较高。 3.白陶:是指

3、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素胎陶器。 它是用瓷土和高岭土为制陶原 料白陶器具烧成温度在 1000 度左右 4.饕餮纹:也称“兽面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的 2 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型有首无身图案多有变化 5.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胚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线纹深 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约看出,所以称为暗纹,又称砑花陶 6.规矩镜:因镜纹有规则的 TLV 形装饰格式而得名。外国学者也称之为 TLV 镜。 在这类铜镜上,一般都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作装饰,所以称为规矩四 神镜。这时期在镜缘上有着复杂的装饰,常见的有锯齿纹、卷云纹或卷草纹等。 方座纽,

4、八乳丁。由于方与圆的对比,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图案结构。 7.人面鱼纹盆: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 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 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 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 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 生动,反映出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8.三叠法:商代中晚期的青铜器上常用的一种装饰方法,指装饰有主纹、地纹和 在较粗的纹饰上再施以阴线刻,形成三层装饰,故称之为“三叠法” 。 9.失蜡法 : 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 。 用蜡制成铸模 , 外敷造型材料, 成为整体铸型。 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

5、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10.透光镜;在汉代铜镜中,还有一种奇特的铜镜,即所谓的透光镜。透光镜发明 于西汉时期,铜镜外形和普通透镜一样,并不是真正透光 11.十五连盏灯:在一根作为中轴的灯柱上,前后左右各伸出的十五个灯盏。灯的 底盘上雕刻着镂空蟠龙,上面有两个小人,正在扬手逗引树上的猴子;下面有三 只猛虎口中衔环,将灯体托起。整个灯架犹如一株参天大树,树上有六只猴子在 戏耍。两只飞鸟在栖息,树干上还刻有一条盘龙。 12.长信宫灯:长信宫灯出土于西汉通高 46cm。宫灯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 灯盘、灯罩六部分分别铸造组合而成 13.绿沉漆:绿沉漆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绿沉漆”之由来是因石绿入漆后

6、颜色 灰暗而起。它是一种暗绿色漆。如物沉在水中,其色深沉静穆,故名“绿沉” 。 14.错金银:在刻线处用细金银丝进行镶饰,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相结合的几何纹 样,产生金和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虚与实的交替对比,具 有韵律的美 15.鎏金:是以金液和水银溶和在铜器上,经摩擦加工使水银挥发,而使金镀在器 3 物上, 金光闪烁 失蜡法: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方法, 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 方法,它以蜡刻成成器形和装饰,内外赋泥注入铜液,它可以产生透雕复杂的形 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16.夹纻漆器:始于战国漆器的一种制胎方法,是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 成器胎,再用麻布裱糊

7、在胎上。夹注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 的造型。这种作法就是现今所称的脱胎 三.简答题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1.植物纹逐步成为主要装饰图案 在中国古典图案发展史中,装饰题材上六朝之前是以动物纹为中心的,从六朝开 始,植物纹地位逐步上升,直到隋唐以后,终于成为最主要的装饰图案,这也是人 们审美领域逐步摆脱神化思想的束缚,获得思想上的解放的集中体现 2.玄学兴盛和佛教流行是六朝哲学思想领域最显著的特点,反映在装饰题材上, 就 是以竹林七贤画像砖和佛教石刻为代表的新题材的出现 3.随着人口的南移,六朝时期出现了经济中心南移的趋势,北方地区遭战火破坏 日趋严重,南富北

8、贫的情况开始出现 2.说明商周时间青铜工艺的几种装饰手法 商代鬼神观念强烈,因此商代青铜纹饰具有浓烈的神秘性.商前期青铜器器型较 薄,纹饰简洁,多为单层,并没有衬底地纹,制作工艺已比较精致工整,纹样也较为 准确,流畅,通常是合成一个饕餮纹,此外,还有圆圈纹,圆涡纹,回纹,联珠纹等. 商 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日趋完善,器形丰富,纹饰增多,偶有简短铭文. 西周作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各种社会规范相继确立,体现在青铜器上则是风 格由奇诡转为典雅.西周青铜器的装饰花纹,饕餮兽面纹已居其次,通常用于足的 装饰.装饰花纹较商代减少,但铭文增长,多长篇记载征伐,赏赐,策命,祭祀等内 容,具有书史性质.因此

