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层学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9206310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地层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生物地层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生物地层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生物地层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生物地层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地层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地层学ppt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生物地层学,生物地层学,一、生物地层学定义、原理 二、生物地层学单位 三、生物地层学研究方法 四、生物地层学研究实例 五、生物地层学意义及发展前景,一、生物地层学定义、原理,(一)生物地层学定义 根据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演化与发展历史及其时空分布规律,阐明地层的发育顺序,并研究生物化石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的原理和方法 是地层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范围是涉及与化石有关的地层学问题,一、生物地层学定义、原理,(二)生物地层学原理 1、生物演化的前进性 生物演化最基本的规律是从低级高级;从简单复杂;由不完善完善 地质历史过程中: 太古、元古宙低级菌藻类生物,Gunflint Chert (190

2、0Ma)中的线状细菌和念珠状蓝绿藻,外貌类似现代铁锰还原菌,分类位置不明,外貌类似现代藻,Ar叠层石内原核生物藻丝体(Australia)上:2800Ma下:3300-3500Ma,前寒武纪叠层石及其藻细胞,一、生物地层学定义、原理,(二)生物地层学原理 1、生物演化的前进性 地质历史过程中: 元古宙晚期大量后生动物(瓮安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小壳类等),瓮安动物群,Ediacaran fauna of Australia,Ediacara动物群,早期小壳动物群(与伊迪卡拉动物群共生) 小壳,小壳动物群(Siberia),一、生物地层学定义、原理,(二)生物地层学原理 1、生物演化的前进性

3、地质历史过程中: 寒武纪开始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大量繁盛,出现了各个门的代表 (澄江动物群),澄江动物群景观复原图,澄江动物群中的鱼类,包括节肢、海绵、和水母等, 2 加拿大Burgess页岩生态复原,一、生物地层学定义、原理,(二)生物地层学原理 1、生物演化的前进性 地质历史过程中: 在寒武纪以后的显生宙 动物由变温恒温,由卵生胎生 植物界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第四纪出现哺乳类和最高级的人类,一、生物地层学定义、原理,(二)生物地层学原理 2、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 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恢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 因此,曾生活在地史早期的生物只能保存在较老的地层中,生活于地史晚期

4、的生物保存在较新的地层中 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群;时代相同的地层中含有相同或相近似的化石群(生物层序律),一、生物地层学定义、原理,(二)生物地层学原理 3、生物演化的阶段性 古生物的演化过程不是均一的和等速的,而是由缓慢的量变和急速的突变交替出现(生物的宏演化模式) 生物的大量灭绝和爆发性演化,形成了生物演化的阶段性 古植物的演化阶段:菌藻植物阶段;早期维管植物阶段;蕨类植物和古老裸子植物阶段;裸子植物阶段;被子植物阶段 古动物的演化阶段: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几个演化阶段,一、生物地层学定义、原理,(二)生物地层学原理 4、生物扩散的瞬时性 生物在演化

5、过程中,不断适应不同环境,扩大其生态领域。以辐射演化和迅速迁移扩散占领各种生态空间。在没有地理阻隔的情况下,这种迁移和扩散极为迅速。在地质学上,这种迁移和扩散的时间往往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生物扩散的瞬时性 在生物演化中,正因为具有生物扩散瞬时性的特点,使得全球性生物地层可以进行对比成为可能,生物地层学,一、生物地层学定义、原理 二、生物地层学单位 三、生物地层学研究方法 四、生物地层学研究实例 五、生物地层学意义及发展前景,二、生物地层学单位,(一)生物地层单位定义 生物地层单位:根据所含化石来定义和说明其特征的地层体 生物地层单位是一个客观实体,其识别与划分的依据是岩层中可见的特定并可鉴别的

