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生本教育思想下小学生语感培养路径通用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9207195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生本教育思想下小学生语感培养路径通用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论文-生本教育思想下小学生语感培养路径通用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论文-生本教育思想下小学生语感培养路径通用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生本教育思想下小学生语感培养路径通用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生本教育思想下小学生语感培养路径通用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论文 - 生本教育思想下小学生语感培养路径通用版吕叔湘先生说: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 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可长期以来,语文成为教的最多,而效率较低的一门学科。整个教育离开了学生主体, 不依靠学生的本能, 而去教学生本能就会的东西。 由此产生了教育的困境 - 灰色的课堂。语文课上教师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让学生去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 即重理解轻积累, 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 追求讲深讲透, 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使语文教学陷入误区。生本教育理念,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学生发展为本,将需要或能够托付给学生的教育

2、, 不加太多的修饰和框架交给学生。 它更关注生命,关注状态,重视学生的感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 .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我认为小学生的语感培养应通过如下的途径:一、创设情境,培养语感美学家王朝闻说: “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 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往往用“情”去朗读。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 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读, 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貌。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有所体验,从而形成入神的音调

3、、颜面表情,才能有良好的语感。二、联系生活,培养语感叶圣陶老先生说: “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脱离了生活体验的 “语感培养” 是苍白的。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 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 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三、通过对比,培养语感语言中的有些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传神,可以通过比较,反复琢磨,培养语感,达到“意会” . 如慈母情深中“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

4、弯曲着, 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我提问,哪一幕让你的心和作者一样为之一颤? “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跳入了学生的眼帘, 学生想象母亲过去与现在的模样, 通过对比, 看出母亲现在由于长期辛劳工作, 已没有往日俊秀的模样, 变得憔悴不堪, 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读这句话时,感情真挚。四、诵读内化,培养语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内化吸收,积累、运用语言,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地读称为“美读”, 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

5、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五、生本合作,培养语感生本教育突出合作, 欣赏个性化表达, 合作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事先让学生明确合作的目标, 培养组长把握合作交流进程, 控制交流合作节奏的能力;合作的内容不仅决定着合作的方向, 更关系到合作的价值。 为切实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合作的内容要精心选择, 它一般是文章的重点或难点, 学生往往通过自读自悟体会不深、领悟不透;古人云,教学相长。新课标也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共

6、同发展的过程。事实证明,在学生合作时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或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 学生讨论时思维会更活跃, 胆小的学生才会鼓起参与合作学习的勇气; 合作时,要求学生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 关注同伴的表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并借助小组力量商讨加工, 从而追求合作的最佳效果。在生本这种民主宽松的合作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都努力地参与课堂实践, 极力地表现自我, 最大限度地借助集体的智慧, 对问题的理解更全面透彻,同时拓展了学生情感交流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六、加强习作,培养语感如果只是通过反复诵读和日常生活体验获得语感的话,那么学生的语感能力还是停留在较浅的层

7、面上。要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字、词、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深入理解语义,还必须经过习作训练。我们要求学生在习作时, 要经过仔细推敲、 反复琢磨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写出语言流畅、没有语法错误的文章,其实就是在训练学生的语感。 学生在构思和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已经自觉地运用了推敲、 辨析和揣摩的方法,对字、词、句、标点符号和修辞方式的选择上作了认真的思考。所以说,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语感能力的优劣。总之,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不断加以练习和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习惯和敏锐的语感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