9、,周代青铜器一般口大,腹浅,以适应铭刻的需要 3.简述汉代铜镜的特点及成就 在汉代的金属工艺中,铜镜的制作十分发达.随着铜镜使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工艺 4 创造上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装饰风格.大体上分为 对称式 放射式 旋转式 阶段试. 汉代铜镜的主要装饰特点是镜背开始出现铭文.表面看它与一般铜镜没有什么区 别,但光线照在镜面,然后反射到墙面上时,不是平常镜子所反射的圆形亮光,而 是能映出镜背的花纹 4.简述汉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汉代表现世俗生活题材的纹样十分丰富,显示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重视. 此 外,以历史和神话传说的人物故事为题材的装饰纹样颇具时代特色,其目的是借 这些题材来起到教化作

10、用,宣扬儒家的道德观念.汉代纹饰质朴无华,动静相宜, 疏 密有致,具有独特鲜明的装饰风格,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其既归功于古代 工匠对客观事物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工艺技巧和线,形,空间的巧妙运用,也标志 着秦汉时代工艺装饰创造力的提高. 5.战国漆器有什么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种类繁多,彩画纹饰更加精美,出现情节性作品.战国漆器的 装饰技法,包括彩绘,镶嵌,针刻,雕绘等各种手法,装饰花纹既有传统的纹饰,也 有描绘当时社会生活的.曾侯乙墓漆器的绘制,勾线与平涂结合,布局对称,形象 简练,与这一时期青铜器上装饰图像一致.色彩以朱,黑为主,也有黄,绿,金,银等. 四.论述题 1.简述商,西周,春

11、秋战国时期青铜艺术的特点 1、商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艺术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阶段。商代早期和中期 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 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 立,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 商代 后期的青铜器又被称为殷墟期青铜器。 殷墟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第一 个高峰期。 墟期的青铜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酒器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增 多;一个是流行动物纹样。各种纹样的交互组合形成了,商代后期代青铜器狞历 之美的时代风格。 殷墟期的青铜器总体风格为:造型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2、西周青铜器 : 西周青铜器的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周代早期的青

12、铜器酒器减 5 少食器增多。西周中、后期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菱纹、凤鸟 纹以及窃曲纹、重环纹等几何纹样。长篇铭文是这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3、春秋早期青铜器形制和组合与西周晚期基本相同, 纹饰也沿袭西周的特点。 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以蟠螭纹的流行为标志。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青铜器 纹饰发展成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则达到了东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顶峰。到了 战国中晚期,许多铜器都变成素面的,而且服御器、日用器大量增加。 2.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发展情况及其工艺特点 青瓷自东汉晚期出现以后,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在坯、釉质量上有了不同 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瓷石原料分布地域广泛,原料成

13、份含量多有不同,所以这一 时期的瓷器釉色和质感有较大差异。 由于南方广大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也就比较安定,中原地区大批人士纷纷南 下, 其中也不乏陶瓷业技工。 而北方地区处于萧条境地, 陶瓷业还不及汉代发达, 对窑炉的使用也极少改进,仍延用圆形馒头窑。在南方,窑炉有了很大发展,龙 窑结构被进一步改良。窑床长度达十余米,为解决龙窑室内抽力大,火焰速度过 快的问题,这一时期发明了起缓解作用的“挡火墙” ,可更有效地调节窑内抽力 和温度。经测试,这一时期的瓷器都是在弱还原火焰中烧成,烧结程度较好,烧 成温度可达1300度左右,达到了现代瓷的质量水平,这无疑与龙窑结构的改进 和烧成技术的提高密不可分

14、。 3.先秦时期青铜器艺术在造型.纹饰及艺术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试举例 说明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艺术发展情况及特点 1、商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艺术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阶段。商代早期和中期 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 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 立,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 商代 后期的青铜器又被称为殷墟期青铜器。 殷墟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第一 6 个高峰期。 墟期的青铜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酒器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增 多;一个是流行动物纹样。各种纹样的交互组合形成了,商代后期代青铜器狞历 之美的时代风格。 殷墟期的青铜器总体风格为:造型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2、西周青铜器 : 西周青铜器的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周代早期的青铜器酒器减 少食器增多。西周中、后期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菱纹、凤鸟 纹以及窃曲纹、重环纹等几何纹样。长篇铭文是这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3、春秋早期青铜器形制和组合与西周晚期基本相同, 纹饰也沿袭西周的特点。 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以蟠螭纹的流行为标志。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青铜器 纹饰发展成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则达到了东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顶峰。到了 战国中晚期,许多铜器都变成素面的,而且服御器、日用器大量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