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358942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87 大小:70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修订版)(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人群时期) 距今年代生产生活社会组织 元谋人170万年 (最早)知道用火 北京人70 万年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群居 生活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3 万年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人工取火 血缘 氏族 氏族公社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氏族社会) 氏族遗址距今年代生活地域生产状况生活状况 河姆渡遗址约七千年长江流域耒耜、水稻干栏式房屋 半坡遗址 约五六千 年 黄河流域 磨制工具 粟 半地穴式房屋、彩陶 第 3 课 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涿鹿中原),从此,炎帝、

2、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人文初祖”(贡献:制衣、挖井、舟车、养蚕缫丝、文字、乐谱) 3、尧、舜、禹的传说: 1) 生活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2) 优秀的传统美德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畏艰辛,为民 造福。 3) 禅让制-原始的民主政治。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 4 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禹传启建立夏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建都阳城。 2、夏、商、西周政权的更替 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暴君名臣备注 夏约前 2070 年阳城禹桀 商约前 1600 年殷汤纣伊尹殷朝 西周约前 1046 年镐京武王幽

3、王、厉王姜尚 3、西周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 (2)主要措施: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 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意义: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 5 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特点:规模大、品种多、 工艺精),商周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四川的成都平原青铜文化的代表有举世闻名的“三 星堆”文化。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时

4、“五谷”已齐备。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周时代灿烂的奴隶制文明青铜文 明 第 6 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东周的历史分期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奴 隶社会的结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二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主要争霸战争 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充疆界, 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 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3争霸战争的影响 给人民带来灾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统一。

5、三战国兼并 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主要兼并战争 桂陵之战-魏赵-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第 7 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的大变革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 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2都江堰 建造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理位置长江支流岷江中游 作用使水患不断的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启示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 二政治上的大变革各国的变法运动 1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 了新兴的地主阶级。

6、 2目的为了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发展封建经济。 3、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4典型商鞅变法 (1)时间和人物前 356 年 秦孝公和商鞅 (2)主要内容 内容单项作用()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以免除徭役) 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发展 奖励耕战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 田宅)(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根本 利益) 打击了奴隶主的势力,增 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 后世影响深远 (3)意义(影响)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 基础

7、(4)成功原因: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推翻奴隶 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使国 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且执行起来 又非常坚决。从外部因素看,商鞅变法有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5)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改革者 不但要有有勇气和魄力,还要有为改革而献身的精神。 第 8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

8、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也称“铭文”,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时间商商周西周晚期战国秦 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篆书小篆 书写工具龟甲、兽骨青铜器竹、帛竹、帛竹、帛 3、夏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 12 个 月,大月 30 天,小月 29 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4、扁鹊和“四珍法”: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 的方法,叫“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扁鹊被看作是中医的鼻祖。 5、屈原和离骚: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爱国诗人,他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 楚辞体。

9、他的代表作是离骚,现今端午节的有关习俗,据说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第 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的政治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孔子对“仁”有很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 谐社会人际关系,他还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都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成为以后 统治者“民本”思想的基础。 2、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名言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以往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10、。 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的品德),“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实的态度)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科学的方法),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集,即论语。 3、孔子的地位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急剧变化, 众多思想家对许多社会问题展开辩论, 各派纷纷著书立说, 发表言论,出现了“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 思想学派代表人物主 要 思

11、想 主 张备 注 政治思想 “仁”是核心,“为政以 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贡献 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诚实谦虚,温故知新, 文化成就 论语(弟子整理),编 纂春秋 孔子 历史地位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 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 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创始人 儒家 孟子 提出 “春秋无义战”, 要求统治者用 “仁政” 治国,轻徭薄赋,主张维护生态平衡 老子认为事物有对立面而且能相互转化创始人 道家 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墨子主张“兼受”、“非攻”创始人 法家韩非子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 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是秦国中央 集权政

12、治的 理论基础 兵家孙子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 子 兵 法是世界 上最早的兵 书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 10 课 “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公元前 230 年至前 221 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影响 政治秦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 权制度,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 央设“三公”丞相(掌管行政)、太尉 (主持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在 地方推行郡县制。P.57 开创了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 先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 远影响。 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P.5

13、9 统一文字,使用小篆,推广隶书 P.57,思想文化 “焚书坑儒”(留下医药、占卜、和种 植等书)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 流和维护国家统一具有极其 重大的意义 军事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修筑长城西起 临洮,东到辽东, 移民戍边,统一东 南,岭南地区;开凿灵渠。P.59 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 南海),成为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 家。 3、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统一了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 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 远影响。统一了文字、

14、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发动战争,扩大 了秦朝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消极作用: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以及长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加重了人 民的负担。严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 第 11 课 “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一一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1、原因一一秦的暴政:A 繁重的赋税和徭役;B 残酷的刑法;C 秦二世的暴政。 2、概况:始于前 209 年大泽乡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政权:在陈建立张

15、楚政权。 3、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激励后人,沉重 打击了秦朝统治。 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原因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 息政策。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关心农桑,提倡 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表现这段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称这一时 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逐步削弱诸侯国的权力。 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

16、封建统治的正统思 想,提倡儒学,举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巩固了边防。 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开通丝绸之路。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 15 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 张骞通西域 (1)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决定反击匈奴。 (2)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3)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 远地方称为西域。 (4)影响: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 60 年,西汉设置 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