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真正鲜活的语文课人教版新课标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9207234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真正鲜活的语文课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真正鲜活的语文课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真正鲜活的语文课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真正鲜活的语文课人教版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案例反思-真正鲜活的语文课人教版新课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案例反思 -真正鲜活的语文课人教版新课标贾老师的语文课,平和、恬淡、清新。他突出学生,淡化自己。他要求学生仔细地读每一篇文章,把文章读到位,读清楚,读连贯,不拖腔拿调。贾老师指导学生时的每一句话, 每一个动作, 每一个眼神, 都充溢着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爱。他对学生的指导,从一个字的书写,一个坐姿的纠正,一句谚语的真实情态的表述,都体现着最朴实最深沉的爱。一、师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信手拈来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静坐在小语一代宗师贾志敏老师的课堂里, 因教学设计的无痕而感动, 因老师的严谨治学而感动, 因学生的认真投入而感

2、动。 贾老师那令人感动的教育艺术,扎根于他那敏锐的语感, 成就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潜移默化。课堂上,贾老师指着黑板上“文章不厌百回改”这句话,请几位学生朗读,追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人说好文章是写出来的, 不全是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我们来看看这段话,这里一共有六处错误。”看着贾老师端端正正地抄在黑板上的那段话,孩子们愣住了,这么多呀?惊讶之后,孩子们开动脑筋找错误。很快,第一处被一个孩子找到了,“老鸭汤搬上来了,这个搬字不恰当!”贾老师笑着指出,用词应该准确。第二处错误被另一个小男孩发现了:“妈妈扯下两条腿,应该是老鸭的腿。”教室里,孩子们一时笑成一团。“错误的不仅有词语,还有标点。”

3、贾老师这么一指点,马上有几个学生发现了“新”问题“搬上来了”后面应该是句号。“是的,句子已经写完。后面还有两处错误,老师来说。两条腿,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先奶奶,再我,尊老爱幼。”贾老师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道: “但是,两个放,说明词语贫乏。换一个词,不仅不重复,而且更能说明妈妈尊老,用按。”“请一位同学读原句,一位同学读修改好的句子。”贾老师请了两位学生。“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大动干戈),妈妈扯下两条腿(好恐怖),一条放在我的碗里(没大没小),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没规矩)。” “我最喜欢的老鸭汤端上来了(恰当),妈妈扯下两条鸭腿(合情合理),一条按在奶奶的碗里(尊老)

4、,另一条放在我的碗里(爱幼)。” “所以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贾老师总结说。短短五分钟,贾老师身体力行,带着孩子们历练语感。当孩子再次朗读“作文不厌百回改”时,他们肯定深切地感受到了怎样叫修改,怎样让语言准确、明晰。在贾老师的课上,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细节,实是匠心独运,成就了师生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为师生与文本、作者、编者的真正对话搭建了语言的平台。听贾老师的课, 犹如在语文里散步, 学生们听说读写, 走近生活,直抵心灵!二、语文素养、人格修养在细节绽放贾老师说: “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

5、这练,是历练的练,是锤炼的炼。语文,要在语文课的细节里适时锤炼才成。课堂中,贾老师反复问“你有感动吗?你不是铁石心肠!有了爱,有了互相关心,让人精神面貌为之振奋。”这是唤醒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在培育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觉,更是不断叩击学生幼小的心灵,向善的心灵。贾老师细心留意每一个孩子的眼神。 他第一个问题就提出 “听别人说话用什么?用耳朵啊!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用心倾听的表现。”贾老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怎样学习,更是怎样做人。在学生读了老师给的材料后,贾老师问道: “文章是表现作者感动的,写感动就行了,为什么前面要写他家里穷?” 看是写法的问题, 却是直抵学生心灵深处的,叩问的是“为什么而感动”!还有“老鸭汤”里,不仅是语感的锤炼,更折射出的“尊老爱幼”,“有规有矩”。当孩子在习作中写到“我厌恶的瞥了他们(收废品的母女)一眼”,贾老师很严肃地打断了他,正色说道: “孩子,你不能这样啊孩子!”这又何止是言语的教学啊!课堂上,让人至今难忘的还有贾老师讲的关于“夏衍先生临终前大喊: 不是叫,是请!”的故事;还有关于“哪张钱是干净的?什么是干净的钱?什么是不干净的钱?”的讨论;有贾老师现场调查了学生家境后,告诉学生“生活还是很不平衡的, 有 多生活 的家庭”的情景 老 刻关注 , 他的 文 充 了思辨与灵性,体 着他 学生 文素养的关注和人格修养的陶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