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2021届高三质量监测(一) 化学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9209686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9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2021届高三质量监测(一) 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2021届高三质量监测(一) 化学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2021届高三质量监测(一) 化学试卷(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泉州市泉州市 2021 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一) 化学试题化学试题 (满分:满分:100 分分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 分钟分钟) 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和第和第卷卷(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两部分。共 19 题,共题,共 100 分,共分,共 8 页。页。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考试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黏贴在条形码区域内考试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黏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

2、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 工整,笔迹清楚。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在草稿纸、试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Na 23P31S 32Cl 35.5 Pb 207 第第卷卷(42 分分) 一一、选择题选

3、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14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3 分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目要求的) 1. 某些化学药品由于管理不善,容易酿成火灾或爆炸事故。该化学品不可能是 A. Na B. KMnO4 C. NH4NO3 D. Na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由于能跟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能引起氢气燃烧甚至爆炸,故 A 不符合题意; BKMnO4是强氧化剂,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有机物、还 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故 B 不符合题意; C纯硝酸铵在常

4、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但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还 原剂)存在及电火花下会发生爆炸,故 C 不符合题意; DNaCl 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故 D 符合题意; 答案选 D。 【点睛】 2 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溴苯的分子式:C6H6Br B. 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HO C. 乙烯的球棍模型: D.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溴苯可以看做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溴原子取代后形成的物质,则分子式:C6H5Br,故 A 错误; B乙醛的结构中含有醛基,结构简式:CH3CHO,故 B

5、正确; C为乙烯的比例模型,故 C 错误; D氯原子的的质子数为 17,核外有 17 个电子,则结构示意图为:,故 D 错误; 答案选 B。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医用酒精可用于消毒的原因是使蛋白质氧化而变性 B. 石油裂化可提高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 C. 米饭、马铃薯等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成分都是纤维素 D. 煤的气化、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医用酒精可用于消毒的原因是乙醇分子能渗透到病毒内部使蛋白质凝固发生变性,不是氧化而 变性,故 A 错误; B石油裂化的目的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故 B 正确; C米饭、

6、马铃薯等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都是淀粉,故 C 错误; D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 H2、CO 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 H2在 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 H2和 CO 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 过程,都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错误; 3 答案选 B。 4.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 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 0.1NA B. 1 L 0.1 molL 1 K2S 溶液中含有的 S2数目为 0.1NA C. 常温下,0.1 mol Cl2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

7、 NA D. 常温常压下,11.2 L 12C18O2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13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为 2 2 O ,0.1 mol 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 0.1NA,A 说法正确; BK2S 为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 S2水解,生成 HS-、OH-,故 1L 0.1 molL 1 K2S 溶液中含有的 S2数目小 于 0.1NA,B 说法错误; C常温下,0.1 mol Cl2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Cl、NaClO,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C 说法错 误;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 22.4L/mol,11.2 L 1

8、2C18O2的物质的量小于 0.5mol,含有的中子数小于 13NA,D 说法错误; 答案为 A。 5. 25时,在 pH1 的 HCl 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 、K、MnO- 4、CO 2- 3 B. Fe2+、K+、NO - 3、SO 2- 4 C. Fe3+、Mg2+、SCN 、Cl D. K 、Na、Br、SO2- 4 【答案】D 【解析】 【详解】AH 、MnO4-、Cl-不能大量共存,H+、CO32-也不能大量共存,A 不符合题意; BFe2+、H+、NO - 3不能大量共存,B 不符合题意; CFe3+、SCN 不能大量共存,C 不符合题意; DK 、Na、B

9、r、H、SO42-、Cl-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 符合题意; 答案为 D。 6.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4 A. 利用图 1 装置可将干海带灼烧成灰 B. 利用图 2 装置可分离苯(沸点 80.1)和溴苯(沸点 156.2) C. 利用图 3 装置可进行盐酸溶液滴定 NaOH 溶液 D. 利用图 4 装置可分离 CH3CH2OH 和 CH3COOCH2CH3混合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海带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图 1 示为蒸发操作,故 A 错误; B图 2 中进行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的作用是测定蒸汽的温度,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 B 错误; C利用图

10、 3 装置可进行盐酸溶液滴定 NaOH 溶液,盐酸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图示符合滴定操作要求, 故 C 正确; DCH3CH2OH 和 CH3COOC2H5混溶,应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分液,或直接蒸馏分离,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7. 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常用作医药消毒剂。以轻质碳酸钙为原料,按如图方法制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步骤,煮沸可以除去溶解的 CO2、HCl B. 步骤,H2O2作氧化剂、氨水用以调节溶液的 pH C. 步骤,过滤时若用玻璃棒搅动,可能会导致滤纸破损 D. 步骤,醇洗可减少晶体的损失且加速晶体干燥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制备流程可知