6、生物化石 不含化石的地层体,不属于生物地层研究的范畴,二、生物地层学单位,(二)生物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的统称为生物带 生物地层单位建立的依据:生物化石特征 如:以全部化石或某类化石的组合特征 化石的共生情况 化石的延续范围 化石的富集程度 化石的形态特征 因此有含义和内容很不相同的多种生物带,二、生物地层学单位,按国际地层指南,生物地层单位有: 延限带 间隔带 谱系带 组合带 富集带,二、生物地层学单位,(二)生物地层单位 1、延限带(range zone)是指地层序列组合中,经过筛选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化石分子的已知延限(地层或地理上)所代表的地层体 所选分子可以是某一个分类单位(种、属、科

7、、目等),或某一组分类单位,或任一特定的古生物特征的地层延限 延限带包括:分类单位延限带和共存延限带,二、生物地层学单位,(二)生物地层单位 1、延限带(range zone) (1)分类单位延限带(taxon-range zone)指一个特定分类单位(亚种、种、属、科等)标本的已知存在范围(地层或地理上)所代表的地层体,二、生物地层学单位,(二)生物地层单位 1、延限带(range zone) (1)分类单位延限带 如Neoschwagerina leei延限带是包含N.leei标本最大存在的范围内的地层体(种) 如Wentzellophyllum延限带(属) 如Globotruncanid

8、ae延限带 延限带的确定需要在区域性剖面详细研究后才能确定,(二)生物地层单位 1、延限带(range zone) (2)共存延限带(concurrent-range zone)指从一个地层序列所含化石组合中选出两个特定分类单位延限带的共存或一致部分所代表的地层体。在选择共存延限带的生物时,应选择时代意义清楚,地理延展明显的生物,二、生物地层学单位,二、生物地层学单位,(二)生物地层单位 2、间隔带(interval zone)指两个特定生物面(界 面)间含化石的地层体 特定生物面可选择分类单位的最高存在和最低存在或其他任何具生物地层特征的生物面,二、生物地层学单位,(二)生物地层单位 2、间

9、隔带(interval zone) 此间隔带与传统意义上的间隔带(化石很少或无化石)有本质的区别,位于两个特定生物面间的哑段,不是间隔带 间隔带普遍用于对比,在从事地下地层工作和含微体化石地层工作最为有用,二、生物地层学单位,(二)生物地层单位 3、谱系带(lineage zone)是含有代表一个演化谱系中 某特定片断的化石标本的地层体 它可以是某一分类单位在一个谱系中的总延限,也可以只是该分类单位在其后裔分类单位出现以前的那段延限,二、生物地层学单位,(二)生物地层单位 3、谱系带(lineage zone) 一个演化谱系的连续分子在其分布区各处的首次出现基本是同时的,因此谱系带具有较强的年

10、代地层意义,是各类生物地层单位中最具等时意义的一种,特别是以几个谱系为基础的重叠带可提供生物地层更可靠的时间对比,二、生物地层学单位,(二)生物地层单位 4、组合带(assemblage zone)是三个以上分类单位整体上构成一个独特组合或共生的地层体 组合带强调某类化石的整体特征,它更能反映生物客观的、自然的总貌 一个组合带可以以全部化石出现为基础,也可以只限某一类化石的出现为基础。如Pseudotimania-Antheria组合带,孢粉组合带等 组合带中的化石一般反映当时生态环境中原地生物的自然组合,因此它反映环境。在一个地层序列内,组合带可重复出现,二、生物地层学单位,组合带模式图,二

11、、生物地层学单位,(二)生物地层单位 5、富集带(abundance zone)某一类或某一群特定分 类单位的总存在范围中相对富集的那段地层 富集带不代表总延限范围的地层体,而是相对富集的地 层体,如Didymograptus富集带 富集带一般仅在局部地区使用(生物本身和生态环境都 是造成富集的原因),二、生物地层学单位,(三)生物地层单位的非系统性及与时间的关系 1、生物单位的非系统性 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间隔带、谱系带、组合带、富集带)没有大小级别,没有从属关系 在地层划分中,生物带可以不连续,其时间含义上可以有间隔,也可以有重叠 有些生物地层单位局部显示出级别的大小,如组合带可分为组合

