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竹节人,范锡林,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4. 体会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理清课文的思路,概括段意 3.体会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情感预习,8分钟后检查,,,字词,蹲 风靡 俨然 破绽 颓然 沮丧 前功尽弃 挖空心思 叱咤风云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弄巧成拙 作鸟兽散 虎视眈眈 津津有味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化为乌有,,,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2):写小时候,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 第二部分(3-17):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以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第三部分(18-29):写“我”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下课后,“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竟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概括文章内容举例:,竹节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游戏,在文中,作者既写了做竹节人的方法,又介绍了斗竹节人的玩法,尤其回忆了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研读课文,,,研读第一部分:,想想: 1.从第一部分里,能知道哪些信息? 2.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呢?,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奠定情感基调,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研读第二部分:,默读第3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的呢?,把毛笔竹竿锯成寸把长一截, 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 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 根纳鞋底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 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 个崩裂,前功尽弃研读第二部分:,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 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说说这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研读第二部分:,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斗竹节人的游戏非常好玩?,1.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 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研读第二部分:,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呆头呆脑的傻样子 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 倦,也永不会倒下,,,研读第二部分:,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孙悟空的 金箍棒;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 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 铁丝系一缕红丝线做一柄蛇矛;还有同学别出心裁,给那 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就的脑袋,做了一顶纸盔甲。
评论家说:范锡林的竹节人带有少年武侠小说的潇洒秀美的特点,有文化味,跳动着一颗天真未泯的童心,举例说明研读第三部分:,默读第1829自然段,想一想,围绕着竹节人发生了怎样的趣事呢?,,,研读第三部分:,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对玩竹节人的痴迷?,(1)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黒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 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 (2)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作屏风,跟同桌在 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3)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 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研读课文第三部分:,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全神贯注,忘乎所以,,,写作特色,1、具有夸张色彩的语句,让文章生动有趣 2、语言幽默,耐人寻味,暗含言外之意主题思想,小小的竹节人,是作者美美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