11、,CaCO3与盐酸反应,加热煮沸是为了除去多余的盐酸和溶解的少量二氧化碳,滤液含氯 化钙,在碱性条件下发生 CaCl2+H2O2+2NH3H2O+6H2O 水浴 CaO28H2O+2NH4Cl,过滤得到白色结晶体,最 5 后洗涤,以此来解答。 【 详 解 】 A 步 骤 , 碳 酸 钙 能 与 盐 酸 反 应 生 成 氯 化 钙 、 水 和 二 氧 化 碳 ,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CaCO3+2HCl=CaCl2+CO2+H2O,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加热煮沸可以除去溶解的 CO2、HCl,故 A 正确; B步骤,向 CaCl2溶液中加入 H2O2、NH3H2O,发生反应

12、为 CaCl2+H2O2+2NH3H2O+6H2O 水浴 CaO28H2O+2NH4Cl, H2O2的组成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没有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故 B 错误; C步骤,尽管中结晶的颗粒较小,但是过滤时若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会导致滤纸破损,过滤失败, 所以不能搅动,故 C 正确; D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用醇洗涤,可以减少晶体的溶解,同时乙醇容易挥 发,可以加速晶体干燥,故 D 正确; 答案选 B。 8.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CO2 Mg/点燃 C 2 CO /高温 CO B. Fe 2 Cl /点燃 FeCl2 2 Cl /点燃 F

13、eCl3 C. S 2 O /点燃 SO3 2 H O H2SO4 D. SiO2 2 H O H2SiO3 NaOH Na2Si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CO2与 Mg 燃烧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完成上述转 化,故 A 符合题意; BFe 与氯气燃烧生成三氯化铁,不能一步反应转化为 FeCl2,故 B 不符合题意 CS 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一步转化为三氧化硫,故 C 不符合题意; D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不能一步实现转化为 H2SiO3,故 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 A。 9. 铅蓄电池的反应式为:Pb+PbO2+4H+2SO

14、2- 4 放电 充电 2PbSO4+2H2O,如图为铅蓄电池示意图,某状态下测得 两电极的质量都增加。在该状态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 A. a 为铅蓄电池的正极 B. 铅蓄电池正在充电 C. 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 减小 D. b 的电极反应为 PbO24H SO2- 4 2e PbSO42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铅蓄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 Pb 和 PbO2,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为 Pb-2e-+SO 2- 4 =PbSO4,正极电极反应为 PbO2+2e-+4H+ SO 2- 4 -=PbSO4+2H2O,可知正极质量增加的多,则 a 为 Pb,b 为 PbO2,总反应为

15、Pb+PbO2+2H2SO4=2PbSO4+2H2O,以此来解答。 【 详 解 】 A 放 电 时 负 极 电 极 反 应 为 Pb-2e-+SO 2- 4 =PbSO4, 正 极 电 极 反 应 为 PbO2+2e-+4H+ SO 2- 4 -=PbSO4+2H2O,可知正极质量增加的多,则 a 为 Pb,是铅蓄电池的负极,故 A 错误; B图中的装置为原电池,则该铅蓄电池正在放电,故 B 错误; C放电时,由电池总反应 Pb+PbO2+2H2SO4=2PbSO4+2H2O 可知,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增大,故 C 错误; Db 为正极,正极电极反应 PbO24H SO2- 4 2e PbS

16、O42H2O,故 D 正确; 答案选 D。 10. 下列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试剂、除杂试剂和除杂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及其杂质杂质的检验试剂除杂试剂与方法 ACO2(SO2)品红溶液NaOH 溶液、洗气 BMgCl2(AlCl3)NaOH 溶液氨水、过滤 CNaCl(I2)淀粉溶液加热升华 DCl2(HCl)湿润的 pH 试纸饱和食盐水、洗气 7 A. AB. B 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品红溶液可以鉴别 CO2和 SO2,但 NaOH 与两者均反应,A 错误; BNaOH 与 MgCl2、AlCl3反应分别生成 Mg(OH)2、Al(OH)3,NaOH 过量,Al(OH)3溶解,故可用 NaOH 检验 AlCl3的存在,但是氨水与两者均产生白色沉淀,且 Mg(OH)2、Al(OH)3均不溶于氨水,故不能用氨水 除去 AlCl3,可用 NaOH 溶液,B 错误; C淀粉溶液遇到 I2变蓝色,I2加热易升华,C 正确 ; DCl2能将湿润的 pH 试纸氧化,且 Cl2与水反应也会生成 HCl,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