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956376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2020年10月整理).pptx(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知识点总结,0,地球,位置,太阳,运动,本节知识网络图 普通: 天体及其系统、运动和结构特征,特殊:生命的原因,辐射: 核聚变,活动: 黑子(光)、耀斑(色),影响,气候,电离层,磁场,一般特点 : 周期、速度,地理意义,自转,昼夜更替 地方时 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的变化 公转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五带 内三: 地壳、地幔、地核 结构 外三: 大气、水、生物,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

2、星 系 其 他 恒 星 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八大行星分类,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 P6),1,例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地球河外星系天空中飘动的云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陨石流星体 A、B、C、D、 2、以下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A、星云-一闪即逝 C、彗星-拖着长尾,B、行星-圆缺多变 D、月亮-轮廓模糊,太平洋时间 2005 年 7 月 3 日 22 时 52 分(北京时间 2005 年 7 月 4 日 13 时 52 分),美国宇航局(NASA)重 达 372

3、 公斤的铜质撞击器,在距地球约 1.3 亿公里处与坦普尔 1 号彗星成功相撞,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读图回答 11 题,2,11、图中反映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B、银河系,C、地月系D、总星系,12、下列关于天体与天体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吴刚折桂”的传说反映的最小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B、“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同一天体系统中 C、人们所能观测到的恒星都属于银河系 D、“扫帚星”是太阳系中的一种天体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8

4、 图 1.7) 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 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例题 1、2007 年 4 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 存在的主要依据是(),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2、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人们可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则可证明今年一定是太阳活动的极大年 B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

5、显示 这几天中,日本的“儿玉”卫星出现了信号中断的现象,是由于黑子发射的电磁波干扰电 离层的结果。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3太阳黑子出现在,A太阳大气结构的最外层 C太阳外部结构的色球层,B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 D太阳内部结构的光球层,24下列现象的产生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鸽子飞行失踪 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短暂的中断动物的异常反应 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ABCD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 、 太 阳 直 射 点 移 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3,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6、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 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 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度。 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夜半球上 ,晨昏线上 。 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小时 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

7、时计算原理: 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既 1=4 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 分钟两地经度差=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 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4,5,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例题 1、有关地球自转的正确叙述是( ) A.地表所有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B

8、在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C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24 小时 D地球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 ) A.赤道 B北纬 2326 C南纬 2326 D北纬 2334 3、在下列地点中,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 漠河 B长城站 C北京 D曾母暗沙 3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计算: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时间差的计算:同减

9、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 时间早)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 6 月 22 日; 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 12 月 22 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 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 3时间计算: 找特殊时刻点: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点点;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 点;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12; 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10、24 点或 0 点。 依据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 12 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6,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如右图: 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

11、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 6:00 时日出,18:00 时。 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 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 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正午太阳高

12、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 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计算公式:H = 90 纬度间隔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四季划分依据是

1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 月为春季,6、7、8 月为夏季,9、10、11 月为秋季,12、1、2 月为冬季。 传统四季:以 “四立”为起始点。 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 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

14、范围缩小。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 P30 图 2.3) 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AB,温度由高到低是 DCAB 。 气压由

15、大到小依次是 CDAB。, 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7,8,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2.季风环流,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

16、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9,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 P44 图 2.22),10,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 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 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锋面类型的判断: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 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 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 4.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如下图,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