12、超带、组合亚带,但未形成严密的分类系统,二、生物地层学单位,(三)生物地层单位的非系统性及与时间的关系 2、生物地层单位与时间的关系 生物地层单位中的有些带(延限带、谱系带)能指示地层的相对年代 但这些生物带是否与时间带完全一致? 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Zigzagiceras zigzag延限带限于可见该菊石的地层,而Zigzagiceras zigzag时间带则包括Zigzagiceras zigzag总延上所有的地层 Zigzagiceras zigzag延限带内,不同地区该带延续时限亦不一致 大多数情况下,生物带偏离时间面,甚至可穿时。造成偏离的原因是由于生物的迁移、演化、地理差异、

13、环境改变等,二、生物地层学单位,生物地层学,一、生物地层学定义、原理 二、生物地层学单位 三、生物地层学研究方法 四、生物地层学研究实例 五、生物地层学意义及发展前景,三、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方法,1、标准化石法 生存时间短、分布范围广、数量多、保存完好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如:蜓、牙形石、菊石、笔石、三叶虫等 标准化石法是最简单的生物地层学方法,突出优点是极为经济,简便易行。缺点是受环境的限止;标准性随研究程度而变;孓遗和先躯时代的不标准性 尽管有不少缺点,标准化石迄今仍是生物地层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三、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方法,2、生物组合法 对地层所含化石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分析,确定组合

14、特征,用生物群的整体特征来划分地层,即为生物组合法 应用要注意: 适用于化石丰富的地层,尤其对含微体化石丰富的地层更有效 化石成分的明显更替应与地层界线一致 尽量与标准化石配合使用,三、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方法,3、数理统计法 对化石进行数理统计,根据一定数量的化石划分若干界线的方法 百分比法是生物地层学中常用的最简单的数理统计方法 将所要研究的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全面统计,与已知时代之剖面中的化石作分层比较,求其相同的百分含量,以此来确定时代,三、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方法,3、数理统计法 A、一已知剖面 B为一未知剖面 通过研究和统计,B剖面中某一段地层(X)中所含化石分别与A剖面1-5层中所含化石相当

15、的百分数分别为3%,4%,13%,19%,7%。显然,B剖面地层X与A剖面第4层相当的可能性最大,而与1、2层相当的可能性最小,三、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方法,3、数理统计法 利用所含化石的百分比对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是定量地研究地层的方法之一,它是标准化石法和化石组合法有效的补充 不足: 作为对比标准的已知剖面,可能因环境变化而含化石的数量有差异,即与未知剖面相当的层位可能因环境不适宜,恰好化石稀少 已知剖面各层位中所含化石的数量与这些化石的标准化未必一致,出现化石虽多,但时间标志较差 在应用数理统计时应作具体分析,尽量与其他方法相互验证,力戒机械简单,以免有误,三、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方法,4、种系发

16、生法 种系发生是指生物发展演化进程中的演化系列和彼此间所存在的亲缘关系 种系发生法地层中丰富的化石,经研究找出它们在演化上的内在联系,根据祖先和后代之间的亲缘关系,划分出不同的演化阶段。据演化阶段,对地层进行划分 实例:纪应用三叶虫的演化阶段 头大、尾小(小型尾)、胸节多1 头稍大、尾变大(异型尾)、胸节数减少2-3 头鞍向前扩大、尾大(等尾型)、胸节8-9O,三、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方法,4、种系发生法 实例: O、S纪应用正笔石胞管的演化阶段(形态) 正笔石类胞管腹缘平直O1 正笔石类胞管腹缘内弯O2-3 正笔石类胞管腹缘外弯S-D1,三、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方法,4、种系发生法 实例: C、P纪应用蜓类的演化阶段 蜂巢层C2P1 拟旋脊P21 副隔壁P22,三、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方法,4、种系发生法 实例: Mz应用菊石的演化阶段(据缝合线类型) Kz应用哺乳类的演化阶段 但因古生物资料的不完备性,种系发生法的应用常遇到困难(尤其在细分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