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127339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2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你是否能想象这样的场景:下图中干燥的荒原曾是水下世界,有巨鲸在捕猎游弋。而今天 你可以顺着石头砌边的小道,去看一看那些容纳着亿万年前远古海洋生物化石的巨岩。读下图回 答 12 题。 1远古海洋生物化石在荒原出现,反映出亿万年以来该地区( ) A陆地相对上升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平面相对上升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2图示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D生物作用 答案1.A 2.B 解析从材料可知图中干燥的荒原在亿万年前为海洋,说明亿万年以来该地区陆地在上升;图示 地区为干燥的荒原,降水稀少,生物也十分稀少,外

2、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科学家在亚平宁半岛西海岸水面下30 米处的一个洞穴中,发现洞底有隆起的灰色石笋,切 开石笋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 为海洋微小生物遗体) 互相交错,如图所 示,据此回答34 题。 3该洞穴岩石成因与下列岩石相同的是( ) A花岗岩B玄武岩 C大理岩D石灰岩 4从石笋剖面可以得知( ) A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下沉状态 - 2 - B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抬升状态 C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两次 D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一次 答案3.D 4.C 解析石笋的剖面为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互相交错,说明其形成原因为沉积作用;选 项中只有石灰岩为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白色沉积层

3、为海面以下生物沉积,棕黄色的岩石层为海 面以上泥沙沉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石笋剖面中有两层棕黄色岩石层,说明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两 次。 下图示意山东潍坊昌乐古火山口,它是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火山口,数万根六棱石 柱呈放射状排列,直插云天。读图,完成56 题。 5图中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的原因是( ) A流水沉积作用B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 6若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昌乐火山口岩石属于图中的( ) A甲B乙 C丙D三者皆可 答案5.C 6.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图中岩石是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呈放射状排列;图中甲岩石由外 力作用形成,应为沉积岩;乙岩石经过内力作用形成

4、丙岩石,故乙为岩浆岩,丙岩石则为经过变 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读图,完成78 题。 - 3 - 7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甲图景观B乙图景观 C丙图景观D丁图景观 8对乙图雄伟壮丽景观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7.C 8.B 解析读景观图可知,甲为长江三峡,乙为珠穆朗玛峰,丙为桂林山水,丁为壶口瀑布;其中桂 林山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珠穆朗玛峰应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 块碰撞隆起而成,其雄伟壮丽的景观由内力和外力(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角

5、峰) 共同作用而成。 天山大峡谷高大山体由红色砂岩和粗砂砾石组成,峡谷细长陡峭,崖壁下部有大小不一的洞 穴分布。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910 题。 9崖壁下部洞穴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D海水侵蚀 10峡谷中的主要岩石类型属于上图中的( ) A甲B乙 C丙D丁 - 4 - 答案9.C 10.A 解析由天山大峡谷细长陡峭可知其为流水侵蚀形成的;冰川侵蚀的河谷地貌呈“U”型,坡度 平缓;风力侵蚀的典型地貌为风蚀城堡、风蚀蘑菇;该地没有海水侵蚀;红色砂岩和粗砂砾石为 沉积岩;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

6、下列问题。 (1) 图中地貌是 _地貌,在我国往往形成于_地区。 (2) 图中 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岩,简述判断理由。 _ _ (3) 如果用 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 成有何不同? _ _ (4)A 、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岩。 (5)A 、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简述其理由。 _ _ (6)地层A、B的形成次序是_ _ 。 答案(1) 沙丘 ( 风力堆积 ) 西北 (2) 沉积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3) 标注略 (C 标注在 B的两侧凸出部分, D标注在岩浆出露地表处) 。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 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7、而成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 而成的。 (4) 变质 (5)A A是沉积岩, C、 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6)A 形成年代早, B形成年代晚 - 5 - 解析图示地表为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 图可知, A 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的两侧凸出部分,玄 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A 与 B 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中可能找到 化石, 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B处岩浆沿着原有岩层的薄弱地带上升侵入,所以A形成早, B形成晚。 12下图是某旅行社

8、制作的几幅简易宣传图片,结合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示景观的形成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_( 字母 ) ,图示景观的形成主要由外力作用 形成的是 _( 字母 ) 。 (2) 请指出宣传图片中代表的景观名称。 长白山天池 _;天山 _ 大漠景观 _;黄果树瀑布_ (3)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_ _ (4) 根据 D景观的特点,可推断出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原因。 _ _ 答案(1)B 、 C A、D (2)C B D A (3)A :流水侵蚀作用;B:地壳运动; C: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D:风力堆积 (4) 风向:西南风 ( 偏西风 ) ,原因: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从图中可以看出沙丘的缓坡朝西南方。 解析第(1) (3) 题,结合景观图片可以判断出A代表黄果树瀑布,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 6 - B代表天山,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C代表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D代表大漠景观, 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4) 题,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据此判断出主导风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