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学习指导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8832656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学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学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学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学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学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学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学习指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琴俱亡【重点难点点拨】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笃( d)索( su )舆( y)径( j ng)弦( xi n)弦既不 调( ti o)掷地( zh)恸(t ng)卒( z)二、作者简介刘义庆,南北朝时期宋朝文学家,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是王室宗族,袭封临川王。擅长文学。喜聚文士。所著世说新语是记述汉末以来士大夫阶层轶事琐事的一部书,文学史上称“轶事小说” 。所记未必尽合史实,但却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和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生活情况等。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有所暴露,对某些人物的优良品质有所表彰。全书三十六篇,同类的故事辑为一篇。三、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这部分,主要写了王子敬

2、先死亡的消息。虽未写子猷的痛哭泣涕,但此时此地无声胜有声,内心的悲伤,手足之情不言而喻,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王子猷的伤感之情,尤其“何以都不问消息”一句的责问写出了他的痛心和惊讶之情。结句更突出了他去奔丧的急切之情。因此,子敬不哭,并非不伤心,而是把哀痛埋在了心底,这种表现也与他的行为超常脱俗有关。这部分写子猷为子敬守灵,因伤感过度,最后也死去。由为子敬弹琴,人在琴在,人亡琴亡一事集中表现了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如果说前一部分还未看出子猷的伤感之情的话,那这一部分的兄弟情深就很清晰地显露在读者面前了。四、文章结构全文共 2 自然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 段),写子敬死亡的消息第二部分(第2

3、段),写子猷为子敬奔丧,最后也死去一事。五、一词多义六、重点字词第 1 页共 4 页笃:(病情)沉重。例句:俱病笃左右:身边跟随的人。例句:子猷问左右何以:即“以何” ,为什么。例句:何以都不问消息索:取、要。例句:便索舆来奔丧寻找。例句:使人索扁鹊扁鹊见蔡桓公掷:扔。例句:碎裂奏牍掷地赵普绝:极。例句:绝山献多生怪柏三峡余:整数的零头。例句:月余亦卒七、古今异义八、特殊句式1倒装句宾语前置例句:何以都不闻消息。 “何以”即“以何” “何”作“以”的宾语,正常语序应为“以何都不闻消息”译为:为什么竟没有听到消息?2省略句省略主语例句:“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每句前省略了主语“子猷”

4、。正常语应为(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子猷)取子敬琴弹。译文:子猷便一直进去坐到灵床上,拿出子敬的琴弹。省略介词例句:掷地云。 “掷”前既省略了主语“子猷”又省略了介词“于”。正常语序为(子猷于琴)掷地云。译文:子猷把琴扔到地上说。九、课后习题解答(一)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由于人已死去,伤心过度,琴弦也就不调和了。(围绕人在琴在,因人而琴来谈)(二) 1俱,都。2素,一向,向来。3径,一直,径直。4卒,死,死亡。(三)略。【同步达纲练习】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王子 猷( yu)病笃( d)B 径(j ng)入琴弦( xi

5、 n)C 掷(chng)地悲恸( dng)D 卒(z)不调( ti o)二、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一项1何以 都不闻消息()A总是B竟C已经第 2 页共 4 页2语时 了不悲()A结束B可能C完全3子敬 素好琴()A白色B向来C本来的,原有的4便 径入坐灵床上()A小路B径直C直径5弦既不 调()A协调B调解C调弄6因恸 绝良久()A隔断B绝对C极7便索 舆来奔丧()A轿子B地图C舆论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王 子 猷 、 子 敬 俱 病 笃 , 而 子 敬 先 亡 , 子 猷 问 左 右 :“ _ ?_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1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原句。2说说下面文言句

6、子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_( 2)语时了不悲_( 3)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_3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何以 / 都 / 不闻消息B何以 / 都不闻消息C何以都 / 不闻消息D何以都不闻消息4对这一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子敬兄弟二人病情都很沉重,第二件事写王子猷去为子敬奔丧。B子猷说话时的“不悲” ,奔丧时的“不哭”反映了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C这一段中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虽未直接言表, 但可通过一些语句来反映了他们的兄弟情深, 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一句责问, “便索舆来奔丧”一句的急切之情。四、欣赏下面这首

7、词,回答问题醉 花 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醉花阴”是 _ 名,李清照,号_, _朝女词人。我们还学过她的词是 _ 。2对该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没有正面写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但是仔细寻味,每一字中都浸透了离愁与相思。B上阕写词人整夜未睡而愁,主要是考虑如何在清闲的重阳佳节去赏菊花。C下阕主要突现了一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女子的形象。D“人比黄花瘦”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这位女子比东篱下的黄花还要瘦,主要是愁苦之情造成的。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 C二、 1 B 2 C 3 B 4 B 5 A 6 C 7 A三、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第 3 页共 4 页2( 1)王子猷、子敬都病得很重( 2)说话时语气完全不悲伤( 3)取出子敬的琴弹奏,琴弦完全不协调3 A 4 B四、 1词牌名,易安居士宋如梦令2 B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